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时期为什么佛教盛行,到底建了多少庙宇?

南诏古风 2024-12-23 11:26:51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想必大家都听过,单从字面来看我们就知道当时佛教盛行,庙宇众多。那么当时佛教为什么会盛行呢?南朝又兴建了多少庙宇呢?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如果我们要了解这个问题的话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南朝所处的历史节点,以及南朝时期的社会环境、军事、政治、宗教、文学等情况。

南朝是指由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统称,与北方胡人建立的政权成南北对立之势,历史上统称为南北朝,但后世认为南朝为正统王朝,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公元420年,东晋权臣刘裕逼迫晋恭帝司马德文禅,刘宋建立,南朝开始;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结束了中国东晋以来的分裂局面,南朝覆灭。南朝一共存续了169年,出现了30位帝王,平均下来每5.6年就要换一个皇帝,其中南齐仅仅存续了24年、存续最长的刘宋朝也只是存续了60年,还没有清朝康熙帝在位的时间长。由此可知当时的军事、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政权更迭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动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到最后受苦的就是百姓。

然而就是这样的环境刚好给宗教的盛行提供了温床,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百姓生活疾苦,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那么只能寻求于精神寄托,而刚好佛教宣扬因果轮回,疾苦中的百姓很容易在佛教里面找到精神寄托。

在混乱的年代统治者如果想加强自己的统治那么宗教就是最好的手段,特别是佛教,因为佛教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教义不仅能使百姓找到精神依托,也能达到统治者愚民的目的,使百姓安于现状,更能忍受统治者的压迫。

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当某一个朝代宗教盛行之后,统治阶层和宗教容易形成利益关系,寺庙一般在收税上都享有免税或是优惠的政策,那么统治阶层就会将自己的田地转入寺庙的名下以此进行逃避税收,时间越长这种利益关系就捆绑得越来越深,那么统治阶层就会更坚定地推崇佛教,形成利益共同体。

加之南朝时期很多君主也是对佛教非常信仰,特别是梁武帝萧衍,曾多次出家为僧,加速了佛教在南朝的盛行。

佛教的盛行必然会带来寺庙的大肆兴建,据史料记载南朝年间,单单其首都金陵(南京)便有226所寺庙,在梁武帝时期全境之内更是多达2800多所寺庙,僧侣多达8万之众。在整个南北朝时期寺庙更是多达三万多所,僧侣多达200多万,这就是杜牧笔下“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来源。

那么在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之下,佛教的无序扩张最终也会给统治者带来反面的影响。首先寺庙的扩张,僧侣的增加肯定需要更多的香火来维持寺庙的运行,当时的环境之下寺庙肯定没有那么多的香火,那么寺庙自身只能兼并百姓的土地,百姓没了土地只能给寺庙当佃农,加剧百姓的负担,百姓吃不饱饭就要造反,百姓造反又会引起社会动荡,社会动荡又会给宗教盛行提供温床,就这样形成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统治阶层和寺庙的利益关联使国家减少了很多的税收,长此以往定会给国家的财政带来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当宗教团体的人数激增之后容易对统治者的统治带来威胁。

所以南北朝后期北周武帝宇文邕意识到佛教无序扩张带来的影响后便开始灭佛行动,曾让三百多万的僧侣还俗。

综上我们可知杜牧笔下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其实也只是当时寺庙中的冰山一角,多少楼台烟雨中却是极为讽刺,大肆兴建寺庙,不顾民情的大兴土木,只会使百姓疾苦,最终也只会是一场空!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