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死得不明不白的背后,充满了人性算计和博弈的复杂与悲凉

采蓝说历史 2024-11-23 17:36:44

陆逊,是三国时期东吴的第四任大都督,也是东吴的第三任丞相,典型的出将入相。值得一提的是,陆逊的儿子陆抗也国之重臣,为护卫东吴国境安全而立下了汗马功劳。陆逊和儿子陆抗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例父子同进武庙的孤本范例。

但是,大家知道陆逊这么一位国之重器是怎么死的吗?陆逊死于245年,《三国志·陆逊传》载: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馀财。

这种说法充满了春秋笔法的味道,语焉不详但又不暴露具体的问题。反正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么突然死了,还是自己生气给气的。实话实说,历史上很多“隐诛”就是这么玩的,让你死才是最重要的,怎么解释你的死一点都不重要。

但如果我们真的了解那段历史,有严谨的历史逻辑思维,就会发现,陆逊之死其实早已注定是一出必然的悲剧。

话说当年孙坚还没来得及从袁术手里成功政治赎身,就在意欲穿越荆州回到自己的根据地另起炉灶的过程中,被江夏黄祖给射杀了。这就导致孙坚的接班人孙策一时之间是没有办法摆脱袁术的管制和束缚的,所以孙策在替父亲孙坚守完孝之后,又只能老老实实地回到袁术手下去上班了。

袁术是万恶的资本家的典型代表,你孙策顶你父亲的岗没问题,但是想要拿回你父亲的福利待遇,那就别想了。还是继续榨取你孙策的剩余价值,比较让我开心满意点。所以,他便派武力值较高的孙策替他去收拾庐江郡。

袁术为啥要收拾庐江郡呢?因为袁术到处当初点火惹怒了他大哥袁绍和曹操,两人联手把搅屎棍袁术给胖揍了一顿,袁术被曹操赶到了淮南来了。但是鉴于袁术各种不着调,很多地方势力感觉在袁术身上看不到未来,所以不愿意买他的账。庐江太守,也是江东望族的陆康便是这样的人。袁术以东南王自居,要求各地给自己进贡交保护费,陆康就暴力抗租了——袁术问其索要三万斛粮食,他就直接拒绝了。袁术必须要杀鸡儆猴。

但是庐江并不好打,它跟很多地方势力一样,都被当地的地头蛇经营成了铁疙瘩。所以,猛男孙策也是猛攻了两年才艰难拿下庐江。失败者陆康身死,其陆家宗族一百多号人死伤过半。

这个陆康,正是陆逊的大爷爷。庐江失陷之前,陆逊(原名陆议)刚12岁,而陆康的幼子陆绩则年仅7岁,他们俩因为年幼,被早早送到吴郡避乱,也因此得以幸免。

所以,请大家记住,孙权的孙家和陆逊的陆家之间,是有不共戴天的家仇国恨的。这一点是后来解密陆逊被会逼死的关键隐线。

孙策后来在家族反骨仔周瑜的帮助下,血腥夺取了整个江东,然后趁着袁术自行称帝的有利时机,合理合情地宣布跟袁术决裂,宣布孙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但是,因为孙家父子的双手沾满了太0多的血腥,使得江东民心其实是不愿意归服于孙家的,孙家在江东的统治基础实际上非常脆弱。

屋漏偏逢连夜雨,如履薄冰的孙家在立足江东不久之后,他们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孙策又死于暴力反抗之下——被江东士族的门客给射杀了。年仅18岁的孙权临危受命,成为了新任的江东之主。

孙权这个人,其实比他爹和他哥厉害得多。他上位之后,重用了江东的本土派代表张昭,然后紧密团结了淮泗派的核心周瑜,牢牢掌控了军权。最后暗地里去拉拢那些因为战乱而从北方流亡过来的士族,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寄寓之士,其实也就是没有背景、根基、派系的民间力量。

但孙权这个人从来就不是什么厚道人,他们老孙家也没有这个基因。所以骨子里是不可能重用和信任陆家人的。比如前面所提到的陆康幼子陆绩因为不愿意跪舔他们孙家,就被孙权于公元209年发配到年仅22岁的陆绩便被派往广西玉林担任郁林太守,说白了就是流放!你不给我面子,我就让你到穷山恶水去跟一帮刁民为伍,别搁我这三吴大地当名流了。

