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全球科技圈被两条视频点燃:上午9点,中国宇树科技发布G1机器人凌空侧空翻视频。

不到12小时,波士顿动力放出Atlas机器人双手撑地侧手翻片段。这场隔空对决不仅让网友炸锅,更揭开机器人技术路线的终极博弈。


宇树G1的杀手锏
平地起跳零支撑:身高1.27米、体重35公斤的G1,以23-43个关节电机驱动,在无辅助平台情况下完成360°空中转体。其120N·m扭矩电机提供瞬时爆发力,3D激光雷达实时修正重心偏移。成本屠夫模式:售价仅9.9万元(海外1.6万美元),比波士顿动力Atlas便宜20倍。自研电机+中国供应链(禾赛激光雷达、汇川减速器)是关键。
波士顿动力的"复古反击"
动作捕捉+强化学习:与RAI Institute合作,通过真人穿戴动捕服采集数据,在物理引擎模拟器中训练1.5亿次,实现零样本迁移。液压遗产拖后腿:虽然已转向伺服电机,但Atlas仍保留液压系统动作惯性,导致"阴暗爬行""战术翻滚"等动作存在0.3秒延迟。
网友神评:
"Atlas像公园晨练大爷,G1是体操队种子选手"
"美国用科幻电影思维造机器人,中国按家电逻辑量产"
二、技术路线的生死时速中国路径:功能导向+场景落地
宇树2月让机器人走平衡木,3月攻克侧空翻,下一步瞄准工厂物料搬运场景。其淘宝店铺显示,38%买家是中小制造企业主,用于替代5万元/月的人力成本。灵巧手革命:3月启动自研项目,开出80万年薪招聘算法工程师,目标实现14个手指自由度(现仅为5-6个)。美国路径:极致仿生+军事优先
波士顿动力2024年秘密向五角大楼交付20台Atlas,用于拆弹和战地侦查。其"战术翻滚"动作实为躲避障碍的军事指令。RAI Institute披露:Atlas训练数据包含300种摔倒姿势,确保45°斜坡跌倒后5秒内自主爬起。三、行业洗牌进行时价格战背后的生死线
宇树四足机器狗GO2售价跌破万元,2024年销量2.37万台,是波士顿动力Spot的12倍。供应链卡位战:华锐精密为宇树提供刀具,科德数控合作开发伺服系统,中国机器人零部件国产化率已达83%。资本市场的冰火两重天
高盛报告泼冷水:认为人形机器人2032年前难突破50万台销量,但承认"宇树模式可能改写游戏规则"。二级市场已疯狂:3月19日宇树合作企业股票平均涨幅17%,波士顿动力母公司现代股价下跌4.2%。四、这场较量改变了什么?1. 技术民主化:中国把机器人研发成本从亿元级打到百万级,初创公司用50万元就能启动原型机开发。
2. 场景定义权:美国执着"像人",中国追求"用人",G1已在地铁安检、民宿接待等20个场景商用。
3. 伦理新挑战:欧盟拟立法要求机器人配备"道德决策模块",这可能让Atlas的军事动作永远无法落地。
当机器人学会侧空翻,是意味着它们即将取代体操运动员,还是说人类终于找到了超越肉体极限的新路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预见!
(本文综合自宇树科技官方数据、波士顿动力技术白皮书及公开市场信息,部分网友评论引自腾讯新闻和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