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为谢安的风流洒脱鼓掌时,可曾想过自己因何过得如此沉重?

采蓝说历史 2024-11-20 17:14:53

有些人,命好得不行了,一生吊儿郎当却坐享荣华富贵甚至还能在死后安享大名,妥妥的老天追着喂饭吃。比如,东晋的谢安就是这样的人。

谢安出身陈郡谢氏,也就是后世争相膜拜的“王谢之家”中的谢家。

其实谢家一开始在东晋并不是啥顶级豪门,跟琅玡王氏、颍川庾氏、龙亢桓氏相比,它一开始属于小弟弟级别的。

谢家在东晋的发迹其实跟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就是东晋“三度临朝、扶立六帝”的著名太后褚蒜子。褚蒜子的母亲叫谢真石,是东晋时期谢家领路人谢鲲的女儿,跟谢尚、谢万、谢安是兄妹关系。也就是说谢万、谢安是褚蒜子的舅舅。

344年九月,晋康帝去世。儿子晋穆帝仅仅两岁,褚蒜子便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随后,褚蒜子趁着豪门庾家中庾冰去世的时机,把豫州这块地盘塞给了舅舅谢尚。谢尚被任命为了西中郎将、督扬州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假节,镇守历阳。看看这级别,东晋军委加封疆大吏的级别哈。

一直到了357年,临朝了13年的褚蒜子还政,当了13年豫州一把手的谢尚也踩着点病死了。但豫州也成了他们谢家的宅基地了,豫州刺史被传给了谢安的大哥谢奕。但谢奕也只在豫州刺史的岗位上呆了一年,又病死了。这个时候,桓温已经在东晋如日中天了,当时也就兖州、徐州、扬州这几块地盘没有收入囊中,所以积极运作自己的弟弟桓云去接任豫州刺史一职。但是朝中的老牌士族代表王彪之等人却坚决反桓,为了遏制桓家的势力扩张,宁可让豫州在谢家内部传承。

当时,谢奕的二弟谢据已经死了,按道理该轮到老三谢安了。但谢安把机会让给四弟谢万,自己以顾问的身份在背后给弟弟谢安站台,属于工作生活两不耽误。

但是桓温被朝廷这么嫌弃之后,心里也是不舒服的。你们朝廷和谢家把豫州死死占住没问题,但你们总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吧?赶紧给我北伐去了。359年,谢万北伐丢人现眼到了极致——差点被手下人报复性地开黑枪,没放一枪一炮就自我崩溃地逃回家了。

战事失利是要被追责的,由于谢家的好外甥女褚蒜子当时已经放权给皇帝了,所以没人保得住谢万了,谢家乖乖地把豫州交了出来,但是依然不是桓家接手,而是跟谢家颇有渊源的袁真。

谢万被罢黜了之后,谢家总得有个人在系统内站台吧,就这样,已经40多岁的谢安终于出来工作了。

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上述便是谢安40多岁才出来工作的真实情况,并不是他什么淡泊名利,而是他们谢家一直不需要他出来工作。恰如我们今天也有一些富二代,三四十岁了,每天就是各地自驾游、撩美女,为啥呢?因为人家家里不差钱,不需要他工作。大家仔细去看看谢安之前的生活,是不是完全就是一种纨绔子弟的搞法,每天到处搞郊游、开派对、乐队和美女是必不可少的,还喜欢海上、山林各种自驾游……但凡他们谢家稍微普通一点,都会被他给折腾得够呛。

谢安出仕的第一站是哪里呢?必须得是桓大司马那里!你得到桓大司马的党校培训过后思想过关才能委以重任嘛,所以谢安在桓温帐下当了一年的司马。

361年,感觉给谢家丢人了的谢万病死了,谢安终于找到理由从桓温党校申请提前毕业了,以回家治丧为由离开了桓温。不久后以桓温党校的实习生身份被直接提拔成了正部级的吏部尚书,还兼任了禁军司令员。

温当北征,会万病卒,安投笺求归。寻除吴兴太守,在官无当时誉,去后为人所思。顷之征拜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