孙权天生就是一个玩人性的狠角色。像陆家这样的顶级望族,学他爹和他哥那样搞血腥镇压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争取过来当政治旗帜才行。可是陆家在陆绩的带领下已经明确表态咱们不愿意与狼共舞了。孙权便改变思路和目标,打算从陆家另一个青年代表陆逊身上做文章。

公元204年,孙权强行赐婚,把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了陆逊。咱把自己的亲侄女许配给你陆逊,你们陆家也别太给脸不要脸了。但是如果你陆逊娶了仇人之女,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我们孙家到底是你们陆家的仇人还是你们陆家的亲家?你们是愿意继续活在仇恨之中还是愿意和我一起拥抱美好的未来?这跟一个恶霸抢了人家的闺女,然后随后丢下几个子说是聘礼,是一样的混蛋逻辑。

陆逊和陆家最终还是向现实低头了,胳膊拧不过大腿,给个台阶咱就下呗!这是陆逊为东吴效力的底层逻辑。

至于陆逊在孙权手下的职业发展轨迹,咱们就不详细介绍了。总而言之,那一场旷日持久、惊心动魄的考验,好在陆逊确实自身过硬,凭实力和功绩一步一步地往上升。

江东四大都督,个个不简单,最为纯粹的其实是鲁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鲁肃之死才是东吴史上最为惨重的损失,周瑜和吕蒙的离世都没那么大的影响,因为周瑜和吕蒙的功利私心太强,并不是一心一意为了他们老孙家好。

吕蒙遗臭万年地白衣渡江之后,连一年也没活到,就遭报应地要去见阎王了。孙权一如既往地咨询吕蒙,你走了之后,谁能接替你的位置呢?同志们,你们好好看,我孙权可以讲民主的哈,特别重视同志们的意见。

吕蒙推荐之人正是陆逊。但是这个过程非常有趣,吕蒙推荐陆逊前后应该是弄了两三次。你孙权主动要吕蒙推荐接班人,结果人家吕蒙推荐了陆逊,你又再次要人家推荐,结果人家吕蒙还是推荐了陆逊……你们文化人真会玩。孙权给吕蒙推荐权其实是挂羊头卖狗肉,希望吕蒙能够体会自己的小心思,推荐一个自己非常满意的人。但吕蒙却是傲娇了一回,领导你不问我就算了,问我就只推荐陆逊一人。

最后,孙权折中选择还是同意让陆逊上位了。但上位之前,必须得找陆逊进行组织谈话,在这次组织谈话中,孙权是怎么跟陆逊说的呢?原话如下:

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我周公瑾大哥实在太牛叉了,我原以为江东再也出不了这样的牛人了。但今天我觉得你就是下一个周公瑾。

但听话听音,孙权说这话真的是在捧陆逊吗?是在敲打陆逊!

周瑜在江东集团的角色定位是非常敏感的,他其实是孙策和孙家的联合创始人,孙权在周瑜面前很多时候都必须放低几分姿态。但孙权其实内心之中是不乐意有周瑜这种人存在的。咱们不能明说周瑜的死跟孙权有关,但可以肯定一点,孙权对周瑜是敬而远之的。当年赤壁之战前夕,周瑜率五万老部下进京给孙权站台,促成孙权坚决抗曹。但是在调兵遣将时,周瑜要求把五万人都带到前线去,而孙权却留下了两万人,说是好随时支援周瑜……先给自己的碗里把肉夹满,其他人吃不吃得饱,后面再说。

孙权把陆逊比成了周瑜的敲打意味是什么呢?你陆逊现在要当大都督了,但你可千万别把自己当成了周瑜,要明白自己的定位,别像周瑜那样让我不好做人。记住,主公我是要面子的。

这个时候,有些朋友就会表示疑惑了,既然孙权不想让陆逊当大都督,那就另选他人呗。何必这么难为情地委屈自己呢?那是因为大家不太明白汉末的时代格局,实际上汉末的地方自治已经根深蒂固了。袁绍主冀州、刘表主荆州、刘璋主益州、陶谦主徐州、袁术主扬州……其实谁不是在不断用嫡系势力跟本土势力做旷日持久的博弈与倾轧?陆逊背后的陆家是江东四大豪门“陆、顾、朱、张”之首,你孙权完全不卖这么些豪门的面子,会容易出问题的。

