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穷到连电费都交不起了,随后便喊话:要求我国多交会费。
可美国明明欠着他们数十亿,他们却不敢要。
对此,我国发言人也不惯着,一连回应“三个不”。
根据联合国官网的信息,美国已连续两年未缴纳会费,且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
早在1986年,美国就曾以会费过高为由,单方面要求减少缴纳金额。尽管这一要求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但美国凭借其影响力强行通过了决定,从此开启了长期拖欠会费的历史。这并非因为美国缺乏资金,而是认为联合国未能按其意愿行事。
美国每年的国防开支通常超过7000亿美元,因此对联合国会费的支付显得并不在意。尽管如此,美国仍不时使用会费作为谈判筹码,威胁联合国按照其意愿行事,否则便拒绝缴纳会费。
然而,美国在特定情况下也会表现出合作态度,例如在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为了获得联合国的支持以对抗伊拉克,美国迅速结清了其欠款。同样,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为了寻求全球同情与支持,美国也及时偿还了所欠会费。
尽管如此,这种合作状态并不持久,一旦美国评估其不再需要联合国的支持或不满联合国的某些决策,便会再次暂停缴纳会费。此外,美国还利用联合国的规定进行策略性应对,根据规则,若会员国的欠款超过前两年应缴总额之和将失去投票权。
美国在联合国会费问题上一直采取边缘政策,只缴纳最低额度的会费以维持投票权,同时积累巨额欠款。这种策略让联合国处于财政困境,迫使其寻求新的资金来源,将目标转向了中国。
联合国计划在2025至2027年期间显著增加77国集团的会费比例,而中国成为这一计划的主要对象。自2009年至2022年,中国的会费比例从5.148%激增至15.254%。到2023年,中国的会费已达4.4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会费贡献国。
与此同时,一些传统发达国家的会费比例却在下降。例如,日本的会费比例从10.833%降至8.033%,而美国的会费比例多年来保持不变。
联合国会费比额调整方案引发了广泛争议,部分国家批评此举未优先解决欠费问题,反而可能加重发展中国家负担。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明确表态反对,强调会费比例应反映国家支付能力,保护发展中及新兴经济体的利益,避免不公平的经济压力。
联合国应优先解决长期欠费大国的问题,而非单纯提高其他国家会费比例。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要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支付更多会费,另一方面却对长期欠费的富裕国家采取宽容态度。这种做法类似于班主任要求部分学生多交学费,而对一直不交费的富家子弟视而不见,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国坚决反对这种不公平的做法,不会接受让本国成为“冤大头”的决定。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还可能引发更多矛盾和冲突。一些国家可能会效仿美国,通过拖欠会费来表达不满,这将使联合国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例如,2022年有8个国家因拖欠会费而失去了联合国大会的投票权。
更深层次来看,这种做法可能会动摇联合国的根本基础。联合国的存在本应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和维护世界和平,如果其变成一个成员国争论会费的场所,那么它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吗?
鉴于此,联合国亟需对处理财政困境的方案进行深刻反思。
应避免采取权宜之计,即不应单纯依赖“拆东墙补西墙”的策略,而是应当致力于构建一个公正且合理的会费分摊体系。
对于长期拖欠会费的成员国,必须实施有效约束措施,以确保国际秩序的公平性得以维护。
仅通过这些举措,联合国才可能重获会员国的信赖,进而更有效地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职责。
否则,联合国可能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财政危机导致其运作能力受限,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危机,给整个国际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任何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而独立发展。
唯有通过强化国际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才能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目标。
作为二战后成立的最主要国际组织,联合国承载着人类对和平与发展的深切期望。
尽管当前面临重重挑战,但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依旧不可替代。
各国应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同维护和完善这一重要的多边平台。只有通过携手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