谢安凭什么突然之间被火箭式提拔了呢?想都不要想,是他的外甥女褚蒜子又回来了呗!褚蒜子的亲儿子晋穆帝没有生出儿子,于是褚蒜子以皇太后的身份迎立了琅玡王司马丕。然后,时年21岁的司马丕就被官方打成了一个整天忙着修仙、嗑药中毒的大混球,皇帝指望不上,还得辛苦我褚蒜子这个老太婆,褚蒜子再次执掌朝政。

帝雅好黄老,断谷,饵长生药,服食过多,遂中毒,不识万机,崇德太后复临朝摄政

反正,大家记住谢安人生的几个关键时间点,咱不是故意抹黑他,没有他这个特别牛气的外甥女,谢安就是一个殷浩之流的绣花枕头。

没过几年,司马丕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后走人了,他的弟弟司马奕又被褚蒜子立为了东晋皇帝。

皇太后诏曰:"帝遂不救厥疾,艰祸仍臻,遗绪泯然,哀恸切心。琅邪王奕,明德茂亲,属当储嗣,宜奉祖宗,纂承大统。便速正大礼,以宁人神。"于是百官奉迎于琅邪第

但是,褚蒜子可能让司马奕亲政吗?所以24岁的司马奕突然变成人尽皆知的阳痿先生,还因为自己是阳痿患者哭着求着褚蒜子主政,自己当个摆设就行。咱到现在都没搞清楚,那事不行和能不能处理国事有什么关系?褚蒜子也算是玩出了新高度!

及哀帝、海西公之世,太后复临朝称制

后来,司马奕于371年被想再进一步的桓温先生给废黜了,褚蒜子从344年康帝死到371年司马奕被废,中间除了还政给自己儿子的那四年,其余23年都是东晋皇权的实际话事人。这也是谢家和谢安能够屡次在东晋官场重新站稳脚跟的关键原因。

371年,桓温因为枋头之败,而被迫断了凭借军功夺位的念头,改听了郗超的建议,想方设法去给皇权泼脏水,当你皇权足够不是东西的时候,我取而代之的阻力就会少很多。所以,桓温雷厉风行地废黜了司马奕,另立丞相司马昱为帝,即晋简文帝。

桓温逼宫废帝的时候,谢家的靠山褚蒜子是啥表现?那叫一个相当配合,直接表示,有桓大人这样的人才替朝廷操心,我就可以放心休息了。

崇德太后令,以帝冲幼,加在谅暗,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

372年,明知道自己是傀儡的司马昱心情很郁闷,以致得了重病,便对桓温许以国事。但是,王彪之(琅玡王氏)和王坦之(太原王氏)跟桓温不对付,极其彪悍地硬怼病重的司马昱,逼得司马昱多次修改遗诏,就是不给桓温执政的合法性、合理性。

373年,桓温以觐见新帝司马曜为名,带兵入京。褚蒜子赶紧命谢安及王坦之到新亭(东晋的老景点了)去迎接。为什么欢迎团没有王彪之呢?因为撕毁司马昱遗诏死活不让桓温有执政名义的直接操盘手就是王彪之,把王彪之也派过去,万一我们桓大人没控制住情绪,把他给杀了,那可就把事情闹大了。

其实当时的东晋上下对于桓温这次上访的用意还是比较清楚的,所以皆说“晋室存亡,取决于此”。但史书为了给谢安吹牛皮,说只有谢安一个人跟个没事人一样,而一直比较彪悍的王坦之则汗流浃背,见到桓温的时候,连手板都拿不稳了。

然后,谢安在“新亭会谈”的各种高光时刻出来了,什么调侃和蔑视桓温在帐幔之后埋伏刀斧手、什么调侃郗超为桓温的“入幕之宾”、什么不把桓温放在眼里的谈笑自如……反正就是想给大家一个错觉——就是谢安说退了桓温、拯救了东晋。

实际情况是什么呢?是桓温不合时宜地生病了!自感时日不多的他觉得强行夺取的风险太大,所以退居其次想和平上位。咱使劲给朝廷施加压力,希望能在走人之前完成篡位的基本步骤——加九锡,这样自己桓家也就有了“世袭罔替”的保护伞了,剩余的事情则交给桓家的下一代吧。

