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9年党史大事记

铅山文史 2025-03-06 15:13:51

一九四九年

(10月——12月)

十月

1日  全县各界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全县各界人民在河口镇王家塘广场举行盛大集会、游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6日至28日  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召开  主要内容:怎样进行反霸剿匪肃特;如何进行减租减息;选举产生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合理负担支援前线,组织查田委员会,清查田亩。上饶行署专员黄知真致开幕词,县委副书记李德有作总结。

十一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铅山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并在永平、石塘、杨村、陈坊、福惠、紫溪、河口7个区、镇建立团的工作委员会。

增设第六区  驻地紫溪。

农村普遍建立农民协会  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反霸斗争。至次年元月,全县共减租息稻谷68.79万斤,有13513户农民受益。斗争恶霸70余名,拘捕39名,枪决2名,参加斗争大会的群众计4.5万人次。

一九五○年

一月

铅山县对私营手工业进行全面普查登记

二月

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铅山县公安队  队长吴忠耀。

27日至29日  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会议中心内容:一是发动群众搞好春耕大生产;二是完成征粮任务。会上,县委副书记兼政委李德有、县长王修章作了报告。

四月

废除旧乡、镇建制  建立新的区、乡(镇)人民政府。

19日  县妇女代表会议召开  会议通过《铅山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选举产生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五月

1日  县人民法院成立

4日  中苏人民友好协会铅山县支会筹备委员会成立  1952年11月2日至3日,成立中苏友好协会铅山支会;1957年8月,支会撤销。

增设第七区  驻地江村。10月改称区公所。

四野48军470团部分干部到铅山接任部分领导工作  其中,经上饶军分区介绍的汪森林接任县大队长职务。

下半年  县人民武装支队成立

七月

成立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县卫生院、县广播收音站   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后被确认为第一届执行委员会。

八月

4日至6日  县第一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会议中心内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选举出席江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

四野157师469团进驻河口、福惠等地  协助地方剿匪、土改,改造农村政权。

九月

12日至16日  县第一届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主要议程:讨论贯彻有关征粮的规定;听取县人民政府一年来施政情况报告;讨论土地改革准备工作;选举产生铅山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李德友当选为第一届常委会主席,江永德、詹松涛、朱光明当选为副主席,委员19人。

十一月

4日  开展劝募寒衣活动  支援皖北、苏北、河北、河南灾民。至20日,全县共募集寒衣2622套,代金人民币213.1万元(旧人民币)。

全县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先在鹅湖区进行试点工作,然后分两批铺开,至次年4月基本结束。土改中实行“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打击地主”的政策,从发动群众反霸入手,先后经过登记田亩;评定阶级成分;没收地主、征收富农的土地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建立民主政权四个阶段。通过土改,没收和征用土地55793亩,农具15398件,耕牛734.5头、房屋4876间、家俱35929件;没收征收生活资料折谷2959.16万斤、金属器具和首饰折谷119.25万斤、其他物资折谷225.4万斤,13393户农民受益。

十二月

24日  县政府发布取缔反动会道门的公告

祝先近进行反革命活动  篁碧反动会道门“同善社”老道徒祝先近纠集党羽,组织“柴道门”,指使道徒打入民兵队进行反革命活动。12月23日,将民兵梅土生活埋于篁碧乡五角山。

一九五一年

二月

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19日至22日  全县首次英模大会召开  全县的农业劳模、军属劳模、烈属劳模、模范工作者等代表出席了会议。

三月

县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正式成立铅山县民主妇女联合会,选出第一届执行委员会。

25日  县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会议内容:布置1951年全县工农业生产任务;动员人民群众消除疑虑,掀起生产新高潮。

四月

20日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铅山分会成立  5月,全县人民积极响应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捐献飞机大炮款11.84亿元(旧币)。1958年10月,抗美援朝运动结束,该组织自行消失。

23日  县供销合作社筹备委员会成立  年底在全县共建22个基层供销社。1954年1月正式成立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增设第八区  驻地汪二渡。10月改称区人民政府。

