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曾在情绪里下坠,在是非里争吵,看见人群的喧闹,听到内心世界的荒凉。一生都不断在找寻那一条线,却也仍航行在飘渺间。你被什么打败过?又被什么拯救过?怀疑了什么?又重新相信过什么?是否还在继续寻找着人生热爱?抬头仰望,是什么在牵引着我们向前走?
成人的世界是艰难的,有些情况下,就是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获得积极的回馈。
但,这也是一个自我独立成长的蜕变期,一个重要的自我认知重新调整的时期,只是这往往伴随着孤立、焦虑以及无能为力。
就像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艾.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所提:
他面临着两种选择:或者逃避自由带来的重负,重新建立依赖和臣服关系;或者继续前进,力争全面实现以人的独一无二及个性为基础的自由。
张韶涵的歌曲往往都以正能量为主,而这首《引路的风筝》延续了以往《隐形的翅膀》、《淋着雨一直走》困境中自我救赎的风格,并采取了歌剧咏叹调的鲜明风格,让人一听难忘。
引路的风筝
张韶涵
黑暗有一百种凶狠的方式来笼罩我
没有什么原因 只丢给我坏结果
光影此起彼落的在窗口望着我
有一阵风 它轻轻的 找到了角落
它仿佛在远处温柔的微笑着拥抱我
任眼泪这一刻疯狂的缓缓的淹没我
它说引路的风筝就在天上飞着
会给受伤又沉默的人
点燃希望的最暖焰火
咏叹调(aria)的词义就是“曲调”,它是在十七世纪末,随着歌剧的迅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宣叙调的平淡,希望有更富于感情色彩的表现形式而产生的。
因此从诞生之初,它就在各方面与宣叙调形成对比,其特征是富于歌唱性(脱离了语言音调)、长于抒发感情(而不是叙述情节)、有讲究的伴奏(宣叙调则有时几乎没有伴奏或只有简单的陪衬和弦)和特定的曲式(多为三段式;宣叙调的结构则十分松散)。
歌曲一开始就极为简单地展现出了一个鲜明的故事情节:主人公陷入黑暗的绝望之中,而希望则如天使降临一般逐渐显现,温和地点燃了主人公内心的无畏。
我像是跳回到勇敢的十七岁
在风里追着它多无畏 不再怕黑暗中
问迷失的自己 我是谁
朝着它 奔跑的我
让扭曲的可笑的残破的离开我
绝望过 沮丧过 像灵魂陷入了沼泽
之后就是,三段以“所幸”为开头的大段抒情段落,将那情绪和画面感不断加强和蜕变,让听者从中获得一种如经典艺术一般,升华的力量感。
所幸它看见了我
让隐形的那条线带我穿过远空
让我看见这命运中 引路的风
我像是跳回到勇敢的十七岁
在风里追着它多无畏 不再怕黑暗中
问迷失的自己 我是谁朝着它 奔跑的我
让扭曲的可笑的残破的离开我
绝望过 沮丧过 像灵魂陷入了沼泽
所幸它看见了我
让隐形的那条线带我穿过远空
让我看见这命运中
只要它 牵引着我
在明暗的旅程中常常的回望我
绝望过 沮丧过 它领着我找到洒脱
所幸我找回自我
让隐形的那条线带我穿过远空
让我看见这命运中
引路的风
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