咱们先来看看江东集团的一些文武大佬吧:顾家有顾雍、顾谭、顾荣、顾恺、顾邵等人,朱家有朱桓、朱据、朱异等人,张家则有张昭、张温等人,至于陆家就更不得了了,有陆逊、陆抗、陆绩、陆凯、陆云、陆机……这吴四姓不但势力庞大,而且人才辈出,四大家“郡吏常有千数”。

反正,请大家永远记住,不是所有的董事长都能控制得住董事会。

陆逊在就任东吴大都督之后,最后交出的履职报告是相当亮眼的。夷陵之战、石亭之战等关键战役都称得上对东吴有再造之功。

但是,声望此消彼长之下,孙权对陆逊的猜忌就压根停不下来了。

一方面,如果一个人当权的时间过长,是非常容易滋生出各种多疑、焦虑的综合症的。晚年的孙权为了巩固他们老孙家的权力地位,为了让江东的大权在自己这一脉长久传承,可谓是焦虑、多疑得很。后世的司马炎就活成了孙权这个样子。

孙权的晚年其实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全心全意地以政治的名义跟身边所有的人内斗。东吴的党争是魏蜀吴之中最为严重和激烈的。尤其是孙权故意挑起的“南鲁之争”,南是南宫的意思,指太子孙和,鲁是鲁王的意思,指鲁王孙霸。这次党争最后闹到了“举国中分”的地步了,也就是国家一分为二,一半的势力站队太子,一半的势力站队鲁王。

孙权为啥要挑起这样泾渭分明、你死我活的党争呢?其实主要目的就是合理地铲除江东的官僚势力,不管你是站队太子还是站队鲁王,其实都是政治不正确嘛!我孙权还活着,你们只能有一个主子,那就是我孙权。如果你们站队了,我要杀你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算过分吧。不是本王故意给你们挖坑,而是你们经不起考验呀!

其实,陆逊在孙权的局中一直是保持比较冷静和理智的。还曾以“日磾杀子以全家门”的历史典故奉劝老朋友全琮杀掉已经投靠鲁王孙霸的次子全寄,结果引起了全家父子的怨恨,构陷了陆逊之甥顾承谎报战功贪功,导致顾承和其兄顾谭被流放。

有些精心布置的局,任何局中人都是逃不脱的。因为你陆逊也不是一个人,你背后还有成百上千的家人、亲戚,总会有人让你逼不得已要出面的。后来太子孙和感觉自己夺位之争要败了——他的役使曾藏于孙权的床下,监听到孙权和杨竺谈论想以孙霸为储之事(看看这张口就来的记载吧,他们敢说,大家敢信吗?),便秘密召见亲信陆胤,让他到武昌请老干部陆逊出面给自己争取争取。孙和为什么让陆胤去请陆逊呢?因为陆胤是陆逊的族侄。

另外,太子太傅吾粲也几次与陆逊互通消息,但基本上就是一些信息通知,不牵涉到陆逊私通太子党的问题。这原本不是啥问题,但如果孙权要借题发挥,这就是一个大问题。

陆逊一看形势发展到不可收拾的程度了,也尽自己本分地多次上述跟孙权讲嫡庶之分的大道理,还请求进京面圣。

这样一来,孙权终于有了借题发挥的理由了?首先我并没有公布孙霸接班,你们是怎么知道我要废太子立鲁王的?要么就是你们在我身边安插了内线,要么就是你们擅自揣摩上意,这都是死罪。于是,孙权趁机把杨竺、陆胤、吾粲收监审问,然后多次派人去当面批评陆逊,你陆逊越位了哈,领导对你很不满了。

接下来的画面大家就不会陌生了,杨竺招供陆逊二十条罪证,而陆胤和吾粲为了保全太子孙和,也没有为陆逊据理力争。反正陆逊已经是黄泥巴掉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经历了无数人间冷暖的陆逊最后也想通了,如果自己不注意体面,孙权是不介意帮自己体面的,于是又怒又忧,怒的是自己抛下家仇国恨给你们孙家卖命却终究换不来你孙权的一份真心,忧的是自己继续活着才能保全家族还是就此以死明志才能保全家族……陆逊就此怀恨而终(也有人是自己上吊自杀的)。

