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日韩三国外长在努力缓解地区紧张局势之际,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意外宣布终止了在东海与日、韩的联合军演,随后加速驶向中东红海区域,与已部署在该地的“杜鲁门”号航母汇合,构成双航母战斗群。此番异常的军事调动,瞬间将世界的注意力牵引至战事频仍的也门及波斯湾地带。鉴于也门胡塞武装针对红海航线的袭击日益频繁,美国被迫重新审视其全球战略部署的优先级,罕见地部署双航母战斗群,暗示着一场大战或许已迫在眉睫。胡塞武装的这一系列举动,与2023年末巴以冲突的激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声援巴勒斯坦,胡塞武装将红海上的商船列为攻击目标,并声明“所有与以色列有关联的船只都将被视为合法打击的标的”。据数据显示,到2025年3月为止,胡塞武装已经策划并实施了超过50次的无人机与导弹攻击事件,造成3名海员丧生,同时还扣留与击沉了数艘商业船只。尽管由美国主导成立了“繁荣卫士”多国联合护航行动,胡塞武装的攻击行为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反而进一步将攻击范围扩大到了美国军舰。在2024年1月,胡塞武装向美国的“拉布恩”号驱逐舰发射了一枚反舰导弹,这一举动迫使美军首次对也门领土内的目标采取了大规模的空中打击行动。
面对胡塞武装的不断侵扰,美国五角大楼必须正视现实,即仅凭“杜鲁门”号航母的震慑已难以掌控当前局势。此次派遣“卡尔·文森”号前来,意在强化打击效能的同时,也向伊朗发出强硬姿态。伊朗作为胡塞武装背后的主要支持者,被美国视为红海危机的重要推手。如今,“杜鲁门”号与“卡尔·文森”号联手行动,目标聚焦于胡塞武装的导弹及无人机发射场,以及伊朗潜在的军事干预点。然而,军事专家提醒,红海地区水域狭窄,两艘航母编队的灵活性将受到限制,这反而可能使它们成为胡塞武装的攻击焦点。胡塞武装曾扬言“要把红海变成烈焰翻腾的战场”,他们所配备的反舰导弹与无人机虽然造价低廉,却对美军构成了切实威胁。美国若采取军事行动,恐致地区局势彻底失控。伊朗已清晰表态,一旦美军行动升级,将实施“坚决反击”。胡塞武装同样发出直接警告,任何针对也门的攻击都将面临“相应的报复”。这种相互威慑的态势不断加剧,正促使中东滑向战争深渊。随着“卡尔·文森”号的撤离,美国在东北亚仅剩“里根”号航母,其部署力与覆盖面均显局限。
在中日韩外长会议期间,尽管三国未对美军动态发表公开评价,但增进地区协作的意向显著提升。日韩两国在会议上意外地对部分历史议题取得了共识,这反映出它们对地区安全不确定性的深切忧虑。中国方面重申了“以对话化解分歧”的立场,并倡导各方保持冷静。当前,红海区域的紧张状态已攀升至极为危险的境地。美军派遣双航母战斗群入驻,此举表面上看似增强了其军事力量;然而,与此同时,胡塞武装与伊朗之间的对抗手段也在不断激化。3月份,胡塞武装曾向“杜鲁门”号航母发起导弹攻击,尽管未实质破坏其结构,但这已促使国际社会高度重视误判可能带来的风险。据测算,美军一艘航母的日均运营成本超700万美元,而在空袭中所使用的每枚“战斧”导弹成本更是高达200万美元。胡塞武装的这次攻击导致红海地区航运量锐减60%,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同时,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通胀的压力。
这种“投入巨大、回报微薄”的较量,可能会让美国必须在军事介入与外交和解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从全球视角看,此危机不仅牵动着地区的安全局势,更是对大国在冲突临界点自我约束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若各方难以在武力对抗与外交协商间觅得平衡之道,中东的硝烟恐将升级为世界性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