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丁丽萍
第一章童小溪终于阅批完了归他所管的最后一批卷子,他没顾得上吃中午饭,就心急火燎地往火车站奔,去赶那趟下午六点出发的回程火车。他要赶紧回家,老婆要生孩子,预产期就在明天,这事挺急的。这已经是他连续第六个暑假被派去批高考卷子,本来他提前已经与单位领导讲过,今年暑假期间他有特殊情况,最好别派他。然而微者言语轻,很明显他说的话领导没听进去,到底还是派他去了。
火车票很紧俏,一般是要提前才能买得到。但这次他算是很幸运,买到了,虽只是张站票,但他已经很满足了。只要能上去车就好,他心里想,能在老婆生产前赶到家,一路站着也没什么,更何况就是站票也不等于要在火车上站一夜。坐长途火车他有的是经验,在没结婚成家的那几年,每年他都要回京城同父母一起过春节。春运期间的火车票是真的难买,多数时间,他能买到的就是个无座站票,不过在他看来,有无座位不是特别要紧,一般情况是火车开过几站,随着沿途有人下车就会有座位空出来。其实就是没人下车没有座位倒出来也没关系,站累了,到两车厢连接处的铁地板上,垫上几张报纸就可以坐下,如果遇到空间够大,把报纸连接着铺开还可以躺一躺。关键的关键是,报纸要在上车前备好,并要记得带上才行。
排队检票进入车站后,他随着人流往出发车次的方向急走。省城火车站是个大站,每天南来北往的车次络绎不绝,站内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有数不清的人在进站上车,下车出站,还有人要中转换车。人们肩上扛着,手里提着大大小小的包裹行李,顶着暑期的热气,汗流浃背地随着喧嚣拥挤的人流,朝着自己要去的车次的方向焦急地移动着。大家面上好像都稍带焦虑,像是都和他一样有急事,生怕晚一步人没到车就开走了,而错过老婆生产的关键时刻似的。
童小溪没有什么包裹行李要拿,出来批个高考卷子,不需带多余的东西,只有个旅行包,里面装有几件换洗衣物和洗涮用具,相比那些肩扛着,手提着大包小包的人,他倒是轻松得多了。他随着嘈杂涌动的人流机械地往前走着。蓦然,在旁边那个迎面而行的人群里,一张熟悉的脸映入了他的眼帘,那是姬枫!
“姬枫!”他放开嗓子朝着她所在的方向大喊了一声后,就不眨眼地一直盯着她看着,生怕错失一下眼神她就会消失在人群里。
是姬枫!她迎着喊声朝他望了过来。她看到他了。他微笑着朝她挥动着那只没提东西的手,口里边嚷着“借光,借光”,边拼力地穿过迎面而行的人群挤到了姬枫的跟前。
他没顾得放下手里的东西,也没来得及判断姬枫脸上的表情是兴奋还是吃惊,就一把紧紧地搂抱着她的双臂喊道:“怎么这么巧,能在这里碰到你!”周围实在是太嘈了,人近在眼前也要大声喊,不喊怕声音传不到对方的耳内。
姬枫的样子与从前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有点儿过胖,显得身材有些臃肿,一头不是很浓密的黑发也像以前那样随便松松地在脑后拢起,用橡皮筋扎着个马尾辫。
“你这是要去哪?”他放下双臂,兴奋地问道。
他听清了,她说是要回老家去参加她弟弟的婚礼。
赶火车,不敢耽误太多时间,尤其是今天,他可万万是不能误了这趟车。还没等姬枫来得及问他什么话,童小溪就急匆匆地说:“我刚出完差,要赶回家。咱们都要赶火车,没什么多时间说话。”他换了口气接着说道:“不过不要紧,碰巧我下学期要回母校进修,这样吧,开学后,你给我写封信寄到咱们原来的系里,那样我们就能重新联系上,有话到时我们信上说。”
那时还没有手机这东西,甚至有线电话也不是每个单位都有,有人要与另一个人联系,途径主要有两个:距离远的走动起来不方便,可以写信;距离近的除了写信,倒还可以亲临拜访。不过不管是哪一种方式联系,都是要有对方的地址,那个地址可以是居住处,也可以是工作单位。
都怪那天时间太紧,又是在火车站上那种拥挤不堪的地方,他们没办法互留联系地址,所幸他们有个共同的母校,又碰巧下学期童小溪要回去进修,这才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联系地址,使他们有了重新联系上的希望。
“真可惜,好不容易碰见了,却不能好好聊聊。好吧,咱们回头联系,再见!”姬枫说完,俩人就匆忙朝相反的方向,随着人流去赶各自的火车去了。
童小溪和姬枫是大学同学,不过自离开学校后,他们就再没见过面,也没有什么书信往来。其实不光是他,据他所知,在所有他知道的同学中,还没有一个人与姬枫有联系,也没人知道她人在何处,做什么工作,哪天能在熙熙攘攘的省城火车站里偶然遇到她,着实令童小溪高兴,也令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第二章姬枫入学时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他们那个年级为数不多的几名党员之一。在大学里,学生党员是年青人头顶上一道闪亮的光环,做为两个先锋队的一分子,这样的人,政治背景强,是被委以年级,系级或校级学生官的第一人选。学校里的学生官尽管只是些义务官,但当那义务官的好处是能助人增强自信心,也为提高领导能力提供了锻炼的好机会。另外大学里的学生官还不是只为能增强自信心,提高能力提供个机会那么简单,重要的是它是在为将来铺路,准备将来毕业时,能让他们获得到比较理想的工作,去更大的城市生活。是的,那还是大学毕业生国家包分配的年代,而那种分配基本是一次性的,可以说它关系到一个人将来一生的命运。
