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老年大学(宁波)的情缘

用心看生活 2024-07-13 04:58:29

今年是宁波老年大学建校40周年,三月,学校发出邀请,主题征文“我与老年大学的情缘”,我的老同学今年刚入学,四月下旬和她聊天,她说:“你可投稿了​。”我说,空了写写,只是现在不是宁波老年大学在读生​。

五月七日,宁波老年大学公众号上介绍收到了几十篇投稿,并且开始刊登了征文。而我姗姗来迟,在五月八日才写好、投稿​。老同学鼓励我,说你的文章也会刊登出来的​。我自知,就那么点文化水平,学校里的文学社学员强着​。

我重在参与​。但近期对老年大学公众号格外地关注些​。至今,我已经看到了刊登的征文有八篇,作者是文学社新老社长、校报的原编辑、老年大学老师和几位优秀的学员​。

我的投稿​如下​:

我与老年大学的情缘

无论是年少时,还是退休后,阅读一直伴随着我。科技的发展,带来信息如此广泛和迅捷,读着经典著作,仰望作者的文学修养,许多美文,不仅赏心悦目,还指导、影响我的人生,滋润、丰盈我的精神生活。与此同时,我也经常想自己能拿起笔,书写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生活。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写作,在学生时代坐在教室里,打好基础。可是我的学生时代,处在1966年到1976年,从小学到高中,学校有许多时间放逐我们于学工学农的活动之中,即使在校内,课程的设置、师资的配备,学风的不尽人意,我们的文化水准可想而知。

记得1977年底,天寒地冻,我刚来到宁波市郊支农。于农活,那时的我身子单薄,干活很累,身体疲惫;于感情,孤身一人在外是很想家的,于是想坐下来用笔作为一个出口,记录一下农村的生活,缓解自己的情绪。毕竟是文化基础没打好,拿起笔,却无从落笔,依稀记得“不知茶余饭后,你们是否想到在农村的我……”书写了给父母的信后,并无什么笔墨可寻。

工作几年后,很幸运的是进行考试,带薪脱产三年,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但学的是“商业会计” 专业,返回单位后从事财会工作。日复一日,与枯燥的数字周旋中,时常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心无旁骛,聆听老师的关于文学方面的教诲、指导。

再拾起笔,是在论坛上写,那时和驴友经常行走市郊,斗胆的会写上游记之类。这些文字,我没有保存。2006年在网易上创建了自己的博客,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后来平台关闭了,我已经在微信上有了个人公众号“用心生活用字记录”,至现在,一直不定期地书写,记录着生活。

同时,自己回看自己所写的文字,真有点浪费他人的宝贵时间。自知才疏学浅,我慢慢老去,应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更何况阅读和写文,一直是我喜欢的事。

2022年春天,如愿以偿,我插班进入宁波市老年大学的文学语言系,系里有31个班级,我就读"文学与写作"班,坐在明亮教室里,听陈春玲老师授课。我们的教材由她编选,很有特色的民国教材。根据教学进度表,这一学期安排十九课次。

第一课是学习张秀亚的《温情》,学用细节描写来表情达意。

老师带领我们进行课文朗读后,进入了她的讲解。先介绍了作家的生平、然后分析课文,根据起承转合进行分段,逐字逐句读下来,有些繁体字不认识,进行简体标识,有些生僻字进行拼音标注,容易搞错的字、词义相近的字,老师都仔细地写在黑板上。对于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各个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都有详细讲解。

因为《温情》写的是家里养小鸟的事,老师还穿插她的日常生活中养小动物的情形及感悟,让我们用心地从细小的日常中发现美好,而这些小事即是很好的写作素材的积累,告诫我们从中提炼出自己的感悟,提升文章的格局。

因为是初级班,又是老年人,老师留下的作业是造句:1.像……更像 2.不知是……抑或是……仍然在……

之前我刚去观赏梅花,按惯例,日常记录成文。于是在文章里按老师提供的例句,我造句后穿插其中。1.梅树的枝干像一把撑开的伞骨,而开满花朵的梅树,更像一处宁静的瀑布,引人注目。2.徜徉在梅园,不知是给热情奔放的红梅、华贵的黄梅以掌声,抑或是给纯洁的白梅、浪漫的粉色梅行更多的注目礼,仍然在梅园痴痴地来回穿梭之中,不畏严寒只为报春的梅花啊,让人爱怜,更让人心生敬仰。我把文章投稿了宁波老年报。幸运的是,不久就刊登在报纸上,鼓舞、激励着我。

继续听老师的授课。讲起承转合的结构技巧,结合文学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布置的课外作业,还是造句。我和许多老年大学的同学一样,认真地完成作业,不拘泥于造句,会写上一段文字。同时,在日常写作中,择合适的小文向宁波老年大学校报投稿,4 月19日,校报总第72期刊登了我的文章《结香,无愧于春天》。响应宁波老年大学开展喜迎二十大主题宣传活动,组织的“我家的小康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我以题目《夫妻俩携手看世界》参赛,有幸入选,在七月十四日的宁波老年大学公众号发表,后又以音频形式出现在宁波老年大学的公众号上。在九月二日校报,以宁波老年大学开展喜迎二十大主题宣传活动——征文选(三)刊登。

坐在教室里,亲耳聆听老师的教导,直观老师精彩的讲解,和志趣相同的众多学友,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一起学习、探讨,体会到不一样的学习氛围。跨进校门就年轻,是许多学员的共识,活到老,学到老。可是,因为疫情的复发,2022年3月,学校宣布暂停到校上课,待再度复学时,我因暂居他国而无缘再继续听陈春玲老师的讲课,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我订阅了宁波老年大学公众号,也订阅了陈春玲老师的“情系草木“公众号,仅然地域相隔,却一网情深。而我的浅显的文字,最近二三年间,共有四十多篇见诸宁波本地纸媒。怀揣梦想,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再次走进宁波老年大学,重温校园的馨香,继续结缘”文学语言系“,在文学、写作的滋养中优雅地老去。

0 阅读:4

用心看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