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大太监安德海,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会会谈历史 2023-03-08 12:00:01

1869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向朝廷递上一封信,内容是:大太监安德海私自出宫,打着太后的名义招摇撞骗,按律当斩。

不巧,慈禧当天病了,这封信就来到了慈安手上,慈安又特意叫来恭亲王和14岁的同治帝,商量如何处置安德海。

然而,不出片刻,三人一致同意:安德海必须死。

不久后,消息传回山东,丁宝桢当众处决了安德海,围观的老百姓人人拍手称快。

那么,大太监安德海,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呢?

第一步:我可是领导的人

安德海,的确是慈禧面前的红人。

当初,咸丰为了儿子同治,特意留下八大顾命大臣辅政,还给慈禧和慈安留下两道印,本意是用来互相制衡的。

但慈禧心有不满,她秘密联系恭亲王,最终赶走八位顾命大臣,得以垂帘听政。

安德海,就是秘密联系的关键人物。

事后,慈禧也记得安德海的功劳,还把他提拔为了大太监,一时间风头无两。

后来,安德海娶妻,慈禧还随了一千两银子的礼金。

这下,安德海知道,慈禧看来是真喜爱自己,故而不管他做什么事,都把“我可是老佛爷的人”挂在嘴边。

欺负小太监,安德海会说:“咱家是老佛爷的人,打你两下怎么了,不服就忍着。”

朝官员要钱,安德海会说:“咱家是老佛爷的人,你打点到位,咱家自会替你美言。”

欺负小皇帝,安德海会说:“别哭了,你要是再哭,咱家就告诉老佛爷哦。”

他只要横行霸道,就会有人不服,有人不服,安德海就会说:“我可是老佛爷的人。”

但他却不知道,这是找死的第一步。

首先来说,慈禧作为安德海的领导,她和安德海关系好,是为了让安德海给自己办事,而不是让安德海利用慈禧来成全自己。

其次,安德海不管做什么事,都四处说“我可是老佛爷的人”,如果这句话传到慈禧耳朵中,她会怎么想?难不成还是慈禧让他管官员要钱吗?

