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关注晋中|平遥古城旁双林寺里,有最美彩塑

爱平遥 2024-08-08 16:31:50

“中都邑,千年古刹,历悠悠风雨。”美国学者巴克莱·琼斯称山西平遥双林寺为“真正的、‌独一无二的珍宝”。双林寺,原名中都寺,位于平遥古城西南六公里的桥头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涅磐于娑罗双树之下,头北面西,右胁而卧,圆寂升天,双树四边顿开白花,称为“双林入灭”。由此,宋代时中都寺改名为“双林寺”。

双林寺彩塑艺术馆副馆长张芸称,双林寺1979年对外开放,是山西晋中地区最早对外开放的景点。1997年12月,双林寺与镇国寺、平遥古城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双林寺有一个特点是周围的补墙,围墙很高,有垛口,和平遥古城相呼应。”张芸说,双林寺的围墙是于明代修建,其外观颇似一座城堡。双林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寺内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有十座殿堂、三进院落。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天王殿组成前院;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组成中院;娘娘殿、贞义祠组成后院。东部主要是禅院和经房。

天王殿廊檐下塑造了四尊金刚像,金刚作为佛教的护法神主要担负着保护寺院安全的问题。这四尊金刚采用了写实的造型,突破了一般金刚凶神恶煞可怖的造型。每尊金刚身高3米,一字排开。空间上的宏大架势和高大威猛的形体,使他们具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勇气魄。

天王殿内,天冠弥勒菩萨结跏居中而坐,帝释、梵天胁侍左右。南墙倒坐四大天王,北墙两侧为八大菩萨。天冠弥勒菩萨与人们心中大耳垂肩、笑眯眯、大肚子的弥勒形象别无二致。四大天王分别手持琵琶、宝剑、蛇和伞,各自护卫东南西北。双林寺中四大天王手持的宝物暗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双林寺以彩塑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天王殿中,现存有16尊塑像,是我国寺院天王殿当中塑像量最多的一处。不同于其他寺庙中天王在东西两侧,双林寺将天王的位置放在了南墙,与外面的金刚背靠背。这与“最大限度利用寺内空间”的理念有很大的关系,也是双林寺仅十座殿堂就已容纳2056尊彩塑的重要原因。

五千年时光沉淀,山西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双林寺中的武圣殿正中关羽像为清代初期所塑,气势雄伟,神态逼真。四周墙壁上的雕塑展现了关羽一生的典型战绩——“桃园结义”“怒斩华雄”“斩蔡阳”“水淹七军”等,造型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罗汉殿中共有200多尊塑像,据很多中外专家考证是宋代的雕塑。整个罗汉殿中最具代表性的罗汉是哑巴罗汉。他戴的帽子和衣服连在一起,袒胸露腹,两眼怒瞪前方,两只手藏在自己的袈裟之中,好似压抑了很多的愤怒,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的苦衷。也正因为几百年说不出一句话,所以他的腮帮子也已经鼓起,胸前和腹部憋得一起一伏。

千佛殿为悬山式建筑,殿内彩塑达500余尊,占整个寺院的四分之一。主像为自在观音,面相恬静妩媚,姿态舒畅自然。左右侧塑韦驮和夜叉立像。特别是这尊1.6米高的韦驮像极富个性特征,武中蕴文,颇具动势。这尊雕塑身体的重心落在了他的左腿上,右腿是收起的姿势,给人一种威武刚健的感觉。雕塑的上半部分有六个眼睛,其肚子、膝盖、脚腕处均塑有眼睛。除此以外,整座雕像的面部,剑眉高竖、双目圆瞪、鼻翼扩张、嘴唇紧闭,似有一种排山倒海、地动山摇之感。韦驮像是明代彩塑中少见的艺术杰作,被誉为“天下第一韦驮”“全国韦驮之冠”。

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双林寺中的塑像采用回溯结合的手法,让人物和故事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穿梭、‌跳跃、‌回溯,增强了寺内塑像的艺术表现力。

双林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姑姑之碑”。其年代久远,字迹模糊,唯 “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尚可辨认。即使从北齐算起,双林寺也历经1400多个春秋。经历千年风雨兵灾之患,又多次重建重修后才带给后人深入骨髓的历史震撼感。

来源:平遥古城旅游

0 阅读:1

爱平遥

简介:平遥新鲜事,爱我大平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