四川华蓥市演绎“三线建设”的芳华岁月

海瑶多彩 2024-08-19 10:12:40

一座城市的中央,一条大道的两旁,便是一个主题公园——华蓥市三线文化公园。这座年轻的公园,却低语吟说着一段不可遗忘的时代记忆——“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很陌生,对四川省华蓥市而言,却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段从国家前途命运考量的建设历史,改变了若干人的命运轨迹,亦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工业格局和工业化进程。

当地人说“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华蓥市”。8月12日,记者带您一起探访华蓥市三线文化公园,寻找那一段“三线建设”中的“芳华”岁月。

三线文化公园入口

公园里

寻找一个时代的烙印

从广华大道进入华蓥市城区,在三线大道两边,就是三线文化公园所在地。公园里一条城市形象绿带十分引人注目,在这条集休闲、娱乐、科普、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带上,布满了红光路、明光路、华光路等原三线军工企业的名字。

沿着绿化带向前走,首先看到的是“348红光”展示区。展示区里,一位女性操作电影放映机的塑像,瞬间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红光厂是原来三线建设的‘国营红光仪器厂’,是在华蓥市禄市镇猴儿沟铁厂的旧址上建起来的。”华蓥市住建局局长许定富介绍,当初修建三线文化公园时,他们查阅了很多史料。史料记载,FZ—35MM移动式电影放映机是当时红光厂最有名气的仪器之一,在该展示区摆放这个雕塑,能更恰当的还原红光厂当时的景象。

时光深处那条隐匿旷远的河流已悄然远去,但在一帧帧记忆的镜头里,华蓥山脉依旧绵延着那段艰苦却激情燃烧的岁月。

“60年代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要在这里建厂更是难上加难。”许定富说,但是无论条件多差,环境多恶劣,“三线人”凭着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在华蓥山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工业奇迹。

据介绍,八大军工企业从1965年开始建设,当时的华蓥山是典型的穷乡僻壤,要什么没什么,再加上华蓥山复杂的地质条件,匮乏的原材料,修建军工企业更是难上加难。即使是这样,那些从全国四面八方前来支援华蓥山建军工企业的“三线人”却在这片荒山上,用了不到1年时间,就让这些企业破土动工、建成投产、成为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

三线文化公园点缀式的展示了八大军工企业:金光268(原国营金光仪器厂)、华光308(原国营华光仪器厂)、明光338(原国营明光仪器厂)、红光348(原国营红光仪器厂)、兴光598(原国营兴光仪器厂)、江华354(原国营江华机器厂)、长城9846(原长城国营长城机械厂)、燎原9821(原国营燎原机械厂)八大军工企业的特点。

“338明光”展示区

军工厂

夯实华蓥工业发展基石

“308华光”展示区,是几个放大版的照相机镜头。

它展示的是曾经坐落于华蓥市天池镇的国营华光仪器厂的部分场景。这个远近闻名的军工厂主要生产74式地炮近程激光测距仪等多个军工用品和照相机镜头。

祝良秀是原天池公社党委副书记,虽然已经八十多岁,看上去依旧精神抖擞,步履稳健,当年参与三线建设时,她见证了华光厂建厂前后的完整历史。

祝良秀介绍,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代精神感召下,成千上万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民兵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华蓥山,在此掀起火热的建设浪潮,开启了一段崭新的时代篇章。

“华光厂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祝良秀回忆,1964年的春天,当上级通知要在天池镇建厂,她便召集党员干部做思想动员工作,首先解决征地问题、建厂房,先划地动工、再谈青苗赔偿、最后办理征用手续,在天池镇老百姓的全力支持下,国营华光仪器厂的建设开展得非常顺利。

1965年春天,彭德怀时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长,来到华蓥山区考察。而祝良秀作为公社副书记,全程为彭德怀引路,带其进厂房,下车间,这也成为她迄今为止最自豪的事情。

祝良秀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彭德怀来视察时,肯定了华光厂建设成绩的事情,“厂社结合”搞得很好,特别是采用“干打垒”办法建造房屋,解决了职工的住宿问题,成绩突出。彭德怀还提出“搞建设一定要有长远规划,要想办法把华蓥山建设好,使这里成为祖国的战略基地”。

同建设“308华光厂”一样,来自五湖四海的三线军工人,克服重重困难,打造出强基固本的国防工程的场景,为后人树立起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在华蓥山中创造了历史的奇迹。如今,公园里已经没有了“三线人”的身影,也听不见他们齐唱国歌的声音,只剩下陈旧的厂牌和简单的文字以及当时建设中的模型。而正是这些印记,见证了“三线人”发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家利益至上、奋力争先的军工精神,战胜一次又一次困难,生产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领导常规兵器前沿水平的军品武器,壮了国威、军威。

“348红光”展示区

“三线精神”

让城市焕发新生

现在的三线文化公园,已经对市民全面开放,其时尚的设计感,绿意盎然的美景,吸引了不少华蓥市民来此休闲,呼吸绿叶清香,观看花朵开放,汲取着拼搏进取、开拓创新和不畏艰难的“三线精神”的养分。

清晨与日暮,来来往往的人们,见证着华蓥城市的蜕变。

“我家就在附近,每天上下班都会从这里路过,很喜欢这个公园的文化氛围。”市民刘明华说,三线文化公园兼具了历史文化和生态景观,既适应城市的规划建设,又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如今,无论是跋涉于华蓥大山之中,探访那一间间老旧厂房,还是漫步在三线文化公园内,细看那一件件在三线建设中诞生的产品模型,都会惊叹那个艰苦年代所创造出来的奇迹。

在燎原厂区域入口,有4个黄色子弹头模型做的凳子,深得市民的喜爱。刘明华说,“多次来这里游玩,让我们知道了这个子弹模型的来历,这种设计既能突出三线主题,也方便市民坐下来休息。”

时光没落了繁华,岁月早已化作这里的一树一叶,一草一木。

站在三线文化公园眺望不远处的华蓥山,山风吹过耳边,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当时的艰苦、建设的火热、工厂搬迁后的萧条。到现在,华蓥市已经涅槃重生,这座英雄的城市,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等众多荣誉。

如今,三线建设的痕迹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淡化,但“三线建设”遗产已然成为我市的文化之瑰宝,永久在三线文化公园中绽放,“三线“精神也必将在广安大地上得以发扬传承,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创造新的辉煌。(罗成勇、甘丹丹/ 文图)

0 阅读:0

海瑶多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