五月

1日  全县城乡十万余人集会游行  反对美帝国主义重新武装日本。

中旬  抗美援朝报告会召开  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一行三人在河口镇王家塘向广大群众报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朝鲜前线英勇杀敌的动人事迹。

七月

2日至4日  县一届二次抗美援朝代表会议召开  这次会议是和二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进行的。会议内容:听取国际与国内形势及捐献(飞机大炮)意义的报告,县委工作报告,专署会议的传达报告。

八月

26日  南方革命老根据地访问团来铅访问  中央人民政府南方革命老根据地访问团闽浙赣分团二分队七小队来铅访问革命根据地人民,访问活动遍及十五个乡一个村。

九月

23日至25日  铅山县第二届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会议内容:贯彻秋征政策;抗美援朝,增产捐献;冬耕冬种;检举与镇压反革命分子;复查土改;执行与检查爱国公约。会议还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常务委员会。李德友当选为主席,朱光明、詹松涛当选为副主席,委员共13人。

下旬  省政府组织老干部国庆观礼团上北京观礼  邱荷秀、江贵祥参加了该观礼团。

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  号召农民组织互助组,发展农业生产。在1952年2月的全县首届农业劳模大会上,鹅湖区石溪乡劳模童求炎组织的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挑战,推动了全县的爱国丰产运动。1953年全县互助合作组织发展到总农户的23.3%。

十一月

全县开始分期进行土地改革复查工作   县委对复查工作提出几点意见:深入开展访贫苦串联发动工作,寻找可以依靠和团结的群众,找出应该打击的敌人;了解群众的迫切要求,为进一步联系群众、贯彻政策,创造条件;找出典型苦主,开展诉苦大会。在鹅湖区凤来乡进行复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县分两期铺开,第一期从1952年11月20日开始至1953年1月5日基本结束,第二期自1953年1月开始至2月10日基本结束。1952年12月1日起开始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1953年5月25日发证工作结束。

同年

永平公路大桥竣工通车

一九五二年

一月

县直机关单位开展“三反”运动  “三反”指“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三反”运动中揭发出一个贪污集团。县粮食局长、副局长等4人集体贪污人民币1.3亿元(旧人民币),浪费和损失国家大米83535斤。2月,经省政府批准将县粮食局长等4人撤职法办。该局女会计卢守凡因与贪污集团进行坚决的斗争,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

13日  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决定组织民兵搜山剿匪  搜剿地以大坞山、天合里、葛仙山等地为主;鹅湖区搜山以峰顶山为主;二、六区先找出有敌人活动的地区,再由区委、区政府、区人武部研究组织民兵剿匪。

二月

设立铅山县人民政府地政科  与县人民政府民政科合署办公,其职能是为“土改”中土地房产分得者颁发所有证。此项工作结束后,该科撤销。

县委驻石溪乡丰产组帮助该乡建立40多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三月

在县城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五反”运动  “五反” 指“反行贿、反偷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中河口镇私商补税罚款71296万元(旧人民币)。

四月

中共铅山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  1959年6月改称中共铅山县委监察委员会。

五月

29日  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作出配备乡队干部及其待遇的规定  乡队干部的配备除设兼职民兵队长外,设一半脱产民兵乡队副,乡队部政治指导员由乡支书担任,另设一名副政治指导员、文书(均为不脱产)。

六月

县委书记李德友调离铅山  管哲元任县委副书记,主持县委工作。

17日  县第三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主要内容:布置开展爱国丰产、防疫卫生运动;反对美帝细菌战;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运动。

七月

成立县禁烟(鸦片)禁毒登记委员会  全县开展群众性的禁烟(鸦片)禁毒运动,号召吸毒者自动登记。

八月

中共铅山县委建党训练班成立  1953年4月改称中共铅山县委党员训练班,1954年5月改称中共铅山县委训练班,1958年3月改称为铅山县干部学校,1959年3月正式建立中共铅山县委党校。

