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巷陌】背着相机去“打街”记录35年市井百态

尚一网 2025-01-10 12:00:58

常德日报记者 高玲 聂晓军

“打街”对李佑喜来说是生活常态,他经常骑着摩托车穿街走巷,记录他认为非常珍贵的街巷故事。他还给自己的“打街”作品取了一个栏目名:街巷拾零。至于每张照片的命名,那就随意得很,想到哪写到哪,比如:《都在瞄》《都在耍》《都没闲着》《土鸡土蛋》《本轮爷爷完胜》……总之就是老百姓喜欢的那种腔调。

正在“打街”的李佑喜

似乎拍摄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事,发表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如果有照片被媒体界的朋友相中拿走,李佑喜也非常乐意。如果没有,就让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浓缩成35年常德市井生活的长卷。

1990年,李佑喜是常德市有线电厂的一名员工,20多岁的年轻人,闲下来就背着相机满街跑。比起自然风光和标志建筑,他更偏爱常德城里像蛛网一样的小街小巷。“单纯记录一条路从土路变成水泥路,记录一栋房从平房变成高楼,不如去街巷中寻找人间故事,记录普通人的思维、心理、观念变化,这也是社会变迁的重要部分。”1月7日,在武陵区永安街道紫东苑小区李佑喜的工作室里,随手打开标注“2021.12.26《那天的雪》”的文件夹,可以看到百胜巷里孩童在雪地上玩耍、人民东路一辆电动车在雪地上滑倒、推着三轮车的市民在雪地上艰难前行……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冬日场景,我们当时可能也目睹过相似的一幕,李佑喜的照片又唤醒了尘封的记忆。

2015年1月,百胜巷窨子屋里的邻居们聚集在一起烤火拉家常 李佑喜 摄

“人民路、朝阳路、朗州路这几条路的沿线,是我拍得最多的,也在拍摄过程中见证了城市变大变美,但令我最感动的、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些街巷中的烟火气息。”35年跨度不短,但只要提起某条巷子,李佑喜都能讲出几个故事。

三五邻居围一起闲聊,有人手里端着一碗米粉,有人手里举着一把蒲扇,有人把自行车倒过来修理,有人在蜘蛛井边打水洗衣服……这是几年前的某个夏天早晨,李佑喜经过府坪街道东湖二巷时看到的场景,他随手拍了下来,并一直定格在他的脑海中。这样的市井生活让李佑喜流连忘返,于是他也就成了东湖二巷的“常客”。有时候他正在巷子里拍摄,准备吃饭的居民看到他就喊:照相师傅,进来吃饭,搞杯酒了走。“改造之前的老巷子环境差,居民的生活也不宽裕,但他们觉得很惬意,很满足,身上有种昂扬的精神状态,我很喜欢和他们聊天。”这也是李佑喜的照片为什么有着更为生动丰富的“表情”,因为对每张照片的主人公,李佑喜会尽可能地去挖掘他们的故事,几次几十次跑去聊天,几年几十年一如既往。

2017年5月,宁静古朴的百胜巷内,斑驳的墙壁和破旧的窗户默默讲述着岁月的流逝与变迁 李佑喜 摄

“街巷的故事讲不完。”提到启明街道的百胜巷,李佑喜总要说一家没有招牌的理发店。2015年2月的一天,正在“打街”的李佑喜,看到一中年女性正在给一老奶奶理发,理发店很简陋,没有店名,只能看到早已褪色的“理发”二字。李佑喜奇怪,于是问:“怎么连个招牌都没有,理发几块钱一次?”没想到,女理发师没有正面回答,只说:“我们这里可能太老了,经常有摄影师来!”去得多了,李佑喜得知,女理发师姓陈,家庭条件不好,但她给街坊邻居理发收费极低,有时候甚至免费。出于帮帮她的初衷,李佑喜会推荐自己的朋友去理发,没想到,朋友却给他打电话“投诉”:她不收我们的钱,我们丢下十块钱就跑了。关注百胜巷之后,李佑喜连续拍了女理发师几年,后来,她身体渐渐不好了,理发店也开不下去了,但巷子里普通人之间的守望相助,让李佑喜每次提起都唏嘘不已,直呼“太难得,太温暖,忘不了”。

百胜巷里简陋的理发店 李佑喜 摄

2015年4月,百胜巷里的老人在围墙上用泡沫箱种起了蔬菜 李佑喜 摄

“打街”者没有节假日,甚至节假日他更忙。每年除夕夜的10时至凌晨4时,是李佑喜30多年来雷打不动的“打街”时间。在这个时段的照片上,有不同街巷里的满地红色鞭炮屑,有忙于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有站在寒风之中值勤的交警,有停在路旁闪着红灯的出租车,也有站在行道树下抱着电话一直打的年轻人,甚至还有喝多后找不到回家路的醉汉……随着时间拉近,街巷里再看不到鞭炮屑满地,很多场景也慢慢地消失于岁月长河。

“当时觉得拍得够多了,现在想来还是拍少了,过去的不能重来了。”李佑喜遗憾不少,除了拍得不够多,还有随旧街巷改造而不见了的“历史痕迹”,那是一代代人生活过的凭证,有一天从镜头前彻底消失,李佑喜会有一种揪心的疼。

2010年除夕夜,在原甘露寺蔬菜大市场经营蔬菜批发的这位女士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独自整理年前从外地运来的新鲜辣椒 李佑喜 摄

再过两周,除夕便要如期而至,又将有新的街巷故事进入李佑喜的镜头。新旧画面重叠在镜头中,也重叠在记忆里,但总有些故事是不会被淹没的。

那是2016年的除夕夜,李佑喜沿着人民东路走进了甘露寺蔬菜大市场,看见两个人在放烟花。原来,在这里做生意的澧县一家三口没有回县里过年,他们说:回去也是这几个人,在这里恐怕还能守几个生意。市场内卖菜的大棚里四面透风,这家人的话让李佑喜心里泛出丝丝酸楚。没想到,对方却反过来安慰他:“你们也不容易啊,这时候还来拍照片,来宣传我们。”那一晚,素不相识的他们在夜风和烟火中相遇,都从对方身上感受到了流动的温情,也成为终生难以忘怀的人生场景。今年的除夕故事,还是尚未开封的盲盒,但李佑喜仍然充满期待:“希望还能有这样令人难忘的邂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