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前,新娘出了一上联:红烛蟠龙,水里龙火里化,下联让人叹服

白晴聊历史 2025-03-28 10:52:52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婚礼的洞房,灯火辉煌,宾客如云。

就在这喜庆的氛围中,新娘突然出了一上联:“红烛蟠龙,水里龙火里化。”

这不仅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更激起了满堂的惊叹。

一个上联,既富有深意,又气势磅礴,谁能想到,新娘居然能出如此巧妙的一句。

更令大家震惊的是,这上联只是开始——下联让所有人都叹为观止,仿佛是一场智慧与才情的较量。

天之骄子,命中注定的姻缘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明朝临川义兴(今江西抚州)人。

这位天之骄子自幼聪颖过人,5岁入学,便展现出非同寻常的才华。

师长们对这个少年赞不绝口,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

12岁那年,他已能吟诗作赋,言辞犀利,字字珠玑。

接着13岁,他便拜名师徐良博门下,学习古文词,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4岁时,汤显祖接连考取了县主生,成为当地闻名遐迩的神童。

他的才华,引得当地达官贵人纷纷登门提亲。

然而,少年心性,哪里懂得儿女情长?汤显祖一概谢绝了。

他斗志昂扬,一心只想在科举路上奋发图强,光宗耀祖。

然而,命运却跟这位风华正茂的少年开了一个玩笑。

嘉靖四十二年,也就是汤显祖14岁那年,吴玉瑛的父亲远道而来,拜访同乡故交徐良博。

谁曾想,他在徐府偶遇了汤显祖,顿时为这个少年的风采所折服。

吴父乃礼部官员,见多识广。

他一眼便看出,汤显祖不仅才华出众,而且气度不凡。

这样的佳婿,简直是自己闺女的最佳人选! 于是吴父当即向徐良博提亲。

两位老友一拍即合,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徐良博亲自出面,极力劝说汤显祖。

可是少年人血气方刚,哪里甘心就这样定下终身大事?汤显祖满腹犹豫,一时竟不知如何应对。

徐良博宽慰他道:"吴家小姐才貌双全,定能与你相得益彰,成就一段佳话。

何况此事也有吴父首肯,你们年纪尚小,先定下亲事,日后再成婚不迟。"

恰在此时,吴玉瑛悄然而至。

这位小姐芳龄14,肌肤胜雪,灿若春华。

她抬眸间,清辉四射,宛如璀璨星辰。

一见倾心,情投意合。

就这样,汤显祖鬼使神差地点了头。

他想,这样的佳人,又岂是寻常人家的姑娘可比?与她结为连理,想必今生无憾了。

红烛蟠龙,洞房花烛夜的才子佳人

岁月如梭,白驹过隙。

转眼间,汤显祖20岁,吴玉瑛16岁。

隆庆三年,两人喜结连理,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那一天,鼓乐齐鸣,鞭炮齐响,汤府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新郎官头戴花翎,身着红袍,英姿飒爽。

新娘子上了花轿,盖着大红盖头,缓缓进入汤府,两人拜堂成亲,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结为夫妻。

拜堂成亲后,夫妻二人来到洞房,正是花好月圆时。

一轮明月高悬夜空,星光点点,皎洁无比。

庭院之中,繁花似锦,清风徐来,花香四溢。

新婚燕尔,本该尽情欢好。

可是汤显祖却兴致盎然,提议与新娘子对对诗词。

吴玉瑛心领神会,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她早听闻夫君才高八斗,想必定能妙语连珠,对答如流。

于是,吴玉瑛便端坐庭前石桌旁,执起一支毛笔,玉手轻抚宣纸,只见她落笔如飞,片刻间便写下了上联: "红烛蟠龙,水里龙火里化。"

汤显祖接过这幅上联,不由得眉头紧锁。

这副对子看似简单,实则大有文章。

新娘子故意为难于他,考校他的才学。

汤显祖豪气顿生,定要一展身手,对出一副惊艳绝伦的下联。

名扬天下,妙语留香千古传

夫妻二人相对而坐,一时无言。

清风吹过,庭院中花草轻摇,沙沙作响。

汤显祖全神贯注,只觉灵感如泉涌。

时而起笔落纸,时而又陷入沉思。

一个时辰过去了,汤显祖仍是没有对出一个满意的下联。

他心中焦虑更甚,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再这样下去,岂不是要在妻子面前丢尽颜面? 吴玉瑛见状,连忙宽慰丈夫道:"夫君不必过于勉强,你定是婚宴筹备劳累了。

咱们洞房花烛夜,本该尽兴欢好,何必为难自己呢?" 这番体贴入微的话语,让汤显祖深感内疚。

他暗下决心,今晚无论如何也要对出一副惊艳绝伦的下联,决不能辜负妻子的期望! 就在此时,月光倾泻,照在了吴玉瑛的绣花鞋上。

汤显祖凝神细看,只见那双鞋面上,一只骄傲的凤凰正展翅欲飞。

灵光乍现,他顿时福至心灵,情不自禁地写下: "花鞋绣凤,天边凤地边飞。"

