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追问法,提高追问艺术,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层级

安子侃课本 2025-04-21 15:07:15

有效的课堂追问是激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关键。当学生初步回答问题后,教师应通过“难度、高度、宽度、深度”四个维度设计追问链,推动学生从表层认知走向批判性、创造性思考。以下是具体策略与学科融合示例:

一、难度上的追问:循序渐进,突破认知瓶颈

(一)策略

在学生回答后,逐步增加问题的复杂性或抽象性,引导学生突破思维舒适区。

(二)示例

1.初始问题: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 追问1:如果长方形的长增加2倍,宽减少一半,新面积如何变化?

→ 追问2:若将长方形改造成周长相同的圆形,面积会如何变化?为什么?

2.初始问题:《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有何作用?

→ 追问1:如果将“排”改为“摸”或“丢”,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 追问2:这一动作背后反映了孔乙己怎样的社会地位与心理状态?

二、高度上的追问:关联全局,构建知识体系

(一)策略

将具体问题与学科核心概念、跨单元知识或现实意义相联系。

(二)示例

1.初始问题:为什么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 追问1:这与物态变化中的能量守恒有何关系?

→ 追问2:工业中如何利用这一原理设计蒸汽机?(关联历史与工程)

示例(历史):

2.初始问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追问1:对比法国大革命,两者在“革命彻底性”上有何异同?

→ 追问2:辛亥革命未完成的任务如何影响近代中国的发展路径?

三、宽度上的追问:拓展视角,培养多元思维

(一)策略

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文化或角色立场分析问题,避免单一视角局限。

(二)示例:

1.初始问题:为什么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

→ 追问1:从经济学角度,砍伐雨林与保护雨林各有哪些利弊?

→ 追问2:假设你是当地原住民,会如何平衡生存需求与生态保护?

2.初始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 追问1:从文学作品中(如《平凡的世界》),找出描述黄土高原生态的片段并分析其真实性。

→ 追问2: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会优先采取工程措施还是教育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四、深度上的追问:追本溯源,揭示本质规律

(一)策略

通过连续“为什么”引导学生探究现象背后的原理、逻辑或价值观。

(二)示例

1.初始问题:铁为什么容易生锈?

→ 追问1:哪些微观化学反应导致了锈蚀?

→ 追问2:从锈蚀过程看,金属腐蚀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哪些双重影响?

2.初始问题: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法律特殊保护?

→ 追问1:从脑科学角度,青少年决策机制与成年人有何差异?

→ 追问2:如果过度保护,是否可能限制未成年人的责任感培养?请举例说明。

课堂提问中的追问艺术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难度、高度、宽度和深度上的追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灵活运用追问技巧,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进阶。

【欢迎关注安子侃教育(安子K教育、安子看教育)!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阅读: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