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并且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文艺方面也不例外,AI既有很高的先进性,也有它的优越性。” 在即将召开的省两会前夕,省政协委员、安徽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民进安徽艺术支部主委黄凤霞,向记者介绍了她的提案——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文艺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不久前,在北京中关村举办了一场大型科技文艺演出,演出中的歌曲、舞美、灯光、音响等均由AI创作,为现场的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也让黄凤霞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在黄凤霞看来,AI在文艺领域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十分显著。例如,AI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大量作品,降低人力成本。“不具备乐理知识的普通人,在AI的辅助下也能实现音乐创作,只需一台电脑和软件订阅费即可。此外,AI还能通过数据模拟创造出不同风格的文艺作品,涵盖美术设计、大楼设计、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这不仅有利于其他行业发展,更能传承和推动中国文艺事业发展,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对于AI技术在文艺领域的应用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黄凤霞也有自己的总结:其一,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会挤压原创者的生存空间;二是AI创作依赖网络大数据整合,作品多为模拟,质量难以提高且同质化严重,这不仅构成对原创者的侵权,还因缺乏真情实感和原汁原味,降低了作品的思想性,影响文艺事业发展。同时,AI创作还可能导致抄袭等行为的发生,对原创者造成损害。
针对这些问题,黄凤霞认为,首先在高校开设AI课程很有必要:“让文艺创作者与AI科技拥抱协作。通过这种方式,文艺创作者可借助AI获得灵感,同时人工可弥补AI创作在思想性、原汁原味等方面的不足;还为原创者提供空间,AI数据要为原创者在网络上提供建立链接的软件,原创者可根据自身对生活的感受创作出具有风格和个性特点的作品,放入链接中。这既对原创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促使AI提升水准,推动文艺作品向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法律边界界定,保护原创者的创作权。对于模拟他人作品的情况,要标注作品出处,对近似或雷同的作品要显示数量,通过法律法规避免或减轻侵权行为,营造AI创新与尊重人类艺术价值的共生环境。”
黄凤霞表示,自己作为高校文艺工作者和教育者,一直关注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希望通过自己的提案,为文艺事业在AI时代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记者 张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