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一首清明诗,道尽眷恋,人生沧桑奔波到底为了什么而忙?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4-04-04 22:52:33

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清明呈馆中诸公

明·高启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今时清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出游踏青的好时候,因为有三天假期,俗称“小长假”。人们或近或远,尽情欣赏春天之美。

而清明节的本义,反倒变得有些次重要起来。

确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活动的半径越来越大,在清明节时候回家上坟扫墓,变得不是很方便,有这个放假时间,选择出游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而有的人,为了生活离开故乡到外地打拼,努力之下,在他乡工作生活,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于是他乡也成了故乡,这样上坟扫墓也没个去处,不出游怎么过这三天?

简单一点来说,很多人对于故乡的概念已经有些淡化,那些在故乡的人和事也渐渐远离了自己的生活。而故乡也变得模糊不清起来,就像宋代文豪苏轼所说:“吾心安处是吾乡。”

话是这么说,但是也有很多人,走得再远,心中割舍不掉的也是家乡,因为家乡有让他牵挂的人和事。

比如在古代,“故乡”的观念是很重的,人们无论走多远,最眷恋的还是最初出发的地方。明初诗人高启,因为在清明节时候不能回家乡上坟祭祀,于是写下了一首《清明呈馆中诸公》,以表达对家的思念。

02

高启,元末明初大文豪,和刘伯温、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同列“吴中四杰”,并被誉为“明初诗人之冠”。

他自幼嗜好读书,为诗致力于古学,所以少有才名,博学工诗。最初他拒绝张士诚的邀约,却欣喜于明朝结束了动荡,于是出仕修《元史》。

可是在元末明初的动荡更替中,他深刻感受和经历了那种宦海残酷和帝王无情,待在官场里对他来说就是一种煎熬,于是在修编完《元史》后被任命为户部侍郎的时候,没有接受,即辞官归里。

这也成了他被杀的诱因。

后来他回到老家苏州,知府魏观“尤礼遇之”,并且请他给新修苏州府作文《郡治上梁文》。本来这是一件好事,坏就坏在这座苏州府是在张士诚宫殿原址翻修的,并且在作文中写有“龙盘虎踞”四字。

这就犯了错误了。在被告密之下,于是知府魏观受戮,而高启则被腰斩。腰斩后他没有马上死,在地上他用手蘸着自己的鲜血,一连写了三个“惨”字。

他确实很惨,因为其实这是朱元璋在树“典型”!他恰巧露了头。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为了江山能顺利传承,在武官方面,他杀功臣;在文官方面则杀的是那些不依附朝廷的文人,而高启触碰了霉头,成了那只“鸡”,杀给那些“猴”看的。不肯效力,那么就死。

高启死后,当时很多文人也没有了那种傲气,不敢再跟朝廷对着干了。

03

这首诗则是他在编修《元史》期间,由于清明节不能归家,在思念之下写下的。

落日即天涯,望极天涯却不见家。对于高启来说,没有什么比家乡更让他牵挂的了。漂泊沧桑中,最让人眷恋的牵挂的,无疑是家乡!

家乡,是一个让人感受到充满温暖和回忆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割舍对它的思念。即使身在他乡,面对陌生的风景和人群,心中总是难以抑制对家乡的渴望。

家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天空,都承载着自己成长的记忆。让人怀念那里的山水,怀念那里的风土人情,更怀念那里亲人朋友的陪伴。即使岁月如梭,即使漂泊万里,对家乡的眷恋却从未改变。

家乡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心灵的港湾,是在人生旅途中最坚实的后盾。无论在外面遭受多少挫折,无论我们经历多少风雨,家乡总能给无尽的慰藉和力量。当疲惫不堪时,想起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让自己能够有足够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

然而,家乡也在不断地变化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家乡的面貌也在不断地改变。那些熟悉的街道、建筑、风景,或许已经变得陌生;那些曾经陪伴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或许已经离我们远去。这些变化让人感叹时光的无情,也让人更加珍惜那些美好的回忆。

但是,无论家乡如何变化,对它的眷恋和牵挂却永远不会改变。哪怕是“他乡变故乡”,在心底还是有那一份眷恋的,因为这是自己生命的根,是自己情感的最初源泉。

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在心底都会保留有对于家乡的美好记忆,并且将家乡的温暖和力量带在身边,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04

确实,很多时候不由得在想,人生沧桑奔波到底为了什么而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或许是为了追求物质的富足,或许是为了寻求精神的寄托,或许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或许仅仅是为了生存......

在现实里,每个人不断地奔波,或忙碌于工作,或忙碌于学习,或忙碌于社交,或忙碌于追求各种目标。然而,当停下脚步,静下心来思考时,却发现似乎迷失了自己,忘记了初心。不由得开始质疑,这一切的奔波和忙碌,究竟值不值得?

或许,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应该更多地关注内心的需求,追求精神的富足?是否应该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美好,珍惜与亲人朋友的相处时光?

人生沧桑奔波,不应该为了忙碌而忙碌,而是为了生活而忙碌。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追求,更是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交流。应该在忙碌中找到平衡,让心灵得到滋养,让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

放慢脚步吧,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让自己在奔波中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中,不断前行,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05

高启无疑看透了这一点,只是由于时代的桎梏,他终究未能脱离。

“清明无客不思家”。最终他是回家了,却逃离不了命运的安排。

很多时候想想也是,人生漂泊到底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那一份安稳和心安吗?

清明这一霎细雨,浸润的是人生里的迷茫,浸透的是那一份清醒。

倒不如说清明节扫的是墓,祭的是心?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

0 阅读:144
评论列表
  • 2024-04-05 03:06

    清明》 清明到晚春, 次第花谢纷。 有心出门去, 奈何病在身。 半百虚过岁, 忽忆往日频。 四十年前事, 梦醒泪湿勤。

桂临塞上聊历史

简介:喜欢历史,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