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他聚焦上世纪的农村生活,扎根于乡土之间写作,他的文笔朴实又辛辣。
他得奖后收到了莫大的荣誉和关注,但对他的争议也接踵而至。他就是知名作家莫言。
有人说莫言的写作敢于记录真实、揭露黑暗,有人却觉得他文学水准不够,过于负能量,丑化国人形象,一时间莫言成为众矢之的。
但众说纷纭之下,当年的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呢?本期子牙童趣人物纪就带你一起认识一下莫言,看看荣誉为何变成了他的枷锁。
投身写作,崭露头角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出生于山东高密。幼时家境贫寒,让莫言吃了很多苦。后来莫言提到,对童年最深的印象就是饥饿,为了充饥,儿时的莫言还吃过煤块。
后来,家里实在供不起莫言读书,于是11岁的莫言早早地就辍学了。
回家之后的莫言,学着帮助家里做农活,耕地种田放牛放羊,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里,莫言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
书籍在当时的农村可是稀缺资源,莫言只能去邻居家里借着看,在家劳作的几年时间里,莫言读了很多本名著,无形之中也对他未来写作灵感的激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后来,莫言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新华字典》,这本书不仅帮助小学都没毕业的他学习到很多汉字、词汇,也为将来写作时打下文字基础。
成年之后的莫言,来到了家乡的棉油厂工作。工作之余,莫言依旧书不离手,这些年《新华字典》被他翻来覆去地读,就连里面的生僻字都没有莫言不认识的。
1976年,莫言选择参军,在部队里担任过战士、干事、图书管理员等多个职务,他也因此多了许多接触图书的机会。
一旦有了时间,莫言都会去泡图书馆,这期间大量地阅读,彻底激发了莫言的文学创作热情。
1978年,莫言开始写作,三年后,他带着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春夜雨霏霏》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也让他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莫言29岁时,凭借这些年读书积攒的知识,顺利考入了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次年,莫言发表了作品《透明的红萝卜》,这本书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小男孩,有着悲惨的童年、畸形的内心和通灵自然的特异功能,整本书呈现出一种朦胧又魔幻的感觉。
这本书莫言以自己为原型,围绕童年时期为创作背景,后来也让他凭借此书小有名气。之后的莫言又是怎样一步步享誉国内外的呢?
再创佳作,享誉世界
小有成绩的莫言,坚持在文学世界创作。1986年,作品《红高粱》一经问世,就引起整个文坛的轰动。
书中刻画了敢爱敢恨的男女之情,顽强斗争的民族血性,用独具高密特色的语言符号给小说整体营造了乡土悲壮的艺术效果。
之后张艺谋将此书搬上大荧幕,成为经典之作,电影《红高粱》更是获得国际大奖,作者兼编剧的莫言也在国际上获得了不小的名气。
之后的十几年里,莫言笔耕不辍,陆续创作了《食草家族》《酒国》《丰乳肥臀》《红树林》《檀香刑》等小说。
在这些小说里,莫言坚持自己独特又犀利的文笔,以乡土为背景,以恣肆的写作手法对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了描绘,所有人间悲欢离合在天马行空的笔触下荒诞无稽。
凭借这些作品,莫言也将中国大家文学奖、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得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等国内外多个大奖搬回了家。
2006年,莫言凭借作品《生死疲劳》,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该书刻画了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画卷。
书中阐释了农民和土地的各种关系,大量鲜活饱满的人物共同唱响自主精神的赞歌,此书也顺利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2009年,莫言的作品《蛙》讲述了上个世纪农村女医生在在艰巨又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魔幻荒诞的一生。两年后,莫言凭借此书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国际上传来了一个震惊中国文坛的消息,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是首位中国籍获得该奖的作家,一时间引起全社会热议。
而莫言得奖之后,也让他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莫言得奖的消息一传回国内,就引起全社会的轰动,这可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成绩。
当时很多人都自发去书店买他的书拜读,莫言本人对人们突如其来的热忱也感到十分惊讶。
越来越多的文学探讨会、活动找到莫言,也有很多人在路上遇到莫言后,找他签名合照。
渐渐地,莫言感觉到分身乏术,这些如镜花水月般的报道和追捧让莫言感到巨大的不安。
因为当时,莫言带着国际颁发的大奖回国时,等待莫言的不全是鲜花掌声,也有很多是争议和质疑。明明为国争光,为何会被人们非议呢?
