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在大多数人眼里,结婚生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在喜马拉雅山深处,有一个神秘部落,根本没有“婚姻”这个概念。
男人女人随意结合,孩子生下来也不知该叫谁爹。这事要是放在咱们熟悉的社会,肯定乱套了,可人家世世代代就是这么过来的,活得还挺自在。
更离奇的是,这个部落的繁衍方式跟外界完全不同,让不少研究者都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卓巴人的起源
卓巴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军队正在亚洲大陆上开疆拓土。
据说,有一支随军队伍在穿越喜马拉雅山区时迷失了方向。这支队伍由各地士兵、随军人员和当地向导组成,大约有几百人。
他们在山中迷失后,经历了严寒、饥饿和疾病的考验。很多人死去,幸存者被迫放弃继续寻找归途。

他们翻越了数座雪山,穿过了险峻的山谷,终于在一片被群山环抱的谷地找到了栖身之所。
这片谷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植物种类繁多。
与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保护了这个区域,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

山谷一年四季温度平稳,平均维持在20度左右,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和农作物生长。
最初的定居者们发现这里是个理想的栖息地。
他们开始建造简易的居所,种植从原住地带来的种子,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随着时间推移,这支迷失的队伍与当地少数民族相遇并融合,学习了当地的生存技能,采纳了一些本土文化元素,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一些传统。
几代人过去,这个群体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他们称自己为"卓巴",意为"山的子民"。
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几乎完全中断,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山谷中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卓巴人的婚恋制度
卓巴人的婚恋制度是他们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
在大多数社会中,婚姻是受到法律和宗教约束的契约关系,而卓巴人却没有正式的婚姻制度,他们的结合完全基于情感和自由意愿。
在卓巴人的社会中,女子以赠送鲜花表达爱意。花朵在他们的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每种花都有不同的寓意:红色的野玫瑰代表热烈的爱情,白色的高山雏菊象征纯洁的友谊,紫色的风铃草则表达对对方的敬意和钦佩。
当一位卓巴女子对某个男子产生好感时,她会在山谷中精心挑选最美丽的花朵,编织成花环或花束,在部落的集会上公开赠予心仪的对象。
如果男子接受了这份礼物,他会高声喊出"阿拉拉咧",这是卓巴语中"我爱你"的意思。

这种公开表白的方式使得感情关系在社区中透明化,也避免了暗中竞争和误解。
男女双方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在感情淡化时和平分离。分离不会带来社会地位的贬低或道德上的谴责,被视为生活中自然发生的事情。
卓巴人没有"夫妻"这一称谓,他们称呼男性为"阿注",女性为"阿夏"。这种称呼方式强调了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的身份,而非定义为关系中的一方。

卓巴人的爱情观念反映了他们对自由和自然的尊重。
他们相信真正的感情不需要外部约束,就像山谷中的花朵自然绽放、凋谢一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应当顺其自然地发展和变化。

卓巴人的家庭观念
在大多数社会中,家庭是由血缘关系定义的基本单位,而卓巴人的家庭概念则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对他们来说,整个部落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孩子都是部落的孩子,由全族共同抚养。
当一个卓巴孩子出生后,生母会照顾孩子最初的几个月。

之后,孩子会被带到部落的公共育儿区,由专门负责照顾孩子的长者和年轻人轮流照料。
这些照料者包括男性和女性,他们都接受过育儿的培训和教育。
卓巴人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与不同的成年人建立联系,从多个角色模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孩子们在集体环境中成长,学会分享、合作和尊重他人。

每个成年人都有责任关心和教导部落中的所有孩子,不仅仅是自己的生物学子女。
当一对伴侣决定分离时,他们会共同商议孩子的归属问题。
有时候孩子会继续留在公共育儿区,有时候会跟随其中一方生活。

这种决定基于孩子的意愿、年龄和具体情况,目标是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情感需求得到满足。
卓巴人不强调血缘关系,他们相信精神上的联系和日常的陪伴比生物学上的亲子关系更重要。
在他们看来,抚养和教育孩子是整个社区的责任,而非仅限于生物学父母。

这种集体育儿的方式使得卓巴人的孩子从小就接触到多元的价值观和技能,培养了他们适应能力强、社交能力好的特点。
同时,这也减轻了单个家庭的育儿压力,让每个成年人都能够在照顾下一代的同时,仍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技能。

生活习俗
卓巴人的生活方式与他们对自然的深刻敬畏紧密相连。
他们遵循严格的素食主义,这不仅是出于健康考虑,更是基于他们对所有生命的尊重。
在卓巴人的世界观中,动物与人类是平等的生命体,都有感知痛苦和快乐的能力。
他们认为人类没有权利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剥夺其他生命的存在。

卓巴人特别崇敬牛,视其为劳动的伙伴和朋友,而非食物或工具。
他们相信,与动物建立和谐的关系能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生态上的平衡。
卓巴人以农耕为生,种植各种谷物、蔬菜和水果。他们开发了复杂的梯田系统,充分利用山地地形进行耕作。

他们的农业技术注重可持续性,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而是采用轮作、混种和自然肥料等方法保持土壤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卓巴人喜欢用鲜花装饰自己的头部,这不仅是为了美观,也是表达对自然的敬意和感谢。
不同季节会使用不同的花朵,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的花饰风格。

花朵在卓巴文化中也有医疗用途,他们熟知各种植物的药用价值,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和伤痛。
卓巴人的居所多为石木结构的房屋,建筑材料来自当地资源,设计简洁实用,同时也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房屋内部装饰简单,以手工艺品为主,反映了他们注重实用性和自然美的价值观。

他们的生活节奏与自然界的变化紧密相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没有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压力,卓巴人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社交、艺术创作和精神修养。
他们有丰富的口头文学传统,通过讲述故事和唱歌来传承历史和文化。

现今,卓巴族有约3000多人,依然保持着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虽然近代已有少量外界探险者和研究人员接触到这个部落,但卓巴人仍然较少与外界交往,保持着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

在这个喜马拉雅山谷中,一群人已经实践了几千年的无婚姻制度、集体育儿和素食主义,创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卓巴文化虽然与主流社会大相径庭,却在自己的环境中取得了成功和持续。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喜马拉雅山区民族文化研究项目收集的田野调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