最后,安德海会说这句话,是以为慈禧是自己永远的靠山,但事实上,安德海最后要被斩头时,慈禧却在关键时刻病了,也印证没有人会是你永远的靠山。

故而,领导和你关系好,不要四处去说“我是领导的人”,反而是要记得领导是为了让你做事,领导不会背锅更不是靠山。

只有铭记这一点,才不会让一时的欲望冲昏了头脑,做下许多无可挽回之事。

第二步:得罪领导的同事

最后关键时刻,三人决定要了安德海的性命,分别是恭亲王、慈安太后、同治皇帝。

要先说明,慈禧不喜欢这三个人。

恭亲王,曾是慈禧的同盟,帮助她赶走八位顾命大臣,事后也被封为“议政王”,可一个王爷的崛起,却威胁到了慈禧的“统治”。

慈安,是咸丰的皇后,在地位上比慈禧高一头,而她手里也有一道咸丰留下的印,旧恨加新仇,慈禧也不喜欢慈安。

同治,是慈禧的亲儿子,但在慈禧看来,这个儿子心向慈安,也不听自己的话,尤其是他还立了慈禧看不上的阿鲁特氏为皇后。

于是,作为慈禧心腹的安德海,也处处煽风点火。

当着慈禧的面,安德海说恭亲王和慈安太后的各种不是,还有同治皇帝的各种小报告,气得同治从小就立志要“杀了小安子”。

但他却不知道,这是找死的第二步。

慈禧作为领导,不喜欢恭亲王,不喜欢慈安太后,不喜欢同治皇帝,那是领导圈子里的事,但安德海是没有资格参与的。

偏偏,安德海仗着慈禧宠爱,四处得罪领导的同事,尤其有一位还是领导的亲儿子,这已经积攒下了怨气。

况且,慈禧虽然不喜这三人,但也只是背地里的怨言怨语,不会公开闹僵,更不会因为一个安德海,去和恭亲王、慈安、同治公然宣战。

就在安德海被处死后,慈禧快刀斩乱麻,不仅抄没家产,还顺手将他的势力连根拔起。

回过头来,慈禧还叫恭亲王“小叔子”,叫慈安太后“好妹妹”,叫同治皇帝“宝贝儿子”。

所以,不要仗着领导喜爱,自发去得罪领导的同事,否则领导只会把你踢出,然后继续和讨厌的同事做朋友。

毕竟,领导的同事,也是领导。

第三步:太把自己当回事

在安德海看来,他是慈禧面前大红人,人人都会给他一些面子,但他太把自己当回事,不想却因此丢了命。

1869年,安德海以为皇帝采选龙袍为名,向慈禧申请出宫,慈禧也点头答应了,不过没给安德海下发公文。

按照大清祖制,如果不是派遣,太监是不能私自出宫的,否则会处以极刑。

但安德海却认为,反正大家都认识他,没什么关系。

偏偏,南下路过山东时,山东巡抚丁宝桢不认,不仅没拿东西“孝敬”安德海,还把他给扣留在山东,试图杀头。

到了这时候,安德海还认为,丁宝桢会给大太监一个面子,不敢杀他,就算要杀,慈禧太后也不会允许的。

这时,手下也劝丁宝桢:“大人,安德海杀不得,他毕竟是老佛爷前的红人啊,怎么也得给三分薄面,还是拿些东西哄走得了。”

然而,丁宝桢却说:“别人给他安德海面子,我偏不给,我不可能让他活着离开山东。”

安德海只能寄希望于慈禧。

但当消息传回朝廷时,慈禧却生病了,最终由慈禧不喜欢的那三个人下令,处死安德海。

不久后,安德海就死在了山东。

这也是他找死的第三步。

对于慈禧来说,没有了小安子,他可以再找个小李子;对于丁宝桢来说,杀掉大太监安德海,是为国除害。

安德海太把自己当回事,最后也因此丢了命。

其实,这个世界没谁都可以,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任你再高的权势,也有人对你不屑一顾,而对于领导来说,没了一个员工,还会有无数个员工。

那么,到底是谁杀了安德海

与其说,安德海死在丁宝桢手下,不如说,这位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死于一场合谋。

参加合谋的人,有同治帝、慈安太后、恭亲王、丁宝桢,当然还有安德海的主子慈禧。

同治想杀安德海,是6岁就立下的志向,而且就在安德海出宫前,丁宝桢进宫见过同治。

据好友薛福成回忆,丁宝桢曾说过:“吾闻安得海将往广东,必过山东境,过则执而杀之,以其罪奏闻,如何?”

安德海出宫,或许人尽皆知,但丁宝桢也不可能准确得知安德海的目的地,除非宫里有人提前知会了丁宝桢。

最大的可能,是同治指使丁宝桢所为。

除此之外,还有慈禧,也主动放弃了安德海。

慈禧掌政多年,不可能不知道大清祖制,但她还是没有给安德海下达出宫公文,而且当安德海要被杀头之际,慈禧却病了,无心政事,这也太巧了。

还有,安德海被处置后,慈禧连忙抄没安德海家产,连根拔起他的势力,还给丁宝桢升了官,为他写下四个大字:国之宝桢。

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慈禧在避嫌。

不过,慈禧也是被逼的,凭她的能力,已经护不住安德海,还有可能惹自己一身骚,再者她也厌倦安德海的无法无天。

同治有意,慈禧放弃,再加上慈安太后和恭亲王的一锤子,安德海彻底被拍扁了。

但安德海的死,却成全了许多人。

首先,朝臣拍手称快,听说安德海被处死,同治的老师翁同龢大喊:“快哉,快哉,真是快哉!”晚清名臣李鸿章也说:“丁宝桢要成名了。”就连养眼病的曾国藩,也感觉自己的双目一下子就明亮了。

其次,同治年少常被安德海欺侮,而且他总向慈禧打小报告,导致小同治常常挨骂,除掉安德海,同治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还有,慈禧的一系列操作,也为自己挽回了一点点名声,而最重要的是丁宝桢得到重用,为朝廷和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可见,安德海被处斩,除了他本人和心腹不好受外,其他人都是很快乐的。

所以说,不要仗着领导宠爱,就四处去说“我是领导的人”,四处得罪领导的同事,并且高估自己在领导心中的位置。

作为下属,你要知道,领导不会为了你,去和同事公然宣战,他从来不是靠山也不会背锅,甚至也不是非你不可。

如果安德海,能懂得这个道理,也许他也可以像李莲英一样,恩宠几十年不减!

(注:图源网络,侵删)

你怎么想?欢迎留言。

1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