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的王女士,用的是苹果13Pro手机,当时购买新机时只有7000元,那么使用了一段时间,二手价格可能仅仅只有5000元,越来越便宜。不幸的是,在4月4日出现了黑屏,从她在某度上找寻维修点时,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就进入了一个陷阱,普通人很难爬了出来。

某度上搜索了排名最靠前的网页,弹出了一个名为“中国(苹果)维修服务中心”的对话框,经过沟通之后,觉得挺专业,于是王女士按照预约,来到了武汉江汉区解放大道688号武商广场写字楼21楼2106室进行手机维修。挂着苹果的维修牌子,后续发生什么呢?
维修人员先说主板坏了,要花2198元维修,后面又说芯片坏了,15元一个,手机一共是750个。王女士说先不着急更换,看看维修一下行不行,但是最终维修人员告知手机修好了,主板和芯片都换了,需要支付1.4万元的维修费。这种没有得到客户授权的维修,还能叫做维修吗?
不给钱就不给手机,王女士最终没有办法,手机押给了维修店,还付了500元才能脱身。王女士报警,警方说这属于消费纠纷,他们管不了,而且还提示王女士这家店之前就有过多次投诉,才刚刚搬到这个地方。希望王女士去找市场监管部门,但是这真的是消费纠纷吗?

其实这已经是涉嫌经济诈骗了,为什么警方不予以刑事打击,而总是认为是经济纠纷呢?建议湖北武汉警方集中研究此类问题,既然已经接到多次的出警,而且都是同一家店,为什么不能合起来作为刑事案件侦查呢?这不是维修刺客,而是赤裸裸的诈骗!
最终苹果公司证实,这不是他们的授权店。在湖北武汉维修苹果手机和电脑,如果一不留神,经常会遇到这种维修刺客,记者调查多单,发现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最终在记者的协调下,王女士又付了1800元才拿回手机。
这不是一个单个的个案,其实这一类通过维修而榨取高额钱财的行为,就是诈骗。只不过之前主要发生在空调服务、抽油烟机服务等等家电领域,现在又蔓延在手机维修和电脑维修领域了。
例如在刚刚上海警方公布的一起案件,松江区的王先生有2台空调不制冷,通过网络搜索到“品牌官方售后网站”,通过“客服电话”预约上门维修。最终师傅17650元维修费,讲述少了这个换了那个。后来王先生发现没啥变化,也找不到师傅了,于是报警。警方也发现同类的多起报警,于是并案处理,抓获犯罪分子,刑事处分。

其实诈骗罪的起刑点很低,家电维修诈骗也是诈骗行为的一种,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即可构成诈骗罪,应当予以立案追诉。一般可以判处3年到10年的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现在武汉市场监督部门说介入调查,其实更建议警方可以合并立案,专项打击一下维修的乱象。同时也建议苹果官方可以公布一下他们官方的维修店地址,以免让用户少上当。同时那个某度,是不是也要加强管理呢?大家觉得这到底属于经济纠纷还是刑事涉嫌诈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