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仅供娱乐阅读之用。
故事中的所有人物、事件、地点及情节均为作者虚构创作,如有雷同纯属扯淡。
茶馆里人声嘈杂,下午的阳光斜斜地打在油腻的木桌上,映出空气中漂浮的细小灰尘。周建军(老周)端起面前那杯漂着几根劣质茶叶的玻璃杯,抿了一口,温吞的茶水滑过喉咙,却没能压下他心头那股子刚窜起来的火气。
坐在他对面的刘芬,六十六岁,穿着一件崭新的、颜色有点过于鲜亮的玫红色针织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精明。“老周哥,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刘芬放下手里的瓜子,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地锁定老周,“我这人实在,不跟你玩虚的。咱俩要是想正儿八经搭伙过日子,别的都好说,但你的工资卡,必须交给我保管。”
老周差点没被刚喝下去的茶水呛到。他咳了两声,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刘芬那张保养得还算不错、此刻却写满“理所当然”的脸。“你说啥?”他掏了掏耳朵,以为是这茶馆太吵,自己听岔了,“工资卡?交给你?”
“对啊,”刘芬点点头,语气像是在谈论今天白菜多少钱一斤,“家里的开销,柴米油盐酱醋茶,人情往来,哪样不要钱?男人嘛,负责挣钱,女人管家,天经地义。卡放我这儿,我给你打理得妥妥帖帖,保证亏不了你。你需要用钱跟我说一声,合理的我还能不给?”
老周心里那股火“噌”地一下就顶到了脑门。他活了六十九年,退休前在厂里也是个受人尊敬的老师傅,退休金虽然不算顶高,但养活自己绰绰有余,手里还有点小积蓄。他想找个伴儿,是图个说话的人,图个冷了热了有人问一句,可不是找个“管家婆”来接管他的经济大权!他猛地一拍桌子,茶杯里的水都晃了出来,声音也扬高了八度:“不可能!我的钱,凭什么给你管?!”
【01】
刘芬被老周这突如其来的反应吓了一跳,随即脸上也挂不住了,那点精明变成了愠怒。“你吼什么吼?我又不是要你的钱,是帮你管!你看你这态度,一点诚意都没有!”
她心里也憋着气。她刘芬也不是什么赖皮赖脸的人。上一段婚姻,她算是彻底伤透了心。老头子在世的时候,就是个甩手掌柜,工资自己拿着,今天打牌输点,明天喝酒花点,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等老头子一走,她才发现,家里那点可怜的积蓄,早就被他偷偷摸摸补贴给他那个不成器的弟弟了,连她当年陪嫁的一对金镯子,都不翼而飞,问就是“不知道”。
那段日子,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儿子儿媳虽然孝顺,但他们自己压力也大,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她怎么好意思再给他们添负担?她就靠着自己那点微薄的社保养老金,省吃俭用地过。她怕了,真的怕了那种手里没钱、心里没底的日子。
所以,这次经由社区王姐介绍,认识老周,她心里是有期待的。王姐说老周条件不错,退休金高,人也老实。刘芬觉得,要是能成,下半辈子起码吃穿不愁。但经历过上一次的亏,她心里打定了主意:钱,必须攥在自己手里!这无关贪婪,这是安全感,是她后半辈子唯一的保障。她认为她的要求合情合理,甚至是为了这个“未来的家”好。老周这反应,在她看来,就是自私,就是不信任她,就是没打算跟她真心过日子。
“我跟你说,老周,”刘芬压下火气,试图讲道理,“过日子不是谈恋爱,风花雪月当不了饭吃。钱放一块儿,心才能在一块儿。你要是连这点信任都没有,那我们还有什么好谈的?”她拿起桌上的小包,一副随时准备走人的架势。
【02】
老周看着刘芬那副“你不交卡就是没诚意”的嘴脸,心里冷笑连连。信任?他凭什么信任一个只见了两次面,一开口就要他老底的女人?
