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用他的夸张诙谐的笔法,将范进在乡试中举人后欣喜若狂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吴敬梓通过这一事件,对当时文人热衷仕途、攀附权贵的不良社会风气进行了尖锐的嘲讽和抨击,以及他所塑造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笔。
但仔细一想,范进在54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满员了,以他现在的地位和地位,如果是你,恐怕会高兴得发狂。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读书人普遍接受的是专制君主、爱国的思想教育,以此来限制人民的思想,从而使思想狭窄的人普遍认为,文人寒窗苦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举考试,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跻身于官僚阶层。
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封建时代,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下等的农夫,因此,人们对那些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官职的人,都是非常尊重的,而“状元”这个称呼,也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吴敬梓所写的《范进中举》,是一部用来讽刺封建王朝腐朽官场上卑鄙无耻的社会风气的小说,主角范进虽是个寒窗学子,但他本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却因连续几年的科举落榜而被村里人嘲笑。
范进的岳父胡屠户,知道自己的女婿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但从来没有学过什么好东西,自从把女儿许给了他之后,范进就一连考了十多年,最后还是考了个秀才回来。
因此岳父胡屠户每次看到范进,都是一脸的不屑和埋怨,说话也不把范进放在眼里。范进一向被人看不起,知道自己错了,只好讨好岳父,甚至还厚着脸皮向岳父讨好。
这一切都让范进的自卑感埋下了一颗努力的种子,他每天的学习和行为都变得更加勤奋。
虽然被岳父痛斥,但从不放弃的范进,仍然背着岳父到市里去参加乡试;范进五十四岁那年,他的勤奋和毅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在范家出榜的那一天,范进按照母亲的吩咐,带着母鸡去市场上买米,报官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地来到了范家,一时间,范家上下一片哗然,范进中了举人的消息,也在村子里传开了。
邻居们来找范进,告诉他他中了举人,范进本以为是个笑话,却没有理会,直到街坊们把他拖到了范家,范进这才感觉到一股热血涌上心头。
范进屏住呼吸,仔细看了一会,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知道自己中了举人,这还不算什么,但他一咬牙,扑通一声摔倒在地,所有人都围了上去,却见范进昏迷不醒。
范进的母亲吓了一跳,急忙拿起一壶水喝了起来,范进这才回过神来,哈哈大笑起来,拍起了巴掌,口中喃喃自语,一副疯了的样子。
范进从门口冲了出来,狠狠地踢了一脚河塘,衣衫褴褛,头发凌乱,脏兮兮的,哪里还有半点举人的样子,哪里还有半点举人的样子,简直就像是一个疯子,一个乞丐。
众人虽然对这位新贵公子欣喜若狂,但还是乖乖地改了称呼范进为“范老爷”,平时对他不闻不问的街坊邻居,也变得热情了许多,有的送鸡蛋、酒、鸡、米等生活用品,有的则是跑来跑去,汇报情况,保护范进。
总之,在一片混乱之中,范进中了举人,开始了一股谄媚的风气,街坊邻居们争先恐后地想要证明自己,希望范进能够重新回到官场,然后去领赏,这是吴敬梓最痛恨的事情。
就在大家都在议论范老爷发疯的时候,谁想到了一个办法,叫范进最害怕的人给他一记耳光,让他清醒过来,只要把范进的狂喜之气逼出来,他的病就好了。
众人一想也是,但谁也不想冒着得罪未来的官府之主的危险,所以这件事就交给了胡屠户。
胡屠户本来是不愿意的,在愚昧的工人们看来,能被选中的都是文学家,而不是他们这些普通人,在他们的劝说下,胡屠户只好一饮而尽,一巴掌扇在了范进的脸上,范进应声而倒。
在众人的抚摸和捶背下,范进终于清醒过来,恢复了正常,得到了所有人的祝福,就连平日里对范进不屑一顾的胡屠户,也收起了那副凶神恶煞的样子,称呼范进为女婿,甚至还帮他做了一些杂务。从此,范进的人生就彻底改变了。
张乡绅听说范进中了举人,纷纷前来拜见,说着讨好的话,甚至赏赐了银两,还给了他一套房子,想要与这名新进士交好。除了这些,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来拜访,范进受赐的田地,房屋,奴仆丫鬟,更是不计其数。
原本一贫如洗的范家,因为范进的举荐,过上了一种新的生活。范进的母亲因为贫穷而病倒,还没有来得及享受生活,就死了,范进的大孝子主动要求给自己的母亲做孝,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很受尊敬的。
孝期一过,范进一入朝为官,范家从此门庭若市;范进进京,考了个秀才,仕途一帆风顺,升了官,升了官,进了山东,掌管了一省的教育,最后还升到了中央。
年纪越来越大的范进,在四十四岁的时候,突然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高兴之下,他就疯了,被胡屠户打了一耳光,这才回过神来。
今天范进的所作所为,或许有些可笑,或许有些可笑,但如果让人想起自己当年的独木桥之战,以及范进的地位,你会不会高兴得发狂?
换做是你也会高兴[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