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得意弟子的佳作,雅俗共赏,展现出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2-19 06:08:41

忙碌不停的时候便渴望休假,想象着郊野中几枝早梅傲寒绽放,疏影横斜间,满是岁月沉淀的诗意。日子如果可以在茶香与梅韵中缓缓流淌,没有车马喧嚣,不见尘世纷扰,内心该是多么平静和悠然。

唐代一位诗人平日里四处奔波,千辛万苦,不仅要应付各种差事,还经常会提心吊胆。好不容易熬到朝廷放假,他立刻放下公务,迫不及待地与好友携手郊游。下面一起读诗,感受这位才子的激动心情:

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

唐 · 包何

郎官休浣怜迟日,野老欢娱为有年。

几处折花惊蝶梦,数家留叶待蚕眠。

藤垂宛地萦珠履,泉迸侵阶浸绿钱。

直到闭关朝谒去,莺声不散柳含烟。

包何出生于江苏丹阳,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及第,曾师从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学习诗歌创作,其诗风清新自然,淡雅质朴,富有生活气息,更具自然情趣。这首诗乃是酬答之作,展现了春日郊野的生动画面,文笔不俗,值得欣赏。

起首叙事,表达出轻松的心情,"休浣"是指唐代官员一旬一休的假期。“迟日”即春日,参见杜甫江山迟日丽的诗句。“野老”是指务农的老者;“有年”在此意指丰收。

这两句的大意是说,诗人作为朝廷官员,在经历了感觉非常繁忙的一段漫长时光,他终于盼到了休假,可以暂时放下繁杂的公务,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乡村中喜遇丰年,老农们也都显得欢欣鼓舞。

才子用审美的眼光,捕捉春日之美;农人则以务实的态度,感受丰年之喜。诗人与民同乐,兴奋地描绘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雅俗交融,"几处折花惊蝶梦,数家留叶待蚕眠。"游客们在花丛中折花,惊起酣睡的蝴蝶,打破了原本极其静谧的画面。为了让蚕儿能够安稳入眠、健康生长,大家特意留下桑叶。

折花之举,暗含文人墨客的审美雅趣;惊破蝶梦,乃是动中显静的手法。留叶养蚕的农事活动,又体现了人们对农事的重视,以及对生命的百般呵护。“惊、待”二字,既有自然之美,又有生活之实。

"藤垂宛地萦珠履,泉迸侵阶浸绿钱",颈联表达精妙,意象鲜明。藤蔓蜿蜒垂落于地,缠绕着行人的双脚;泉水喷涌,漫上台阶,浸湿了大片青苔。

珠履暗指行人穿着华丽,一个“萦”字,似说藤蔓对行人充满挽留之意,诗人以此从侧面烘托出东郊景色的迷人,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

“绿钱”二字比喻形象,青苔因其形状和颜色酷似铜钱而得名。流动的泉水,安静的青苔,形成了一幅非常幽静和柔美的画面。

结尾表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直到闭关朝谒去,莺声不散柳含烟。"诗人结束了休假,又要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很多琐碎的事务也在等待着他及时处理。

可是才子即使已经离开东郊,耳畔似乎还在回荡着清脆悦耳的莺啼声。薄烟笼罩的柳林,美好难忘的春日画面,早已深深地印刻在诗人的脑海里。

孟浩然得意弟子的佳作,雅俗共赏,展现出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这首七律既保持了盛唐气象的余韵,又彰显中唐的写实倾向。

诗中"珠履、绿钱"等经过细心锤炼的意象,显示出诗人扎实的功底;折花留叶等生活细节的捕捉,更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读完全诗,人们仿佛穿越时空,与诗人一同漫步在春日东郊,沐浴温暖阳光、感受欢声笑语,更能领略到唐诗独特的魅力。孟浩然若是读到弟子的这首诗,是否会颔首称赞?

0 阅读:41

墨有云水心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