他周建军这辈子,没别的骄傲,就为自己这一手挣钱、一手管钱的本事感到自豪。年轻时在厂里当技术骨干,工资奖金就没少拿。老伴儿身体不好,家里家外他操心得更多,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才供出一个大学生儿子,还在市里给儿子买了婚房的首付。老伴儿走了以后,他一个人生活,更是把自己的退休金安排得明明白白。一部分存起来养老防病,一部分补贴点给孙子买学习资料,剩下的才是自己的零花。 这每一笔钱,都承载着他的责任和规划。
把工资卡交出去?开什么玩笑!那不等于把自己的命根子交到别人手里?他见过太多老哥们再婚后,被女方把钱管得死死的,最后连买包烟、跟老朋友喝顿酒都得看脸色的例子。更有甚者,被卷走了毕生积蓄,晚景凄凉。他可不想步那些后尘。
他承认,一个人是有点孤单。儿子在外地工作,一年也就回来一两次。夜深人静的时候,对着空荡荡的屋子,他也想有个人能说说话,一起看看电视,一起去公园溜达溜蛋。但他要的是平等的伙伴,是相互尊重的伴侣,而不是一个企图控制他经济、进而控制他生活的“新主人”。
“刘芬同志,”老周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静下来,但那股子犟劲儿谁都听得出来,“钱的问题,不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是原则问题。我的钱,我自己管。你要是愿意搭伙,咱们可以商量着来,比如生活费我多出点,或者搞个共同账户,都行。但工资卡上交,你想都不要想!”
他的态度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空气仿佛又凝固了,比刚才更僵,更冷。
【03】
这场相亲,最终以不欢而散告终。刘芬气哼哼地走了,临走前撂下一句:“老周,我看你就是诚心不想找!活该你单着!”
老周也没好气地回了句:“我单着也比找个财迷强!”
这事儿很快就在他们常去的那个老年活动中心传开了。介绍人王姐夹在中间,两头受气。刘芬跟王姐哭诉,说老周太抠门,太不信任人,根本没诚意过日子,把老周形容成一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老周则跟自己的棋友们抱怨,说刘芬目的不纯,上来就要工资卡,简直是图财害命,把刘芬描绘成一个精明算计、一心想控制男人的厉害角色。
王姐试图从中调和,分别给两人打电话。“哎呀,老周啊,刘芬那人就是说话直,她也是苦日子过怕了,想图个安稳,没坏心的。她跟我说了,只要你肯交卡,她保证把你照顾得舒舒服服的,家务活全包!”
转头又劝刘芬:“芬儿啊,老周那人就是犟脾气,一辈子自己管钱管惯了。他也不是小气,听说他每个月还偷偷给他外孙寄不少钱呢! 他就是怕失去自主权。你稍微松松口,别一开始就卡那么死嘛!”
王姐本想缓和关系,却没料到她的“好心”反而加剧了双方的猜忌和不满。老周一听刘芬承诺“家务全包”,更觉得对方是把他当长期饭票+免费劳动力看待,心里愈发抵触。而刘芬听到老周“偷偷给外孙寄钱”,更是认定了老周手里有闲钱却不肯交给她统一管理,觉得他自私自利,防着她。
两人之间的裂痕,不仅没有弥合,反而因为这些传来传去、半真半假的话,变得更深了。
【04】
一个周末的早上,老周提着刚买的菜,准备回家。走到小区门口,冤家路窄,正好碰上也要进小区的刘芬。刘芬身边还跟着一个看起来不太精神的年轻女人,拎着大包小包的营养品。
两人目光相遇,都有些尴尬,下意识地想错开。可偏偏这时,刘芬身边的年轻女人脚下一崴,差点摔倒,手里的东西散了一地。
“哎哟!”年轻女人痛呼一声。
“小霞!你怎么样?”刘芬赶紧去扶她,脸上满是焦急。
老周虽然心里不待见刘芬,但看见有人摔倒,也不能袖手旁观。他走上前,帮着把散落在地上的水果、牛奶捡起来。“没事吧?扭到脚了?”
