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东霞思维拂尘记的第932篇原创文章,字数1450,阅读大概需要3分钟
我是东霞,40岁前,无知无觉,混沌迷茫;40岁后,转变思维,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先讲3个故事:
1 校门口的母女俩
某天接孩子们放学,在校门口,看到一个妈妈,已经接到了1年级妹妹,在等4年级的哥哥。
妹妹等得有些不耐烦,一直在问,还有多久啊。
妈妈说,你别着急,慢慢来。
妹妹还是撅着嘴,很不高兴的样子。
妈妈说,那我们玩游戏吧。
妹妹很高兴,说好。
妈妈随意说数字,让妹妹颠倒顺序,反过来说。
开始2位、3位,妹妹很熟练,看得出来,平时一定经常玩。
一会,可能看妹妹轻易都答对了,妈妈加大了难度,说了个4位数,6458.
妹妹想了一会,答不上来。
9523.
……
妹妹肉眼可见地低落下来。
5678。
8765,妹妹终于兴奋起来。
看得出来,那个妈妈很智慧,他看妹妹有点气馁,降低了难度,说了个比较有规律的4位数。
所幸妈妈及时调整了策略,既让妹妹锻炼了数字的感觉,又让等待的时间变得不无聊了,最重要的是不让妹妹抗拒这个游戏。
2 一个拖拉磨蹭的孩子有一个孩子,来的时候,妈妈很头疼,说孩子作业特别拖拉,每晚都要磨蹭到10点以后。
我带了孩子几天,发现他基础不错,脑子也挺灵活,但对于学校作业特别抗拒,哪怕拖1秒钟也好。
做作业前,上厕所喝水,各种借口;做作业时,一块橡皮,被他搓得不像样子;做完作业,长舒一口气,再不愿意多看一眼,别说检查了。
后来,我发现他特别渴望得到肯定和表扬,我偶尔不经意的一个肯定,他都会眼里放光,第2天主动要求先做这个作业。
跟妈妈沟通得知,原来他的老师要求特别严格,做对是应该的,做错一点,老师就会严厉批评甚至惩罚。
而妈妈对孩子的期待值很高,每天作业完成,还会加码,做一张试卷、看半小时书。
孩子心里会想,作业完成,反正要做额外的作业,还不如磨蹭磨蹭,太晚就直接洗漱睡觉了。
其实,他不停搓橡皮,是老师的高压要求,导致的压力;他拖拉,是妈妈的加码要求的结果。
我针对他的情况,在他做作业过程中,看到他好的方面,及时表扬细节;对于薄弱点,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看似轻描淡写地让他查漏补缺。
但每天做完作业,一定要求他总结当天的优/劣之处,一开始他对自己的评价,都是负面的,我太粗心了、我太笨了、我太拖拉了。
我引导他用肯定的语言,比如作业要更细心,要用最快的速度做完、要检查。
一个人的语言,是他认知的体现,还会影响大脑的潜意识形成,即铭印。
只有让孩子潜意识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认知和思维,才能良性循环,让孩子朝我们想要的方向走。
经过一个月的不断引导、调整,孩子对于作业的抗拒感没有了,也养成了检查的习惯,一好百好,其他各方面也都有了好转。
过了段时间,妈妈说,孩子又出现了拖拉的情况。
我问她,有没有看到孩子变好了,又不由自主地提高要求了?
她想了想说,有。
3 一个梦想是当“普通人”的孩子在旁人眼里,他很优秀,成绩数一数二,是老师的宝贝、同学的榜样。
但我猜他父母给他的压力应该挺大的。
原因有二:一 他说,他的哥哥、表姐,家族的同辈,都考了上985、211.
二 有一天我问他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他说,老师,如果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普通人,可以吗?
我说当然可以啊,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过好普通的生活就很好了。
他沉默了,眼睛望向远处,如释重负,那一瞬间,我真的很想抱抱那个孩子。
作为父母,你是不是看不到孩子当下的成绩,总会不自觉地想,孩子还可以更好,总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实,要区别对待孩子的当下,如果他的确很不上心,学习不理想,那么就好好找找原因,是能力有限,还是缺乏动力;
如果当下已经是他竭尽全力了,那么父母要做的是看见、鼓励、引导就好。
要警惕不断加码的陷井,看清孩子的个性,了解他的优缺点,明白成长发展的规律,不作超负荷要求,不抱过高的期望。
附:
家长的期望值,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没有例外,哈哈。
文|东霞
极简思维创新人
充满好奇心,探索新领域,
成为创新思维引领者
脑中有图心中有数脚下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