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世纪之初,电视剧《潜伏》横空出世,为谍战类型剧提供了样板。三国时代,各国争雄,波谲云诡,奇计百出,当然也少不了谍战和潜伏,其中郭模潜魏、郭脩隐蜀、隐蕃伏吴可谓三国时最出名的三大潜伏事件。
诸葛亮曾派郭模潜伏魏促孟达尽快起事
一、郭模潜魏激孟达郭模,又作郭摸,三国时季汉人。他受诸葛亮指派潜魏,意在激孟达尽快叛魏附汉。
孟达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他在汉献帝建安(196—220年)初年因躲避饥荒,与同郡法正一起南下投靠益州牧刘璋。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以孟达为军议校尉法正的副手,两人各率两千人,入荆州邀刘备入蜀(参见刘备篇)。法正随刘备西行,孟达则留下来,统领这四千人驻于江陵(今湖北江陵)。刘备定益州后,以孟达为宜都(从南郡析置,治宜都,即今湖北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获胜后,令孟达从秭归(今湖北秭归)北取房陵(从汉中郡析置,治房陵,即今湖北房县),此后孟达又西取上庸(从汉中郡析置,治上庸,即今湖北竹山)。刘备又派养子刘封从汉中(治南郑,即今陕西汉中)顺沔水而下,与孟达会师。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刘备以申耽领上庸太守如故,以申耽之弟申仪为西城(从汉中析置,治西城,即今陕西安康)太守。而房陵太守,由本郡人邓辅担任。
房陵、上庸、西城,就是三国史上闻名的东三郡。
同年,前将军关羽北攻襄阳、樊城(均为今湖北襄阳)时,曾要求刘封、孟达出兵相助,但二人以三郡新附、不敢轻举妄动为由,拒绝出兵(参见关羽篇)。关羽败亡后,刘备对二人非常痛恨,恰此时刘封夺孟达鼓吹,于是孟达率部曲投靠已称魏帝的曹丕。
孟达反复小人,在诸国间往来跳转
孟达降魏,深受曹丕赏识,曹丕以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同时派夏侯尚、徐晃与孟达一起进攻刘封。刘封败走后,曹丕合房陵、上庸、西城部分为新城郡(治房陵),以孟达为新城太守,再次降魏的申耽则被封怀集将军,徙居南阳(治宛县,即今河南南阳),申仪改封魏兴(西城郡部分改置,治洵口,即今陕西旬阳)太守。
后主建兴三年(225年),南征返回成都(今四川成都)的丞相诸葛亮,在汉阳(今贵州威宁)接见了从魏国投诚过来的李鸿。李鸿说,他经过孟达处时,见到了因与江州都督李严不和而投魏的王冲,王冲对孟达说,诸葛亮对孟达降魏非常生气,要杀孟达留在蜀地的妻小,孟达却说,我对诸葛亮为人非常仰慕,他肯定不会这样做。
诸葛亮听到这一消息,即对随行的丞相参军蒋琬、永昌(治不韦,即今云南保山)从事费诗说,看来孟达可以活动啊(参见费诗篇)。
诸葛亮回到成都后,即给孟达去信,同时让光禄勋李严给孟达联系,对其进一步拉拢。孟达得到诸葛亮和李严的信,果然心生异动。加之曹丕亡后他担心受到排挤,因此决定再叛魏归汉。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北驻汉中,准备北伐。孟达送来玉玦、织成、障汗、苏合香,表示要起兵响应。