但是,东晋朝廷也不是一帮善茬,他们虽然都不敢直接拒绝桓温,怕因此激怒桓温,万一人家桓温像王敦那样闹一出,你东晋朝廷真不一定扛得住。所以,王彪之、王坦之这帮人就开始玩阴的,永远表示“桓大人加九锡的事情正在走流程”。就这样,已经病重的桓温被活活拖死了。

大魔王桓温去世后,东晋朝廷又迎来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美好时代了。谢安升任尚书仆射,总领吏部事务,加后将军,与尚书令王彪之一起执掌朝政。但他们也不敢对桓家怎么样,任由桓温的指定接班人桓冲接管了桓温的主要势力。桓冲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和徐州刺史,镇守京口,后又转任都督七州诸军事,兼荆州刺史。

但是,谢安和王彪之、王坦之这些门阀大佬因为各自站位不一样,对皇权的归属产生了分歧。谢安自然是希望他的外甥女褚蒜子再次临朝听政,但是王彪之和王坦之等人当然是希望自己成为从龙之臣。最后,谢安是以什么名义把褚蒜子再次推上了临朝称制的位置的呢?说他这么做是将来好继续打压桓家的桓冲。

安不欲委任桓冲,故使太后临朝,己得以专献替裁决,遂不从彪之之言。八月,壬子,太后复临朝摄政

大家先忍住别笑,咱们后面会看到谢安对待桓温和桓家的真实嘴脸是什么的!

桓温去世,谢安掌权。他新官上任三把火,主要干了一些什么事情?第一件事就是不顾王彪之等人的反对,重修了建康的宫殿。东晋的宫殿自从苏峻之乱被火烧了之后,一直都没有重修,因为这玩意实在太劳民伤财了。第二件事就是把当初被桓温打压下去的士族好朋友都拉出来加以封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咱们永远是曲水流觞的好朋友;第三件事就是立马恢复个人已经暂停十年的听曲爱好,结果成功引发了东晋的奢靡之风。

谢安这一辈子做过唯一一件让人靠谱的事情,其实就是他不顾群臣反对,把他大哥的儿子谢玄安排成了兖州刺史,镇广陵。广陵大家都知道,其实是北方流民军的大本营。谢玄其实也是从桓温党校学习过的,知道被桓温强行解散的北府军前身——郗鉴留下的郗家军其实是能量非常大的散装资源,只要把他们整合起来,会受益无穷的。谢玄在镇守广陵期间,组建了著名的北府军,提拔了刘牢之与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及孙无终等一众悍将,为东晋的国家安危立下了赫赫之功。

383年,著名的淝水之战爆发。作为处于弱势方的东晋话事人,谢安再次高光地各种从容淡定、云淡风轻。比如他作为主帅,没有给任何战略指导意见,就派弟弟谢石、侄儿谢玄、谢琰和桓伊等人领兵八万出征,就啥也不管了。谢玄表示自己一辈子没被领导怎么安排过,便进一步去请示他有没有什么具体指示?谢安就一句“你不要操心,朝廷到时候自有安排”就敷衍过去了。然后,谢安各种郊游、开派对、下棋赌别墅……直到战前才把众将喊到一起鼓励了几句。

但是,谢安是真的命好。东晋命不该绝地打赢了淝水之战。尽管淝水之战的实际跟谢安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他毕竟是挂名的项目负责人,他凭借这一成果被历史评为了“终身成就奖”,世世代代地享受着历史津贴。

淝水之战后第二年,反哺娘家一辈子的褚蒜子终于倒下了。

天选外甥女褚蒜子去世之后,谢安也豪横不起来了,于385年四月主动交权,到广陵的步丘去修建自己新的城堡去了。然后,平时各种赶海娱乐,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后来,谢安身体不行了,便请求回建康终老,司马曜答应了。385年八月二十二日,享年66岁的谢安病逝于建康,圆满地给他完美的装叉人生划上了句号。

谢安这一辈子,没遭啥罪、干啥都比较顺利、结局也比较好,所以让很多人觉得他的人生堪称完美。尤其是一些涉世未深的小姑娘,甚至把谢安视为了理想情人。因为谢安出身好,是个高富帅,还酷喝酒、能吹牛、爱娱乐、善书法、好音乐、有文采……是个啥都不缺的有情调男人嘛!