“谢谢大爷,我没事,”年轻女人(小霞)勉强笑了笑,脸色有些苍白,“就是最近有点累,没站稳。”
刘芬一边扶着小霞,一边没好气地对老周说了声“谢谢”,眼神复杂。就在这时,小霞的手机响了,她接起电话,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焦虑:“喂?……什么?费用又不够了?可是我们上周才交了五千……我知道,我知道急用……好好,我想办法,我马上想办法……”
挂了电话,小霞的眼圈瞬间就红了,强忍着没掉下泪来。刘芬搂着她的肩膀,轻轻拍着,叹了口气,那张平时精明强硬的脸上,此刻也写满了无奈和愁苦。
老周站在一旁,听着那几句电话内容,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费用不够?急用?这刘芬家里……是出了什么事?他看着刘芬和小霞相互搀扶着、脚步有些沉重地往小区里走,刚才还憋着的那股子对刘芬的反感,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冲淡了些许,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困惑和莫名的触动。这女人,难道真有什么天大的难处?
【05】
老周提着菜回到家,心里却不像往常那么平静。小霞那通焦虑的电话,还有刘芬脸上罕见的愁容,总在他眼前晃悠。他忍不住开始琢磨:什么费用不够?还要想办法?难道刘芬家真不是他想的那样,只是单纯图财?
他是个爱琢磨事儿的人。下午去老年活动中心下棋,正好碰见介绍人王姐。老周装作不经意地提起早上碰到刘芬的事儿。
王姐叹了口气,压低声音说:“老周啊,不瞒你说,刘芬家是真有难处。她那个女儿,就是你早上见到的那个小霞,女婿前年查出来得了重病,尿毒症,一直在透析,等着换肾呢。 那简直就是个无底洞啊!小霞两口子本来就不富裕,积蓄早就花光了,还欠了不少外债。刘芬那点养老金,大部分都填给她女儿了,自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老周听得心里一震。尿毒症?换肾?这可是要命的病,更是烧钱的病!他想起早上小霞那苍白的脸色和焦虑的眼神,再联系到刘芬非要工资卡的强硬态度,似乎……有了解释?
王姐还在继续说:“她之前没好意思跟你细说,也是怕你觉得她是累赘,有负担。她就想着,你要是肯把钱交给她管,她就能更好地计划开销,挤出钱来帮衬女儿一把。她那人就是要强,抹不开面子直接跟你开口借钱或者要钱。”
老周沉默了。他想起自己那天拍桌子瞪眼,说人家是“财迷”,心里忽然有点不是滋味。如果真像王姐说的这样,那刘芬的“贪婪”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深沉的爱和无奈的挣扎?
【06】
这件事让老周心里很矛盾。一方面,他对刘芬那种试图用“管家”名义掌控他经济的做法依旧反感,觉得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也侵犯了他的底线。另一方面,知道了她女儿的困境,他又觉得刘芬挺可怜,一个当妈的,为了孩子能豁出老脸去跟一个刚认识的男人提这种要求,想必也是被逼到绝路了。
他想了好几天。直接给钱?不行,一来他跟刘芬关系尴尬,二来他也怕这是个无底洞,自己养老的钱不能轻易动。但完全不管?他又觉得有点于心不忍,毕竟知道了人家的难处。
周末,儿子打电话回来问候。老周把这事儿跟儿子说了说。儿子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说:“爸,这事儿您得慎重。帮人可以,但不能引火烧身。您要是真觉得她可怜,不如……换种方式?”