诸葛亮为促成孟达尽快起事,派郭模诈降入魏,进行运作。郭模经过魏兴,故意对与孟达有隙的申仪说:“诸葛亮说,玉玦是指已作决定,织成是说谋划已成,苏合香是说此事已合,说明孟达要叛魏降蜀。”
孟达听闻事泄,就要立刻起兵。申仪将此讯密告时驻宛县的骠骑将军司马懿,司马懿一方面去信稳住孟达,一方面率军日夜兼程,八日即达新城。
孟达后被司马懿擒斩
此前诸葛亮曾提醒孟达,让他防备司马懿,但孟达认为,宛县距洛阳(今河南洛阳)八百里,距我一千二百里,司马懿就是知道,往来请示,也得有一个月时间,有什么可怕的。结果司马懿骤然到来,孟达大惊。
吴蜀各派兵前往解救孟达,但都被司马懿所阻。司马懿分八路围城,十六天后,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魏军进城,孟达被擒斩。
此后郭模事迹不详。
郭模的此次行动,可以说是失败了。而且此次行动时间短,可以说有“潜”没“伏”。但是魏对季汉的另一次反向操作,却取得了丰硕成果,甚至可以说影响了三国的走向。
二、郭脩隐蜀刺费祎郭脩,又作郭修,有书也作郭循,字孝先,西平(治西都,即今青海西宁)人,向有功绩德行,称名西州。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北伐前线,季汉进入后诸葛亮时代。
建兴十三年(235年),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蒋琬晋位大将军,另一继任人费祎代蒋琬为尚书令(参见蒋琬篇)。后主延熙六年(243年),费祎升大将军、录尚书事。在汉中击败魏将曹真、夏侯玄的进攻后,蒋琬又辞去益州刺史职务,费祎再次接任。这时,季汉的权力接力棒,已逐步转入费祎手中。
延熙九年(246年),蒋琬去世,费祎从汉中回到成都,正式执掌季汉牛耳。
延熙十四年(251年),费祎再次北出,驻于汉寿(今四川广元)。延熙十六年(253年)大年初一,费祎在汉寿召开岁首大会,不知不觉间喝醉。在座的郭脩突然发难,举起藏在马鞭中的小刀,刺中费祎,几天后,费祎去世(参见费祎篇)。
费祎后被魏降将郭脩刺杀
这就是震惊朝野的费祎遇刺案。他与许贡门客刺孙策、韩龙刺杀轲比能,并称三国三大刺杀事件。
那么魏国人郭脩,为什么会成为费祎的座上客呢?
原来,他是在卫将军姜维一次进攻西平时被俘获的。但郭脩不为所屈。后主刘禅敬其气节,封他为左将军。
但是郭脩却仍心向魏国,一心想寻找机会刺杀刘禅,只是由于侍卫防守严密,因此他决定另觅对象下手,结果他就刺杀了费祎。郭脩也在同年身亡。
郭脩刺费祎事件,细究起来,其实是笔糊涂账:他究竟受谁指示?他的动机又是什么?
历来关于此事件,大致有三种说法。
一说是姜维指示的,动机是姜维想除掉压制他兴兵的费祎,但这种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蒋琬和费祎确实都是鸽派,而姜维是鹰派,费祎也确实不支持姜维北伐。但费祎遇刺前的职务是大将军、益州刺史、假节、录尚书事;姜维是卫将军、假节、录尚书事,他要想升为大将军,得由刘禅任命,二人之间并没有利益冲突。况且费祎遇刺后,陈祗上位,朝中权力反而被陈祗所得,姜维何必做这出力不讨好的事呢?