陆逊体面地选择以死成就孙权,孙权也就顺势就坡下驴,很快就因陆逊的儿子陆抗提出,把杨竺所指控二十条罪行都给陆逊洗干净了。后来,随着陆抗的崛起,自感时日不多的孙权又玩起了洗心革面那一套,他对陆抗说:“我过去听信谗言,猜忌了你爹,也辜负了你和陆家一片忠心,我都后悔死了。我已经把往事付诸灰烬,咱们这事就翻篇了。不要让其他人再去议论这件事了。”啥意思呢?所有的错我一个人担了,还请你和陆家以后继续辅佐我的子孙们。

到此,我们可以集中来分析一下陆逊的必死逻辑了。

首先,陆家和孙家有仇在先,还不是什么不痛不痒的小摩擦,而是不共戴天的大矛盾。但结果陆逊和陆家迫于现实,又不得不地臣服于孙家,给孙家服务。大家想一想,这种表面和谐能维持得下去吗?仇恨真的这么容易放下吗?孙权不用你陆逊和陆家,他在江东士族市场就没啥号召力;但是用了你陆逊和陆家,就永远没法对你陆逊放心。因为即便孙权放下了,但他怎么确信你陆逊也放下了;即便你陆逊放下了,孙权又怎么相信你放下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一旦牵涉到切身重大利益,不信任几乎就难以消除,更何况双方还是有仇在先呢?

其次,从帝王心术的角度上来讲,孙权已经不可能是当初那个在各大势力之间充当润滑剂的孙权了。他希望真正能够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为此他连自己那个把一切都交给了他的亲哥哥孙策都不放过,都在下套——他自己称帝之后,却只把哥哥孙策追封为王,目的就是要断绝孙策后人继承大统的念想。而陆逊是江东士族的代表,是孙权集权的主要障碍,他怎么可能对你真心相待?江东士族不服我们孙家,咱又不是不知道!再说,即便你陆逊代表江东士族转性了,可你毕竟是我哥的女婿,万一位高权重的你屁股没坐正,帮我哥的后代跟我的后代去打擂台,怎么办?所以,没有你陆逊对我孙权很重要。

最后,从东汉开始,地方自治早已根深蒂固,江东地盘上已经衍生出了陆、顾、朱、张这样的大老虎、地头蛇,我孙权在江东掌权50来年都没有把握制服你们,我那些还不如的我孩子能镇得住你们吗?如果你们趁此各自抓一张政治牌,然后引爆我们江东的内战,那可如何是好?极有可能江东就不再姓孙了,更恐怖的可能是咱们孙家的人会被你们当成投名状进献给北方的曹魏或者西边的蜀汉,江东基业不复存在。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永远是当权者的真实心态。

总而言之,打压陆逊,是孙权的必然选项。

其实作为咱们普通人,是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去替古人悲春伤秋的。只是希望通过这些久远而又扑朔迷离的历史故事,能让大家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与工作之中,多一点理性和清醒。

有时候,我们其实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和一些强权者结仇,但恰恰这些强权者又会受限于某种客观环境,需要照顾我们的感受、寻求我们的支持,这个时候,曾经深深伤害过我们的强权者一般会主动示好、放低姿态,释放出既往不咎、放下过去一起向前看的信号,甚至还会千金买马骨地对我们委以重任、许以重利……但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这种被迫的临时友好真的靠得住吗?仇恨和利益冲突真的能这么云淡风轻地掩盖过去吗?如果我们不是对方的必需品之后,我们还能保全我们最起码的权益吗?

其实这些都是人性的问题,很多人都知道与虎谋皮的风险太大、结局也通常不会太好,但大多数人也会因陆逊这样无力反抗而顺势接受,或者经不起诱惑而欣然咬钩。弱势的一方在人性基因之中天然就会带有忧惧和贪婪的基因,从而在面对针对性的强者压制时,怎么选择都是错。

大家其实也不必去笑话陆逊被卸磨杀驴,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不同版本的陆逊。

我们普通人的思维之中,总会有很多自以为是的习惯性理所当然。比如像陆逊这样,我本是受害者,如果我能放下恩怨,施暴者就没有理由不忘记过去;又比如像陆逊这样,即便我们曾经有巨大的冲突和伤害,但只要我坚持真心待你,就必定能换得对方的真心……可事实是,破镜永远难以重圆。

某人的“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是不是让人愤怒至极?但是,大多数强权主义者一直都是这么干的。强权者会因为自己内心的忧虑而肆无忌惮地对弱者施暴的。

那么,作为普罗大众,我们应该如何明哲保身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永远不要轻易地去自己没能力把控、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复杂环境中去折腾。简称不要过于喜欢凑热闹。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