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实施土地改革。
毛主席的故乡湖南韶山冲也不例外,迎来了划分农户阶级成分的阶段。
贫苦大众破天荒地头一次当家做主,群众们的热情十分高涨。
可是,韶山乡负责土改的农会主席兼乡长毛寅秋此时感到非常为难。
这里是毛主席的故乡,主席家的成分该咋划分?
毛寅秋是非常了解毛主席的家庭状况的,恰恰因此,他才左右为难:
按毛主席家原有的财产情况,主席家的成分应该划为富农。
但是,把富农的成分划给毛主席,这咋行?
若是不按实事求的原则划分,就是在犯错误!
这可咋办?
毛寅秋左思右想也没个好办法,只好给毛主席写了封信反映情况。
毛主席收到毛寅秋的信后,会如何处置?
毛主席家最终到底划分了啥成分?
我是阅然文创,专注分享那些尘封在历史中的陈年往事……
毛主席家最初的家庭条件,是不错的
毛主席的父亲名叫毛顺生,当年也绝非凡人。
毛顺生年轻曾参加过李鸿章的淮军,后来曾国藩、李鸿章等扑灭了太平天国运动,毛顺生就带着继续选择退伍,回到了老家。
毛顺生是一路南征北战,见过大世面的人,自然比一般的农户眼界要高。
他在韶山靠着做小买卖起家,一出手就买了一公顷的耕地。
后来,毛顺生又在当地从事粮食的运输和贸易,购买破产农民抵押的农田。
他的产业越做越大,耕地的面积从一公顷做到了两公顷,每年能生产57.5公担的水稻。
毛顺生的家里面有七到八口人,包括一个长工和一个短工,一年全家也就消耗二十多公担稻米。剩下的三十多公担,毛顺生全都卖出去换钱,日子就这样越过越富裕。
毛顺生家的房子是红瓦大屋,在一片茅草屋中鹤立鸡群。
家中还有专门关牲口的茅草屋,养着一头水牛,再加上谷仓、猪圈,还有个小磨坊,经济条件在村子里来说确实是很不错的。
因为父亲的缘故,毛主席小时候的家庭条件,虽说算不上是什么大富大贵,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应该能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村家庭。
而这一切,毛寅秋是知道情况的。
所以,按照当时的政策划分,毛主席家的成分应该是富农。
第二回:故地重游,心系桑梓
毛寅秋向毛主席寄出去信后,就些后悔了:
毛主席每天要操劳那么多的国家大事,自己这点小事都处理不好,还给他写信汇报,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
没想到,毛寅秋认为的“小事”,却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视……
1950年,韶山冲的乡亲们正在田间忙碌,远远地就看见两个年轻人骑着,朝着村子赶来。
乡亲们仔细一看,哎呀!这是毛主席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
乡亲们立即放下了手里的活计,争先恐后地都跑过来。
毛岸英笑着说:“是爸爸让我们回来的,我们传达他对于土改的意见。”
其实,这已经不是毛岸英第一次回故乡了。
半年前,毛主席就派他回来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那时候,毛主席和毛岸英都已经离开故乡20多年了。
临行前,毛主席特意叮嘱儿子:“见了乡亲们要有礼貌,不能没大没小。
辈分大的喊伯伯、叔叔、婶婶、阿姨,同辈的就以兄弟相称。
说着,毛主席还拿出一个不起眼的皮包交给毛岸英。
里面装的是毛主席多年的稿费积蓄。
他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的生活,担心他们吃不饱饭。
他让岸英看情况,如果遇到真正有困难的亲戚,就给予一定的帮助。
这不禁让人感叹,毛主席虽然贵为国家领袖,可是心里始终装着普通老百姓啊!
心系家乡人民的毛主席
毛岸英回到韶山的第二天,二话不说,一大早就踏上了泥巴小道,直奔上屋场。
上屋场,是毛主席的祖父、祖母的故居。老房子早已年久失修,摇摇欲坠。
毛岸英在父亲曾经住过的屋子里转了好久,心里五味杂陈。
出发前,毛主席特意交代过,只要去故居看看就行了。
毛岸英了解自己的父亲,知道他肯定不会同意大动干戈地修缮故居。
于是,他们就只是用稻草把漏雨的地方简单地盖了一下。
这次回来,毛岸英还带着父亲给的一份名单,挨家挨户地去拜访。
在走访的过程中,他深切地感受到了乡亲们生活的艰辛。
每到一家,毛岸英都要讲土改,讲如何才能打破千年封建思想的枷锁,过上好日子。
他和乡亲们讲道理,和那些没有粮食的人家同吃一锅饭,头次吃了野蒿草和难以下咽的观音土。
同时,毛岸英把父亲省下来的津贴和一部分稿费收入,分给了穷亲戚……
毛主席:我家的成分划定,按规矩办,不讲关系
其实,毛寅秋的信很快就送到了毛主席手中。
毛主席看完信后,立刻把岸英和岸青叫到跟前,把家里的情况详细地说了一遍。
然后,他让两个儿子根据党的土改政策,仔细考虑该给自家划什么成分。
岸英和岸青听完父亲的话,立即回答说,按照家里原有的财产,应该划为富农。
毛主席没有给家乡人写回信,而是直接派岸英和岸青回家,专程传达他的意见。
一方面,毛主席是怕地方上的干部会因为这是他的家事,工作起来放不开手脚。
另一方面,毛主席是希望毛岸英和毛岸青能够借此机会多到深入到农村基层去历练。
这次,兄弟俩带着父亲的嘱托,回到了家乡。他们带来了毛主席的三点意见:
第一,所有财产分给农民。
第二,划分为富农,没有人会有意见,付来三百元,作退押金。
第三,人民政府执法不徇情,照政策办事,人民会相信政府。
当毛岸英和毛岸青把这些话告诉乡亲们时,所有人的心头都是热热的。
堂堂国家领袖,主动要求把自己家划为富农,还要把家产分给农民,这是何等的光明磊落!!
乡亲们听完,感动得热泪盈眶。
毛主席的这个决定,在韶山乡掀起了轩然大波。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湖南,甚至传到了全国。
人们无不为之震惊,同时也深深被毛主席的高尚品格所感动。
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毛主席严以律己的作风,更展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毛主席的影响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土地改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到了1952年春天,除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我国大陆基本上都实行了土地改革。
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的土地改革,彻底打垮了压在农民头上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全国三亿农民,一下子分到了七亿多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这是中国几千年从未有过的事!
中国劳苦大众,彻彻底底地翻身做主!
这次土地改革,彻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分到土地的农民将高涨的热情投入到了农业生产当中!
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不因为自己的身份搞特殊化,甚至把自己家的“浮财”毫无保留地分给了贫苦的乡亲们。
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个人私利,一切以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奋斗。
什么是不忘初心?为人民谋福祉,为人民幸福而努力,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毛主席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毛主席实事求是地按照政策将自己的家庭划分了成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
我们不仅看到了毛主席的高尚品格,也看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为建设更美好的中国而努力奋斗!
文字│阅然文创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犯,通知速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