女孩子对谢安保持一定的幻想,这个尚可以理解和接受。但是对于广大男孩子来说,大家千万不能没有谢安的命却得了谢安的病。咱实事求是地说,谢安这个人其实是不值得大家去学习、仿效、尊敬、膜拜的。

打个比方,谢安就跟刘备他爹刘太公一样,一辈子啥也没干就躺着实现了人生巅峰,主打就是一个命好。

这样的人其实是不具备任何普世的教育价值的,相反,过于去推崇这样的人,会让更多的普通人陷于严重的不切实际的虚妄状态的。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本质是服务于皇权和文官集团的,而广大普通阶层的人群都属于被引导和教育的对象。一辈子不作为的谢安相对于一辈子奋发向上的桓温,更值得统治者去包装和宣传,因为他在“建功立业”之后“主动交权”了,属于不给国家和政府添麻烦的好同志,只有这样的好同志成为了普世榜样,社会才会更和谐。

真实的谢安是一个什么人呢?虚无、虚妄、虚荣的世家子弟。他一辈子都在玩奢侈腐败,从来就没离开过自己的歌舞团。他一辈子都在用家族势力给自己装淡定从容……因为他的人生托底能力摆在那里!

史书又是怎么给谢安包装的呢?

谢安四岁的时候,桓温的父亲桓彝便吹捧他将来能成为东晋初年的名士王承那样的人物。真的是桓彝慧眼识人吗?其实是因为桓彝刚刚进入东晋士族圈,他需要用这样的态度去跟谢家、王家这样的士族大佬示好。这也是士族圈内相互吹捧上色的惯用招术。

出身名门又颇具文采的谢安长大后,迅速成为了东晋士族圈的小网红,名士王濛及宰相王导等圈内大咖纷纷对其大加赞赏,为其背书。因为王家和谢家是密切联姻的关系。

后来,朝廷多次征召谢安入仕,但谢安都予以拒绝了,因为上班不是谢安的人生必选项,他觉得跟殷浩一样把名声赚足了再入仕,职场起点会更高。不愿意上班的谢安生活日常是什么呢?是在会稽郡的东山修建了自己的山中别墅,然后跟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天天搞聚会,什么组团出去打野、带着歌舞团出去郊游、互相欣赏彼此的小作文……权贵子弟的世界和生活,历来如此。这种潇洒是需要巨大的成本支撑能力的。

再后来,门阀代表庾家的庾冰三番五次地表示自己看中了谢安这个小伙子,实则是在拉拢他背后的谢家,总算把谢安招过去上了一个多月班。但谢安觉得庾家已经在走下坡路了,立马就辞职了。咱谢安这颗好白菜可不能烂在你们庾家的猪圈里。

由于谢安的傲慢和清高,被门阀掌控(当时还是颍川庾家)的东晋朝廷声明要把谢安打入人才黑名单。并恶心谢安,你不喜欢各种自驾游吗?那就成全你!那就安排你专门去旅游,若是搞不好,别怪我们找你麻烦。

所以,在谢安的外甥女褚蒜子没有掌权之前,谢安一直就是在待价而沽。

为了帮谢安把这种自抬身价掩饰过去,史书说谢安后面因为弟弟谢万被罢免而被迫出仕时,御史中丞高崧说谢安不出仕是东晋人民的损失,现在是东晋人们不争气才逼不得已地劳烦谢安出山。彩虹屁弄得这么清新脱俗,也是难为那些文人了。

谢安到了桓温那些实习,为了给谢安捧戏,史书又安排当时权倾朝野的桓温给谢安做宣传,桓温经常对手下人说,你们一辈子见过谢安这么高级的名士吗?事实上,一辈子务实的桓温是最痛恨只会清谈误国的士族名士的,什么殷浩之流就曾被桓温弄得灰头土脸。这种颠倒黑白是为了让谢安后来在桓温面前谈笑自如看起来更合理一些。

大家想一想,如果谢安真的牛逼到了这种程度,他为什么不一出仕就去接管他们谢家的自留地豫州呢?到桓温手下当个司马干什么?他侄儿谢玄为什么也选择在桓温帐下实习呢?还有他为什么要借口给弟弟谢万治丧迅速脱离桓温帐下呢?