十月

县委、县政府对部分同志进行平反昭雪  县委、县政府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被“左”倾路线错划为“AB团”、“改组派”而遭杀害的同志进行了平反昭雪。全县有929名革命干部被追认为烈士,226名群众摘掉了反革命帽子。

县工会首届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通过《铅山县总工会章程》,正式成立铅山县总工会,选举产生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刘平当选为主席。

24日至28日  县第三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召开  会议中心内容:听取和讨论县政府一年来的施政报告;深入开展抗美援朝和爱国卫生运动;推行速成识字法,掀起文化学习高潮;加强县、乡两级政权建设;完成土改复查任务,颁发土地证。选举戴本仁为县长,张振华为副县长,选举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主席为刘长波,副主席为王毅、朱光明、洪德普。

十一月

刘长波代理县委书记职务  县委副书记管哲元调离铅山。

同年

全县开展对妓女的登记、教育、改造和就业安置工作

召开全县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成立铅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成立铅山县船民协会  由县人民政府组织流散船民组成。

一九五三年

一月

开展贯彻婚姻法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在螺石乡进行。3月,全县开展“贯彻婚姻法运动月”活动。

二月

3日  县委、县公安局、县人武部制定防空联防计划  目的是为了及时组织力量消灭空投特务及细菌毒物,相机结合武工组消灭残余匪特、地下军组织及控制反动会道门组织。

三月

1日  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决定建立乡人民武装委员会  乡武委会职责是根据上级对人民武装工作建设的方针与任务,制定实施计划,负责督促检查,保证每一时期人民武装建设的完成。

1日至14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铅山县第一届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正式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铅山县委员会,张笑当选为书记。

四月

王庆乐接任县委书记职务  县委书记刘长波调离铅山。

县工商业联合会成立

五月

县赣剧团成立

县总工会改称为县工会联合会

六月

全县基层政权民主选举开始   结合进行第一次人口调查。

28日  成立县清匪工作队  继续清剿残匪。县清匪工作队由公安局干部4名,公安队战士7名,县、区武装部干部和有关区、乡长共18人组成。7月1日,工作队进驻陈坊,经过40多天的清剿,匪首黄道生被击毙,丁柏江、徐兴邦、曾绍和、傅良庭、王德祺等被捕获。8月,清匪工作结束,境内股匪基本肃清。

七月

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部

九月

县委设立常务委员会  由王庆乐、周景山、孙长新、田国安、张振华、何成洲等同志组成。

十月

中共铅山县直属机关总支部委员会成立  1958年12月改建为中共铅山县直属机关委员会。

十一月

实行油脂油料、粮食统购统销  粮食统购统销主要内容: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镇人口和农村缺粮户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即定量配售;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严禁私商自由经营粮食;在中央统一计划下,中央与地方分工负责管理粮食。1954年开始预购粮食。1955年8月开始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政策。

一九五四年

四月

2日至7日  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会议内容是:学习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有关报告;听取县政府1953年工作总结和1954年工作计划的报告;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组织条例以及县人民政府委员产生办法;选举县人民政府成员。孙长新当选为县长,李楫舟当选为副县长。

徐庆俭任县委书记  县委书记王庆乐调离铅山。

五月

成立铅山县产品统购统销办公室

六月

县委农村工作部成立   1962年7月撤销,1963年1月恢复。

25日至29日  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会议内容:通过拥护宪法草案决议;通过关于当前中心工作任务的决议;选举何行之、张毛姩、雷瑞林为出席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七月