说姜维指示郭脩刺杀费祎的,其实经不起推敲
二说是刘禅所为,动机是要夺回费祎的权力。这个说法的出发点其实是鱼豢《魏略》中的一句话:“琬卒,禅乃自摄国事。”刘禅收回权力其实在蒋琬时代已开始,诸葛亮去世后,季汉不再设丞相,蒋琬、费祎都是以大将军录尚书事的形式掌权的。而且费祎是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费祎次子费恭还娶了刘禅之女为妻,费祎之女费氏又嫁太子刘璿为妃,刘禅和费祎算是双重亲家关系。刘禅虽庸但并不昏,他怎么会要除去费祎呢。
三说是魏国指派,动机就是潜伏刺杀。这个说法的根由是,同年八月,魏帝曹芳下诏,说郭脩节操高尚、舍死取义、杀身成仁,其勇赛聂政,功过傅介子,因此追封他为长乐亭侯,食邑千户,追谥威侯,并让他的儿子袭其爵位,加奉车都尉,赐银千鉼、绢帛千匹。但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之前魏国对郭脩无任何记载,因此我认为,魏国的这个行为,其实是在借机恶心季汉。
抚戎将军张嶷之前在见费祎时,曾提醒过他,位尊权重,应稍加警戒,只是费祎不当回事,因此才有了这个悲剧(参见张嶷篇)。
费祎遇刺后,无人再制约姜维,加之继费祎为尚书令的董允在延熙九年(246年)去世,此后陈祗上位,终放出宦官黄皓为恶,季汉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参见陈祗篇)。
被称为季汉四相最后一位的董允,其实早费祎而亡
如果说郭脩刺费祎尚有疑云,那隐蕃潜吴居高位,就是实打实的潜伏了。
三、隐蕃伏吴乱朝堂隐蕃是青州人,是魏国官员。他有口才,能言善辩,魏明帝曹叡秘密召见他,让他打入孙吴内部,并设法谋得廷尉一职,以此离间吴君臣。
吴大帝黄龙二年(230年),二十二岁的隐蕃,假意从魏叛逃入吴。这时刚称帝一年的孙权还算清明,他虽然认为隐蕃这是“归义”,但并没有立刻召见他。
隐蕃就发挥善辩的优点,给孙权去了一封信,倡言微子去殷、陈平归汉故事,并说自己放弃在魏荣华富贵,委身来投,正有好的言论、计策要陈述。不想陛下却以一般降者相待,实在是让我感叹不已。我不是害怕别的,只是怕自己虚度年华而无所作为,因此冒昧请求陛下召见一次,以陈我胸中所学。
孙权看信后果然被打动,就接见了他。与孙权见面后,隐蕃就鼓动如簧巧舌,先回答孙权提出的问题,然后大谈天下局势,说得头头是道。
会谈结束,孙权问当时在场的右领军胡综对隐蕃的看法,胡综说,隐蕃此人,夸夸其谈有类东方朔,机巧诡辩犹如祢衡,但其才能却不及二人。孙权又问可给隐蕃个什么官做,胡综说,让他治理百姓怕是不行,不如在京城给他个小官试试看如何。但孙权这时已被隐蕃煽呼得五迷三道的,他觉得隐蕃谈话中对刑狱之事很有见地,于是任他为廷尉监。
这样,隐蕃就初步达成了魏帝的意图。
隐蕃听曹叡之命潜伏孙吴
接着,隐蕃又发挥他舌动惊风雷的才干,又把孙吴一班重臣迷得不要不要的,其中包括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他们都认为隐蕃有王佐之才,郝普还说给他个廷尉监实在是屈才(参见朱据篇)。太常潘濬之子骑都尉潘翥也与他亲善,孙吴朝臣因为这几人都与隐蕃亲近的缘故,更是趋炎附势,与隐蕃交接。一时之间,隐蕃府前车水马龙,自卫将军全琮以下,都争相与其倾心相待。
但也有人不和隐蕃交往的,比如太子中庶子羊衜、宣诏郎杨迪、太常潘濬等。其中时在荆州讨五溪蛮的潘濬,听说儿子潘翥与隐蕃交往密切,还送礼给他,勃然大怒,写信责骂潘翥,让他自领杖责一百,并索回所送礼物。潘濬的这些过激反应,当时让所有人都不解。但很快,事情就有眉目。
隐蕃后以谋叛被抓,孙权押隐蕃上殿,威逼利诱他招出同党,但隐蕃抵死不招,终被诛杀。
受隐蕃案牵连,郝普受责自裁,朱据被免官禁足四年,潘翥却因父亲极力反对他与隐蕃结交而免过一劫,众人这才对潘濬识人更为佩服。
附带说一句,郝普和潘濬原来都是刘备属下。郝普在刘备入蜀后被任为零陵(治泉陵,即今湖南永州)太守,建安二十年(215年),吕蒙西取荆州三郡(长沙、零陵、桂阳)时,骗郝普出降(参见吕蒙篇)。潘濬原为荆州治中从事,但他与荆州守将关羽不睦,在建安二十四(219年)吕蒙再袭荆州时出降。
郝普和潘濬都因吕蒙而降
隐蕃案后,胡综因先前劝孙权,被升为偏将军,兼任左执法,管理诉讼刑狱。
以隐蕃的所作所为,他才算得上是三国最成功的潜伏者。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