读罢这副对联,吴玉瑛破涕为笑,喜不自胜。

夫君果然才高八斗,文采飞扬!这番妙对,可谓神来之笔,绝妙至极! 从此,"红烛蟠龙,水里龙火里化;花鞋绣凤,天边凤地边飞 "的佳话,在金陵城内流传开来,广为传颂。

人们无不交口称赞,汤显祖才高八斗,吴玉瑛也巾帼不让须眉。

这对才子佳人,定能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这一婚姻佳话,不仅成就了汤显祖与吴玉瑛的神仙眷侣美名,也成为了后世称颂的楷模。

在婚后的岁月里,吴玉瑛更是与汤显祖琴瑟和鸣,吟诗作对。

她不仅贤良淑德,而且才情出众。

每当汤显祖陷入创作的瓶颈期时,都是吴玉瑛在旁相伴,给他鼓励和启发。

正是在妻子的鼎力支持下,汤显祖才得以笔耕不辍,创作了传世不朽的文学巨著,譬如《牡丹亭》《紫钗记》等。

他的一生,几乎全部献给了文学事业。

而吴玉瑛,便是他最坚实的后盾,最默契的知己。

天妒英才,佳人英年早逝

然而天妒英才,吴玉瑛体弱多病,常年饱受病痛折磨。

即便如此,仍然对汤显祖不离不弃,始终如一。

每当汤显祖伏案疾书时,吴玉瑛总会在一旁温言软语,体贴入微地照料着。

她深知丈夫为了创作,常常废寝忘食。

于是变着法儿给汤显祖做可口的饭菜,哄着他按时休息。

有时汤显祖写到兴致盎然处,她便在灯下忙碌到深夜,伴他左右。

日子虽然清苦,但他们的感情却愈发深厚,情比金坚。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

吴玉瑛32岁那年,病情迅速恶化,时日无多。

她不舍得丈夫,更放心不下他的起居。

弥留之际,吴玉瑛紧紧握着汤显祖的手,声音微弱地说:"夫君,我此生最幸运的事,就是嫁给了你。

你是我的骄傲,我的自豪。

往后的日子,你要好好保重,不要让我牵挂。

" 话音未落,吴玉瑛便溘然长逝,年仅33岁。

汤显祖悲痛欲绝,竟一病不起。

从此他郁郁寡欢,再也提不起精神来创作。

直到创作了《牡丹亭》之后,他才慢慢从阴霾中走出来,但也不免对亡妻念念不忘。

情深似海,爱之永恒

吴玉瑛去世后,汤显祖悲痛万分。

他日日以泪洗面,夜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思妻之情,宛如绵绵春雨,绵延不绝。

后来,汤显祖一气呵成,创作出了传世不朽的巨作《牡丹亭》。

这部作品用他与吴玉瑛的爱情经历作为原型,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悲剧。

剧中,杜丽娘为爱殉情,死后又还魂与心上人柳梦梅比翼双飞。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千古绝唱,正是汤显祖倾注了满腔怅惘和无尽的缅怀之情。

后世评论家常说,《牡丹亭》是汤显祖写给亡妻吴玉瑛的情书。

他用最哀婉动人的笔触,刻画了杜丽娘的形象,而每一笔的背后,都隐藏着他对亡妻的无限眷恋和哀思。

从另一个角度看,《牡丹亭》也是汤显祖一个美好的梦想。

在现实里,他无法让挚爱的妻子起死回生。

然而在戏曲舞台上,他却让杜丽娘还魂,与情郎终成眷属。

这种美好的愿景,恰恰反映了汤显祖内心的悲凉和不舍。

直到去世,汤显祖都没能走出失去妻子的阴霾。

他把满腔的悲愤,都倾注到了笔墨文章之中。

在他心里,吴玉瑛从未离去。

她就像一缕清风,萦绕在他的生命里,影响着他的人生轨迹。

结语:

汤显祖和吴玉瑛的婚姻佳话,成为了后世佳偶的楷模。

他们相濡以沫,琴瑟和谐,共度了将近20年的美满时光。

然而天妒英才,无情地将他们分离。

汤显祖痛失爱妻,悲恸不已。

但他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化悲愤为力量,潜心创作,写下了流芳百世的不朽巨作。

正如他在《牡丹亭》中所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即便生死两隔,他与吴玉瑛的深情厚谊,也永远为世人传颂。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段佳话流传至今,教人唏嘘不已。

"红烛蟠龙,花鞋绣凤"的洞房对联,成为了两人爱情最美好的见证。

它不仅展现了汤显祖的才华横溢,更承载了夫妻二人的缠绵悱恻、刻骨铭心的深情。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

从汤显祖和吴玉瑛相恋至今,已经过去了近五百个春秋。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