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骑兵和步兵的兵种相克问题:骑兵的战略机动性不如步兵吗?

豆豆评过去 2024-09-07 02:25:26

再来说说骑兵和步兵的“兵种相克”问题(中)

骑兵对步兵真正的机动性优势是什么?为何有观点认为骑兵战略机动性不如步兵?

四、所谓长途赛跑中的马不如人

关于马和人究竟谁走得快的问题,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说清楚,战马是很娇贵的生物,马匹的生理结构更是远逊于人类,一天走上100多里往往就是极限了,而且长途机动后还需要长时间休息,不然就立马死给你看。

在实际长途比赛中,以耐力闻名的阿哈捷金马(即“汗血宝马”),长途行走的世界记录是84天完成4300公里,平均每天大约51公里。而人类极限耐力挑战赛的世界记录,则是41天跑完4345公里,每天平均106公里。真的比远距离长途机动的话,人类的极限耐力几乎是马的两倍多。

而之所以造成这个结果,是因为虽然马走的快,但是自身散热系统存在着先天缺陷,每天只能前进7-10个小时,这一天剩下的12-17个小时就全部需要休息了。而在连续行军七天之后,马儿们还需要休息1-2天恢复体力,不然就要大量生病甚至死亡了。

而人类的耐久度就好的多了,受过训练的职业军人,都可以接受最多不超过18小时/天的行军,而且可以连续前进无需休息。现在解放军每年的急行军训练要求是:负重每天50公里,用时12小时左右,并且要连续急行军四五天。所以在长途行军的战略机动能力方面,马匹是不及人类的。

当然了,实战中为了保持体力,很少用到人和马的极限速度。清军规定,如果道路条件好,那么应该每天走一百里;如果道路崎岖难行,则可以缩减到四十到七十里。也就是清军的正常行军速度,也就是每天35-50公里,这个速度无论是人还是马,都是可以应付下来的。

最关键的是,远程转移的时候人马需要互相照顾。哪怕是纯骑兵部队,骑兵大多数时候也要下马步行。他们不仅自己全副武装,还是要牵着马走的。而且还需要走走停停,不时饮马喂马甚至刷马的。而在这时候马匹倒是休息了,人却是在忙个不停的。所以这时候的骑兵,更是没有什么机动性优势的。

在这方面的权威数据,是据普鲁士的《各兵种军官参谋手册》:凡十日以上行军,步兵纵队应适当停留数日以等待骑兵纵队。这主要是因为,马匹需要较长的进食和休养时间。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在长途战略性机动的时候,骑兵确实相比步兵没有优势,二者至少也是持平的。

五、骑兵的短途冲刺优势

当然了,这时候就会有人说了:打仗又不是长途赛跑,短时间冲刺马匹具有绝对优势啊——这话当然说的没错,这就是骑兵的优势所在,更是骑兵这个兵种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两条腿的跑不过四条腿的,真要是比冲刺的话,人类是远不如马的。一旦步兵军阵崩溃需要跑路,或者是在行军途中被偷袭,那往往是你想撒丫子跑路都跑不了的。

但是问题是,骑兵的这个短途冲刺优势,是建立在拥有备用马、或者骑士们长时间下马步行的基础上。你要想让骑兵在战斗时冲起来,接敌前你就得牵着马慢慢走以节约马力。所以除了少数一人多马的骑兵部队,其余大多数一人一马的骑兵,在平时的机动性甚至还要弱于骑兵——你想象中骑兵们纵马奔腾、千里驰援的场面其实压根就不会发生。

而要是这骑兵又要管着战斗,平时还要去负责养马的话,那可实在是太累了。所以骑兵们往往需要大量的辅兵,在后面慢慢跟随着以保证后勤。这也是过去一个骑士,不仅要备着好几匹马,还要跟着几个骑士扈从的原因。

比如根据欧洲圣殿骑士团的团规规定,骑士团长(MAITRE)的手下有:

1名随行修士;1名有3匹马的杂工;1名有2匹马的骑士扈从;1名有1匹马的仆人,负责背负主人的盾徽和长矛;1名总管;1名撒拉逊人秘书;1名土耳其轻骑兵(充当仆人和向导);1名厨师;2名马童。也就是后面要跟着10个人和7匹马。