与姬枫截然不同,童小溪入学时还不是个共青团员,仅只是个普通群众。这不能说童小溪不够聪明,其实他从小就天赋很好,加上家里人注重对他启蒙教育,他很小就能认识字,学前就自己能读小人书。长大点儿后,对着家中上几辈人留传下来的一箱一箱的读物,他无事就蹲在那些箱子前翻腾,把里面的书籍,杂志,旧时报纸逐本翻出来读,甚至对那些枯燥无聊的简报等也不放过。到小学毕业时,他家的那十几个箱子里的书籍、旧刊杂志就都被他翻出来读了个遍。童小溪读起东西来很认真,只要翻开不管它是否适合口味,一定要读完。可能是从小就读书的缘故,他长大后,性格有些孤傲,不大入群,人是聪明,但是有些太直率,遇事不会迂回,对在学校里怎样争取入团、入党等事一直不得要领。
童小溪到了大学也没有什么变化,最喜欢的仍然是读书。他是一个如饥似渴的读者,从励志书到《物理之道》(Fritjiof Capra的The Tao of Physics),他什么书都读。他不光是读,有时还要边读边做大量笔记,读完甚至还会去总结作者的观点。在大学里,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完课,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读书是他最喜欢做的事。
大学三年级春季学期的一天,课后,童小溪又像往常一样在图书馆里读书看报。那天当他浏览一份参考消息读到一则有关中东地区的报道时,只听他随口叹道:“这个黎巴嫩,怎么回事!” 这算是童小溪的一个毛病,他读东西到深处,常会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发句牢骚,或是吐个赞美之词。
“黎巴嫩是什么?”冷不丁他听到旁边有人接他的话茬问道。童小溪是个做事很投入的人,特别是当他读书,写东西时经常是有人坐到身边,人家不出声他是察觉不到的。
听到那个问话他被逗笑了,听那口气,她可能是不知道黎巴嫩是个国家。
当他转头看到问话的人是姬枫时,他产生了要开她个玩笑的念头。姬枫因有党员光环,一心打算要走仕途,正好,在他们入学的第二年,原来兼任系共青团书记的那位学生毕业了,她走后空下来的位职,就由姬枫填上了。从那时起,她对待专业学习就更加不上心了,一心一意只热衷于去靠近巴结领导,忙着走上层,为自己将来为官铺路。同时她还有些飘飘然了,学会说话动不动就带出来点儿官腔。对此童小溪很是有些看不顺眼。
“一个‘篱笆’扎得太嫩而常受邻居骚扰的东西。” 他回道。
“篱笆扎得太嫩?第一次听说扎篱笆有老有嫩。” 姬枫一脸认真地说道。
“黎巴嫩是中东的一个国家,”他嘴上解析着,“因周边有恶邻,常受到骚扰挑衅,时有战乱发生。”同时在心里骂了声:蠢货!
姬枫有些尴尬,她压低声音小声地说道:“我的地理不好,在这方面的知识贫乏,让你见笑了。”
没等他再说话,她接着说:“说正经的,童小溪,” 可能是为了表明她下面要说的话的重要性,她有些严肃地说道:“我今天是专门来找你的。”
“专门来找我?啥事儿?”童小溪有些受宠若惊。“她不会是来找我谈情说爱吧,” 他在心里嘀咕着。
大学里青春气息浓厚,一堆妙龄青年男女一天到晚上课见不着,吃饭也会碰见,一见钟情不可信,日久生情还是有的。那时他们系里已经有好几对明显是好上了,看着他们经常成双出入的甜蜜样,说他自己不渴望也能体验一下那样的感受是在撒谎。
想到这,他的耳根开始有些发热,估计很快就要透红了。
姬枫,个子中等偏下,稍微有些胖,不过身材还算匀称,可能是嘴比较大,加上下颚线太过棱角分明的缘故,她的脸看上去缺点儿女性的温柔,倒带有几分阳刚之气。她不是很美,不过还好。
“团支部决定最近要发展一批新团员,有人推荐了你。”
“喔,是这事儿?”他的声音里一定是带有些失望,姬枫不解地看了他一眼。“按团章规定,发展对象须要有团员或是党员做培养人,组织指定我来做你的入团培养联系人。”姬枫推心置腹地接着说道:“这事对你有利,我们快要毕业了,能在毕业前争取加入组织,将来到了新的工作单位不管是对提干或升职都有利。”
“我够条件吗?”姬枫最后的几句话令他心生感激。
“按照《团章》规定,年龄在十四至二十八周岁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执行团的决议并积极为其工作,按时缴纳团费,就可以申请加入。” 简明扼要,这个姬枫不愧是块当行政干部的料,一口气把一个青年入团的资格和条件讲得一清二楚。
她略微停顿了一下,把手里拿的一个小册子递给他,继续道:“这个介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的小册子,里面对《团章》有逐条详细的讲解,你拿回去好好读读,过几天我们见面,你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遵命。”童小溪接过小册子开玩笑地说:“我们还需要继续谈论黎巴嫩是什么吗?”
“你什么时候学会不正经了。”姬枫笑了笑,说道:“对了,我差点儿忘了,你需要写个入团申请书。”
“好,我会尽早写出来交给你。”
那天他自己都觉得表现有些超常发挥。不枉几年的大学生活,他在与人接触、处事方面进步了。
未完待续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初稿于2024年11月16日星期六,完稿于2024年12月16日星期一)
☆ 本文作者简介:丁丽萍,女,笔名萍水相逢。祖籍山东烟台,现住美国纽约。本人喜欢文学,热爱读书,爱好写作,写有多篇散文、故事及短篇小说。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副刊》,及多家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