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面子工程":为何千万资金砸不出农民笑脸?

侃侃而社会 2025-02-16 22:32:48

"刚刷完的墙又掉漆了,但村里的土路还是没人修。"站在皖北某村刚建成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前,村民老张的话像一记闷棍。当城里人惊叹于短视频里整齐划一的彩绘墙、标准化大棚时,真实的乡土中国正被一场隐秘的"涂脂运动"悄然侵蚀。

刷白的墙面遮不住真实的贫困,水泥硬化路通不到农民的心坎。当乡村振兴变成"墙上振兴",再多的资金也不过是镀金的镰刀。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坚决反对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农业农村部启动"三清三改"专项行动(清牌匾、清标语、清形式,改作风、改机制、改实效)。可某地仍出现花800万建"景观式"蔬菜大棚,实际种植率不足30%的荒诞案例。

在豫东某村,耗资百万的"孝道文化广场"成了晒玉米的场地;在赣南山区,"数字化养殖示范点"的电子屏落满灰尘,背后的养殖户却连饲料钱都凑不齐。这些魔幻现实背后,是基层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畸形政绩观。

四川大凉山的"悬崖村"搬迁后,保留老村发展研学旅游;浙江安吉的乡村运营师制度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乡村振兴需要的是带着泥土味的实干,而不是带着油漆味的表演。当我们不再用城市思维改造农村,当考核指标从"投入多少"转向"增收多少",真正的乡村复兴才会破土而出。

乡村振兴不是刷墙运动,更不是数据游戏。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只是起点,装满钱袋子才是根本,活出好日子才是终点。当某天村民们不再对着镜头背台词,而是发自内心地笑出皱纹,那才是乡村振兴最美的风景线。

0 阅读:7

侃侃而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