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条件宠消费者”到“商家说了算”!网购“仅退款”将成历史

风与落叶共舞 2025-04-25 17:03:12

网购收到货后发现不满意,不用退货就能申请退款的“懒人福利”,可能真的要没了!4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正同步推进售后政策调整,全面取消“仅退款”服务。这意味着,未来消费者收到商品后申请退款时,是否允许“不退货”将由商家自主决定。这项始于2021年、曾被视为“消费者权益升级”的政策,在经历四年行业实践后正式画上句点。

打开各大平台的售后页面,“退款无需退货”和“退款退货”曾是两个独立入口。如今,这一设置即将成为历史。按照新规,平台将统一保留“退款退货”选项,消费者若在收到货后申请退款,需与商家协商是否退货,平台不再“一刀切”支持“仅退款”。政策变化背后,是行业对“仅退款”规则滥用的集中治理——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电商投诉中,“仅退款纠纷”占比超过60%,大量中小商家因“货款两空”不堪重负。

“这不是突然的政策转向,而是行业‘反内卷’的必然结果。”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业内人士透露,今年两会期间,国家相关部门明确指出,部分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导致大量商家遭遇“货款两空”,甚至滋生“白嫖党”“羊毛党”利用规则漏洞获利,治理已迫在眉睫。事实上,淘宝天猫早在2024年7月就率先松绑,京东、快手等平台随后跟进,如今这场始于头部平台的规则优化,正演变为全行业的集体行动。

政策调整让千万商家直呼“松了口气”。“过去顾客申请仅退款,平台往往直接同意,我们连申诉的机会都没有。”一位淘宝服饰店主向记者坦言,仅去年双11,店铺就因“恶意仅退款”损失数千元,“有人穿完衣服拍张瑕疵照就申请退款,衣服都洗旧了也不退回来”。数据显示,超89%的中小商家曾公开反对“仅退款”政策,认为其加剧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乱象。

新规落地后,商家将拥有售后处理的主导权。以淘宝为例,平台不再强制介入“收货后不退货退款”申请,而是由商家根据商品状态、消费者诉求等综合判断。同时,平台配套推出“店铺真实体验分”,将商品质量、服务响应等纳入考核,优质商家可获得流量倾斜——这被视为引导行业回归“品质竞争”的关键一步。

但也有商家担忧沟通成本上升。“遇到消费者故意找茬,可能需要反复举证、协商,甚至面临差评威胁。”广东的美妆店主陈先生表示,团队正在紧急培训售后流程,“既要维护合理客诉,也要学会拒绝恶意请求”。

对于习惯“一键仅退款”的消费者而言,新规无疑带来便利度下降。上海白领林女士坦言:“之前买错尺寸的家居用品,申请仅退款比退货更省事,以后可能只能自认倒霉或承担运费退货了。”不过,平台强调,取消的是“无序仅退款”,而非全盘否定售后保障。

以1688平台为例,3月下旬已率先取消“仅退款”,但针对商品质量问题,平台会根据消费者账号的诚信情况提供补贴,商家无需承担费用,商品也无需退回——这意味着,真正的“品质问题”仍能得到解决,但“恶意薅羊毛”的空间被大幅压缩。快手、京东等平台也表示,会通过建立消费者诚信体系,区分“合理维权”和“滥用规则”,避免“一刀切”影响正常购物体验。

在业内看来,取消“仅退款”的背后,是电商行业从“低价竞争”向“价值竞争”的深层转型。过去几年,平台为争夺用户,不断放宽售后规则,甚至出现“商家越让步,消费者越挑剔”的怪圈。

“新规相当于给行业‘踩刹车’,让竞争回归商品本身。”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周表示,当“仅退款”不再是平台吸引用户的“利器”,商家会更聚焦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而非靠“售后兜底”打价格战。未来,随着淘宝治理AI假图、京东优化佣金激励等配套措施落地,行业有望告别“赔本赚吆喝”的恶性循环。

政策调整也引发法律层面的讨论。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指出,“仅退款”本质是平台自行创设的额外服务,取消不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需确保售后流程透明、争议解决机制完善。“消费者仍享有‘七天无理由退货’等法定权益,只是‘不退货退款’需与商家协商。”他强调,平台应避免因规则变化导致消费者维权成本大幅上升。

目前,各平台正与监管部门细化实施方案,预计细则公布后将逐步落地。这场涉及数亿用户和千万商家的规则变革,究竟会让网购体验“倒退”还是“升级”?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0

风与落叶共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