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期末成绩定位高校,突然觉得北京中等偏上的孩子是最悲催的

月下寒霜静 2025-02-06 15:21:46

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于每一位考生而言,都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在北京这座教育资源丰富却竞争异常激烈的城市,高考的角逐尤为激烈。在这场战役中,有这样一群考生,他们成绩中等偏上,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可谓是“高不成,低不就”,陷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困境。

以26年高考的孩子为例,算上复读的考生,北京26年参加高考的孩子约8.5万-9万人。排名2万至3万名的孩子算是中等偏上的群体不为过吧。为什么说这些孩子是最悲催的?很简单,北京想上985和211大学全市排名要在15000以里,算上26年的扩招最多也就前16000名考生才有机会上211以上的院校,至于20000-30000名的孩子还有机会上双一流,但是根本没有资格选专业,但是分数又远超一本线,但是在北京没有好的合适的院校可以选,上高的够不到,上低的要浪费几十分。所以说这些孩子很悲催。

具体来说,北京的985、211高校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底蕴、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平台,一直是众多考生梦寐以求的求学殿堂。然而,这些顶尖高校在京的招生名额有限,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中等偏上的考生想要跻身其中,难度犹如登天。他们在高中三年同样付出了无数的努力,挑灯夜战、刻苦钻研,却因几分十几分之差,与这些优质高校失之交臂,多年的梦想瞬间破碎,那种失落和无奈可想而知。

当把目光投向双一流高校时,情况也不容乐观。虽然部分双一流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对中等偏上的考生来说并非遥不可及,但要选到一个好专业却难如登天。热门专业往往竞争激烈,录取分数线甚至比一些985、211高校的普通专业还要高。这些考生即便幸运地被双一流高校录取,也可能会被调剂到一些冷门专业,而这些专业不仅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而且就业前景也十分黯淡。这意味着他们在大学四年里可能无法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也缺乏竞争力,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若选择普通一本院校,这些考生又会觉得心有不甘。毕竟,他们在高中阶段的努力和付出并不比那些成绩更优秀的同学少,却只能进入一所普通的学校。普通一本院校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校园文化等方面与985、211和双一流高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使得他们在学术资源、实践机会和人脉积累等方面都处于劣势。而且,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往往更倾向于招聘来自名校的毕业生,这无疑给普通一本院校的毕业生增加了就业难度。

这种困境给中等偏上的考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在填报志愿时犹豫不决、焦虑不安,担心自己的选择会影响未来的发展。有些考生甚至会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之中,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对未来失去了信心。

在北京以24年为例,20000名左右的孩子还有机会冲一冲这些学校:

长春理工大学,其2024年在京招生的全省位次达到19867名,最低分555分;扬州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样在19867名的位次,最低分555分;浙江工商大学、新疆大学在2024年录取最低分位次也为19867名,分数为555分;首都医科大学(07)、中国民航大学(04)、天津师范大学(02)、南京林业大学(03)、安徽中医药大学(02)在2024年的全省位次为19659名,最低分556分。

首都医科大学(03)、天津财经大学(03)、江西财经大学(01)(中外合办)、山东第一医科大学(01)、四川师范大学(02)、西安工业大学(02)在2024年的全省位次为20311名,最低分553分;天津中医药大学(04)、承德医学院(02)、延边大学(01)、哈尔滨师范大学(01)、南京工业大学(02)、浙江财经大学(01)、安徽医科大学(0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01)(中外合办)在2024年的全省位次为20086名,最低分554分。

这还只是20000名的孩子能上的,那30000万名呢,几乎就是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了。还有一些外地的省属院校,但是这个层次的院校想离京的家庭估计不多了。

但困境并非绝境,中等偏上的考生仍有很多机会和出路。在填报志愿时,考生要充分了解各高校的专业特色和就业前景,不要盲目追求学校的名气,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一些普通一本院校的特色专业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就业前景也十分广阔。考生可以通过考研、出国留学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在大学期间,他们可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为考研或出国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进入大学后,考生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而且在报考时可以关注提前批的双培、外培和农村专项计划:北京市的“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和“农村专项计划”,可让学生有机会到更好的高校培养学习,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积极报考。

- 合理运用“冲稳保”策略:冲的志愿可以选择略高于自己成绩和位次的双一流高校的冷门专业或招生计划多的专业;稳的志愿选择录取概率较大的普通一本优势专业;保的志愿则选择录取比较稳妥的普通一本或二本的王牌专业。

- 重视专业调剂:若想增加被录取到高校的机会,建议选择服从专业调剂,但要提前了解目标院校的调剂规则和专业情况,避免被调剂到完全不喜欢的专业。

在专业选择方面尽量选择应用型专业:可选择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机械等工科专业,这些专业就业面广,社会需求大,即使在普通一本院校,也有不错的就业机会。尽量不要选择文科类专业,这是大实话。

- 关注特色专业:一些普通一本院校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如北方工业大学的电子信息专业。选择这类专业,在学校资源倾斜和行业认可度上有一定优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优势专业等

在升学路径方面可以考虑中外合作办学:部分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学生可以获得国内外双学位,有更多出国交流和深造的机会。

- 尝试综合评价招生:北京有7所高校进行综合评价招生,学生可通过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成绩、校测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等多维度进行考核,增加进入理想高校的机会。例如深北莫和昆杜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在大学规划方面准备考研深造: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准备考研,通过考研进入更好的高校,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 注重实践与实习:大学期间积极参加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实习,积累项目经验和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还可以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就业砝码。

北京高考中等偏上的考生虽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但只要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调整好心态,积极寻找出路,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