儿子的话点醒了老周。他想到了一个主意。
几天后,老周托王姐给刘芬带了个信儿,说想跟她再聊聊。刘芬接到信儿,心里也挺复杂,但还是依约来到了上次那家茶馆。
两人相对而坐,气氛比上次缓和了不少。老周先开了口:“刘芬,你家里的事,王姐跟我说了些。你女儿……不容易。”
刘芬眼圈一红,低下头没说话。
老周继续说:“你上次提的要求,工资卡上交,我还是那句话,不可能。这是我的原则。但是,”他话锋一转,“你女儿看病需要钱,我可以帮你一把。”
刘芬猛地抬起头,惊讶地看着他。
老周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推到刘芬面前:“这里是五千块钱,算是我个人的一点心意,你拿去给你女儿应急。不用还,就当我……积德行善了。”他顿了顿,看着刘芬,语气很认真:“但我有言在先,帮这一次,是情分。以后,我不可能无限制地承担你家的困难。搭伙过日子,是两个人相互扶持,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无限度索取和依赖。如果你还是坚持要管我的工资卡,那咱们就真的没必要再谈了。”
【07】
刘芬看着桌上那个厚实的信封,又看看老周严肃而真诚的脸,一时间百感交集。她没想到老周会这样做。他拒绝了她最看重的“保障”,却又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还把话说明白了,既有同情,又有界限。
她拿起那个信封,手指有些颤抖。这五千块钱,对眼下的困境来说,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它代表的态度,却让刘芬心里堵着的那块大石头松动了些。她一直以为,像老周这样捂紧自己钱包的男人,都是冷漠自私的。但现在看来,他只是不愿意失去自己的掌控权,并非没有一点人情味。
“老周哥……”刘芬的声音有些哽咽,“这钱……谢谢你。之前是我……是我太心急了,说话也冲。你别往心里去。”她没有再提工资卡的事。老周的态度很明确,再纠缠下去也没意思,反而显得自己更加不堪。
“你能想明白就好。”老周点了点头,“搭伙过日子,图的是个舒心。钱是重要,但不能是全部。相互尊重,有商有量,可能更长久。”
这次谈话之后,两人虽然没有立刻就决定“搭伙”,但关系缓和了很多。老周偶尔还会问问刘芬女儿的病情,刘芬也会在小区碰到时,跟老周聊聊家常。没有了“工资卡”这个横亘在中间的最大障碍,他们反而能像普通朋友一样相处了。
刘芬后来通过社区申请了一些大病救助,儿子儿媳也想办法凑了些钱,女儿的治疗虽然依旧艰难,但总算在一步步往前走。她没再提过找老伴的事,似乎也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至少心里踏实。
【08】
老周依旧过着他规律而自在的退休生活。下棋、遛弯、偶尔跟儿子视频,看看孙子。他庆幸自己当初守住了底线,没有因为一时心软或者对陪伴的渴望,就交出自己的经济自主权。
他想得很明白,找老伴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更不是扶贫。遇到合适的,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他不排斥。遇不到,一个人也能把日子过好。他口袋里的工资卡,还有银行里的存款,那是他忙碌大半生积攒下来的底气,也是他晚年生活安稳的基石,绝不能轻易交给一个不明底细的人。
那天在公园,他又碰到了刘芬。她看起来憔悴了一些,但眼神里少了之前的焦虑和锐气,多了几分平和。两人点头笑了笑,错身而过。老周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他知道,他们注定是两条路上的人。
阳光正好,洒在公园的小路上。老周掏出手机,给外孙发了个小红包,听着手机里传来孙子欢快的语音道谢,他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这钱,花得值!他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觉,真好。
【结语】
热热闹闹的相亲局,最终还是回到了各自的柴米油盐。老周兜里的工资卡,依旧安安稳稳。刘芬紧锁的眉头,似乎也舒展了些许。生活嘛,总得继续,不是靠一场交易就能一劳永逸的。那张薄薄的工资卡,映照出的,是晚年生活中关于安全感、尊重和底线的复杂考量,谁对谁错,外人难说,其中的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日子还得过,就看各人怎么过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