更有趣的是,谢安在谢万去世一直到桓温去世那十来年,把他爱好一辈子的歌舞爱好给戒掉了。为啥呢?因为当时是桓温当权,而桓温一直是比较崇尚俭朴的好领导,桓温摆宴招待客人一般也不过七碟茶果。谢安安敢顶风作案?只能克制住自己呀!但把真实原因写出来,有点影响谢安的形象,他这么一个高大上的人物怎么能对桓温那样的乱臣贼子认怂了,所以官方便说他是为了哀悼弟弟谢万所以戒娱乐活动十年。反正,有些东西是没法看的,谢安你怎么解释你大哥和二哥去世后你夜夜笙歌的行为呢?

真实的谢安其实在桓温面前就是一个乖宝宝,啥忠于晋室而硬怼桓温的故事都是子虚乌有的。在桓温废帝之后,这货大老远看见桓温就主动跪下了,自称为臣,称桓温为君,相当没有骨气。但为了照顾谢安的形象,史书又安排了桓温表示自己受不起的情节。

温惊曰:安石,卿何乃尔?

现在知道为何去新亭迎接桓温的时候,王坦之会汗流浃背、两股颤颤,而谢安能够做到神态自若、谈笑风生了吗?因为他和褚蒜子从来没有真正对抗过桓温,一直是在跪舔桓温,即便桓温强行篡位,对他来说也不会有丝毫危险。后面是因为桓温突然中止了逼宫,为了照顾谢安的高大上,才把他的谈笑自如和王坦之的汗流浃背放在一起来烘托他的。

咱要看谢安的本性,要从桓温去世之后开始看。要看他奢侈到不把其他人的意见放在眼里:

又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而安殊不以屑意。

要看他讲排场而劳民伤财,而史书还舔着个脸说老百姓乐意:

是时宫室毁坏,安欲缮之。尚书令王彪之等以外寇为谏,安不从,竟独决之。宫室用成,皆仰模玄象,合体辰极,而役无劳怨

要看他在大战在即时,几个月不做战略准备,任由军事重镇寿阳近乎裸妆地等着敌人来取,要看他各种凹造型、玩心态背后是根本没把国家生死当回事……

其实像谢安这样的风流名士,两晋很多。比如西晋末年琅玡王氏的王衍,沽名钓誉一辈子,最后被司马越引为左膀右臂,在司马越兵败的过程中,他出过力吗?最后带头向石勒称臣,结果连石勒都看不上他。比如东晋的殷浩,被圈内人吹成了“江左孔明”,也是各种不想当官,等到火候差不多了,直接干上了刺史级别的高官,结果在桓温的倒逼下,没两年就丢人现眼到姥姥家了。

咱其实并不反对大家去吹捧谢安,毕竟他装叉是装成功了的。但是,咱真的希望大家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一下自我进步和生活改善的问题。咱见过最让人恶心的事情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跟一个家徒四壁的贫困子弟说,努力毫无意义,你看我,该吃吃、该喝喝,照样活得好好的……

我们平头百姓为什么很多时候总感觉活得哪有点不对劲,总感觉明明自己很努力了、用心学了却最终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因为很多时候都有人不想让大家看到历史和生活的真相的。

谢安是不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身影?但他真的名副其实吗?只不过有人希望他完美,希望大家去引用他的人生模板,仅此而已。

因为篇幅已长,咱不想多说,就说一点:正是因为谢安这样的人被包装成了历史偶像,很多给大家思想做无痛人流的毒鸡汤才格外的有效。啥叫淡定从容?真的是强敌举国来犯,不积极备战还在那凹造型吗?啥叫高风亮节?真的是靠山倒了之后,不得已地交出手中权力吗?啥叫忠君爱国?真的是讨好桓温之后的谈笑自如吗?

大多数人因为看不到上位者的真实面目和行为逻辑,注定处处受制于人,注定越活越沉重。就好比现在很多狗屁成功学专家到处吹牛皮,家人们,像我这样干,分分钟实现财富自由——都是把底层人当成了傻子或者韭菜!

1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