荣获大奖,反遭非议
人们不禁疑惑,为何之前莫言也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都没什么争议,偏偏诺贝尔文学奖,让莫言陷入舆论漩涡。
原来,诺贝尔文学奖被普遍认为是在文学领域能够取得的最高荣誉,这也让莫言背负荣誉的同时,又无形之中带上了厚重的枷锁。
之久前,莫言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你觉得你多久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时莫言的回答是一百年之后。
谁也没想到,之后没多久,莫言就成功获得该奖。但莫大的荣誉和750万人民币奖励的背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无尽的抨击。
莫言不但没有凭此奖项被公认为大文豪,反倒被拉下神坛,甚至被骂国家的叛徒。
当年,许多文学作家联合起来,集体炮轰莫言,甚至编撰了《莫言批判》一书,细数了莫言所有不配诺贝尔奖项的原因。
其中有一部分的人觉得他作品的水准不够得奖,许多作家站出来发声,痛斥莫言名不配位。作家刘震云更是直言,莫言能获奖,中国至少十个人都能获奖。
这句话的嘲讽和蔑视不言而喻,树大招风,莫言这样瞩目的奖项,难免让同行们争论不休。
但更多的人,还是争论他的文学作品内容过于阴暗,过于负面。莫言的小说过于光怪陆离,其中暴力血腥的灾难场景,数不胜数,让许多买书拜读的读者感到不适。
莫言小说里低俗恶俗的情节太多,同时多处表现出对女性群体的不尊重。
更有甚者,大骂莫言是叛徒、卖国贼,为了荣誉不惜丑化国人,迎合外国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舆论甚嚣尘上,全网热议不休。
虽然余华等知名作家,主动发声维护莫言,赞赏莫言,网民们却更多沉浸在自己的狂欢之中,一时间的群起而攻之,让莫言不知所措,最后他选择沉默。
后来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当时自己一谈什么,就是错,还不如什么都不说,沉淀自己,投身创作。
后来,莫言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直到八年后带着作品《晚熟的人》回归文坛,他在作品中依旧坚持扎根乡土,用12个故事,呈现了魔幻又富有哲理的12种人生。
离莫言当年得奖,已经过去了十多个年头,现在对莫言的声音,好的、不好的,也都渐渐淡了,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与其争论,不如欣赏。
你们对莫言老师的故事,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现代中国著名大作家,实至名归。如果连一个文学作家不能够针砭时弊而是人云亦云那能出什么能够让大家信服的作品。自古以来能传世的佳作,哪一部不是带有对当时社会出现问题的暴露和批评,以警示后人!
他不配诺奖,你让他们撤销了啊,看不过又干不过,说的就是这些冒酸的人。
我虽然不太喜欢莫言的作品,但还是支持并捍卫他说话的权利。
不提这个民族败类,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政治化了,出卖灵魂出卖祖国的败类才能获得。
红眼病妒忌心。
乌合之众多
喊的人都是🕷️
长相就带汉奸相!
是西方奖作家,但不能入选人民作家,就已经说明了它的立场。
得诺奖之前就看过他的书,说不上多深的印象。有一些描写,让人不感冒,仅此而已。和鲁迅的感同身受比,莫的描写,有高高在上的味道。但是诺奖致辞被爆出来之后,觉得也就是另一个方方之流。对苦难的描写,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还是高高在上的猎奇,扯伤疤的卖惨,我想我还是能分清的。
刚吃完母乳,转身和别人说他娘不淑是破鞋!莫言不就是这样儿的孽种吗?
当国家在鼓吹二胎三胎的时候,我就会翻出莫言的《蛙》来看看,见识一下国家为了落实人口政策,基层计生工作有多么极端。现在需要人口,国家尚且是利诱,但若是没起色,威逼很快就会上演。也许比拆房子、掏粮食、强行结扎、强行堕胎更恐怖。
我看过几篇莫言作品,全都是胡编乱造不符合逻辑的东西,编瞎话污蔑祖国,难道还要表扬吗?
台湾学者李敖说:写爱国的文章永远拿不了诺基阿奖[呲牙笑]
明摆着西方人操控,你以为真是有名气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其实就一句话,在大国说实话是不适合生存的
没人家优秀那就抵制打压 这样就显得他们不平庸
三体写的没错最后人会走向灭亡[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看看世界名著 上百年仍是名著 就知道莫言的奖是实至名归了现在的小绝大部份一翻十页几十页过去 没什么看头 现在的电视神剧看了几分钟就知道结局 看了那么多年的焦点访谈也淡了 连防务新观察也跑题了
总比某些屎尿教授强吧
这个家伙去了日本很多次。他的诺贝尔是日本人助力的。
几千年来,国人的鸟性,见不得别人好,文人相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