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200年)的豫章深山中,几个猎户将血肉模糊的首级呈给太守刘繇。这颗头颅的主人曾坐拥十万信徒,却在三年内连弑四主。令人费解的是,三十年后东吴境内竟出现供奉此人的寺庙,香火延续千年不绝——他就是被历史遗忘的三国第一叛将笮融。
初平四年(193年),徐州下邳城外,三千工匠正在铸造八丈铜佛。监工笮融手持念珠,脚下却踩着漕运账簿——这位丹阳豪强自投奔同乡陶谦后,掌控着彭城、广陵、下邳三郡漕运。史载其"中饱私囊,岁截官粮五十万斛",却将贪墨所得全数投入佛事。
短短两年间,笮融在下邳修建可容三千人的浮屠寺,铸造金铜佛像百余尊。更以"浴佛会"为名,每逢佛诞日铺设二十里流水席,吸引流民逾万。这些饥民不知《金刚经》为何物,却记住了"食笮公饭,念笮公德"。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屠徐州的铁骑逼近下邳。笮融带着八千金佛、三千僧兵南逃广陵,太守赵昱开城相迎。宴席上,这个白天还在诵读《四十二章经》的"高僧",夜间却带兵血洗太守府。《后汉书》记载:"融诈醉酒,斩昱于席,遂屠广陵,掠宝货以亿万计。"
转投秣陵守将薛礼后,笮融重施故伎。趁其与孙策交战之际,突袭后方大营。部将许邵在《江表传》中回忆:"礼军夜闻佛号,启门相迎,融部卒尽起刀兵。"此役后,笮融吞并薛礼部曲万余,裹挟流民增至五万之众。
建安四年(199年),笮融终因背叛刘繇部将朱皓遭围剿。这个佛经不离口的军阀,死前竟焚毁随身携带的《般若经》取暖。讽刺的是,其主持修建的九镜塔直到唐代仍为江南名刹,杜甫游历广陵时留下"笮公浮屠今犹在,不见当年浴佛人"的诗句。
更令人称奇的是,宋代《高僧传》将笮融列为"佛法东传功臣"。考其根源,他首创的"饭僧制度"被后世寺院沿袭,浴佛会演变为民间庙会,流民安置政策启发了北魏僧祇户制度。明代佛教史家幻轮在《释氏稽古略》中评说:"融以魔心行佛事,虽堕阿鼻,亦种善因。"
这个三度弑主、五屠城池的叛将,最终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诡异的双重镜像:正统史书里的乱世豺狼,佛教典籍中的护法金刚。正如洛阳白马寺残碑所刻:"佛渡众生,不问摆渡人。"笮融的悖论人生,恰似那尊他用贪腐黄金铸造的佛像——宝相庄严的莲台下,压着万千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