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一纸总统令,让数百万乌克兰人陷入两难抉择——要么在秋季前取得俄罗斯护照,要么收拾行囊离开故土。 这场被外界视为"强制归化"的行动,正在俄控乌东四州掀起暗涌,也将俄乌冲突的暗战推向新维度。
俄控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州的居民,如今手持的临时居留证即将失效。 根据新政,拒绝入籍者不仅面临驱逐风险,更可能失去工作、医疗等基本生存保障。 当地社交平台上,一位顿巴斯矿工留言:"矿井挂着三色旗,但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第聂伯河。 "道出了部分人身份认同的撕裂。
这场人口争夺战早有预兆。 自2019年起,克里姆林宫逐步在乌东推行"简化入籍"政策,当时被视为地缘布局的试探性落子。 冲突爆发后,四州闪电式公投入俄,超90%的"赞成率"引发西方质疑,但莫斯科已将其视为法理依据。 如今强制归化令的出台,标志着俄方开始实质性消化战果。
10.86万平方公里的新增领土固然重要,但俄方更看中1246万人口红利。 这个占乌克兰总人口30%的群体,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 对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的俄罗斯而言,吸纳这些人力既能填补远东开发缺口,又能削弱乌克兰战争潜力。
顿巴斯煤田的矿产资源固然诱人,但四州真正的战略价值在于其地缘位置。 赫尔松控制着第聂伯河出海口,扎波罗热连接克里米亚陆桥,顿涅茨克则是重工业命脉。 莫斯科大学地缘政治研究中心报告指出:"控制这些节点,等于扼住乌克兰经济的咽喉。 "
当战场陷入僵持,克里姆林宫正通过行政手段巩固战果。 强制归化政策暗含双重逻辑:对国际社会,塑造"尊重民意"的合法化叙事; 对乌克兰,实施"去主体民族化"的慢性放血。 基辅方面谴责这是"21世纪的强制迁徙",但受制于战事压力,难有实质反制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俄境内乌克兰移民群体同样面临抉择。 据移民局数据,约280万乌克兰人持临时避难身份,多数从事建筑、运输等基础行业。 若大量人员被迫离境,俄罗斯劳动力市场或将出现结构性震荡。
欧盟边境管理局报告显示,近三月经白俄入欧的乌克兰人激增40%,其中多数持有俄控区身份证件。 摩尔多瓦等邻国开始加强边境管控,防止可能出现的难民潮。 而在第聂伯河两岸,分离家庭的数量持续攀升——选择蓝色护照意味着与故土亲人永久隔绝。
历史学家指出,这种"柔性吞并"策略承袭了沙俄时代的人口治理智慧:通过身份绑定实现文化认同的渐进式转变。 但数字化时代的信息穿透力,使得年轻一代更难被单向叙事驯服。
当入籍登记处排起长队,当跨境巴士站挤满行李,这些微观场景正在拼凑出冲突的新图景。 莫斯科在下一盘超越军事胜负的大棋,而棋子正是千万普通人的命运。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或将决定东欧未来三十年的地缘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