作为骑士团的二号人物,修士检察长(SENRCHAL)的手下有:

4匹马,2个跟班,1名有3匹马的善战骑士,1名有2匹马的扈从,1名随从秘书,1名阿拉伯轻骑兵,1名带马的萨拉逊翻译,2名马童。后面要跟着9个人和11匹马。

圣地监察长(COMMANDEUR DU ROYAUME DE JE RUSALEM)手下有:

4匹马包括1匹负重马,2名跟班,1匹有2匹马的扈从,1名记录员,1名阿拉伯骑兵,1个秘书,2名步行仆从。后面要跟着8个人和7匹马。

就连那个有名的唐吉柯德,穷成那样也要连蒙带骗搞个扈从呢。至于这方面得天独厚的游牧民族,实际上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短时间奇袭靠的是抢掠,长时间远征其实就是搬家——游牧部落出征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带着5倍左右的家眷,在后头负责运输喂马干杂活的。

所以所谓骑兵可以选择战场,打不过就跑的说法,其实也是非常受限的:骑兵后方的老营是非常脆弱、而且移动缓慢的。骑兵们打不过了是可以跑路,老营可是跑不了的。步兵们固然是输不起,骑兵同样也是拖家带口输不起的。而且骑兵们后面跟着的可是自己的父母妻儿,真输了那就是要抄家灭种了。而这也是游牧骑兵往往是大股出现,而且战斗力剽悍的原因所在了。

这方面的典型战例,就是我大汉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而他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战果,其实就是在击败匈奴骑兵以后,再直捣他们后面的老营。而其中一次的战果,就是俘虏和杀死了70443个匈奴人,其中还俘虏了匈奴都尉以上的贵族83人,这抄家灭族的一战直接重创了匈奴左贤王部,从此漠南再无匈奴王庭。所以这游牧民族的骑兵,那是真的输不起啊。

说句实在话,与其佩服霍去病在大漠里永不迷路的导航本事,不如佩服他能够追逐水草,找到游牧部落老营的本领。

六、紧急转移时的机动性比较

而骑兵除了在长途机动中不占上风,短途冲刺的优势也大大受限以外,在紧急转移时的战术机动中,哪怕是不考虑马匹的极限和伤病,骑兵其实也是和步兵相仿的。

在史籍记载中,曹操的轻骑兵追击刘备时,“一日一夜行三百里”,就已经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了。东汉时期一里约为430m,三百里约合现在260里。那么也就是说一昼夜前进260里,基本上就已经是骑兵的极限了。这时候就算骑兵能够勉强到达目的地,但是也人困马乏,没有多少作战能力了。

所以在实战中,名将们麾下的骑兵机动范围,一般都是在200里左右活动。

比如万历六年十二月,蒙古三万余骑兵入侵,李成梁“亲提锐卒,出塞二百余里,直捣圜山。斩首八百四十,及其长九人。”万历七年,土蛮部再度入侵,“成梁逾塞二百余里,直抵红土城,击败之,获首功四百七十有奇。”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只是出击距离,而没有说出击时间。这200多里地也许是一天一夜跑到的,也许是两天两夜跑到的。最关键的是,骑兵长距离机动的时候为了节省马力,多数时候都是马匹空身跑,人牵马步行跟随的。也就是说这些骑兵们身穿重甲,同样也跑了接近200里地。

所以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重甲步兵的极限战术机动速度,其实是和骑兵相仿的。而当不用穿着四五十斤重甲之后,轻步兵就是完胜骑兵了。比如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红军是一昼夜行进了240里,清风店战役里中,晋察冀野战军更是一昼夜徒步行军了250里。而38军在朝鲜战争中,更是在14小时中战斗行进了145里,创造了轻步兵战争史上的奇迹。

所以综上所述,骑兵的所谓机动性优势,是在百八十里的这个距离内作战。而实现这一优势的前提,还是骑兵长时间下马步行,只有在战斗前才翻身上马。而在这个时候,骑兵压根是不能败的,败了就是后面的老营被抄家灭族。而一旦超出200里这个战术机动的极限范围之后,骑兵是和步兵相仿的。至于到了几百公里以上的远程战略机动以后,如果是考虑到后勤因素的影响,那步兵是需要等待骑兵的。

1 阅读:98

豆豆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