县人武部改为兵役局  同时保留县人武部的名称。

县委副书记程收桑主持县委工作  县委书记徐庆俭调离铅山。

中旬  发生山洪爆发   34个乡遭受水灾。淹死6人,冲毁房屋390间,毁坏大小水利工程384处,农田受灾面积44400余亩,减产粮食534万斤。

九月

15日  实行棉布统购统销  开始凭证购买棉布。

十月

建立铅山县第一个电影放映队  铅山开始有了电影放映机构。以县总工会礼堂为经常放映场所。次年5月,组建铅山县电影二队。1962年县城放映场迁到县文化馆内原天主教堂。1973年,县自筹资金32万元,在狮江大道兴建电影院,1977年10月竣工,大放映场可容1400人,小放映场可容600人。

十一月

29日  县委三级干部大会召开  会议总结了粮食工作;评选了优秀模范工作者;布置今后工作任务:生产互助合作社、征集补充兵员、统销等工作。程收桑作了总结报告。

十二月

20日  县委制定《铅山县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

同年

实行义务兵役制

一九五五年

一月

30日至2月6日  中共铅山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召开  会议通过了《县委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有关县委领导上的问题》、《传达互助合作会议精神》、《关于今后办社及生产工作报告》、《统销工作报告》、《建党及支部教育计划》、《决议草案报告》等决议和报告。

二月

28日至3月4日  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会议传达了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铅山县人民政府改称为铅山县人民委员会。通过选举,方定松当选为县长,李楫舟、费荣兴当选为副县长。

三月

黄波接任县委书记  主持工作的县委副书记程收桑调离铅山。

16日  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铅山县委员会  撤销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16日至18日,县政协首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黄波当选为主席,余清波、洪德普、雷水发、李楫舟当选为副主席。

召开三级干部会议  贯彻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政策,先在五区的西坂、后坂、湖塘乡进行试点工作,然后全县铺开。

四月

县政府税务局改称为县税务局  1959年7月税务局与财政局合并,1962年1月恢复税务局。

设立农林水利局   1956年8月农林、水利分设,1957年4月又合并,1958年10月农、林、水分设,农林水利局撤销。

五月

建立县委干部审查工作三人小组  8月份开始分批审查干部。

6日  县委、县兵役局提出做好“五防”工作  “五防”即防暴乱、防火、防匪特、防盗窃、防空投。

5日  县人民检察院成立

七月

16日  县委制定开展揭露和粉碎胡风反革命集团斗争的具体计划  同时,成立中共铅山县委揭露和粉碎胡风反革命集团斗争办公室。随后,全县教师集中于河口镇,参加“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的运动。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工资制

八月

4日  王竹如殉职  洪水暴涨,湖坊粮库保管员王竹如为抢救国家粮食以身殉职,上饶专区追认他为劳动模范并授予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

28日至9月2日  县首届二次党员代表会议召开  会议内容:贯彻全省第四次党代会议精神,传达毛主席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的报告和有关生产、互助合作、粮食、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及全面开展节约等精神;检查总结县委上半年工作以及布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制订铅山县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选举党的县监察委员会。县委书记黄波传达会议精神,副书记崔凤舞作会议总结。会议选举魏建廷为县监察委员会副书记,主持工作。

九月

27日至30日  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  大会通过了县委提出的《关于铅山县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的建议》、县人民委员会《关于铅山县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规划报告》和《关于粮食三定和统购统销的报告》。

十月

5日  县委三级干部会议召开  会议布置了今后的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粮食工作等任务。

县财经贸易部成立  1956年5月改称财政贸易部,6月又改称财政贸易工作部,1958年2月撤销,10月恢复,1962年7月再次撤销。

十一月

30日  全县党员大会召开  县委书记黄波作了《全面贯彻  加强领导  克服右倾保守思想  努力做好工作  认真贯彻阶级政策  为完成1955年基本合作化任务而全面奋斗》的总结发言。

同日  县委制定开展农业合作化宣传运动的具体计划  年底,全县掀起了农业生产合作化高潮,84.7%的农户加入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次年夏99.2%的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

十二月

7日  县委提出改造落后乡工作几个问题的意见  提出:进一步发动群众,暴露敌人,划清敌我界限;有策略地分化、瓦解敌人;掌握政策,合法斗争;结合中心工作,防止阶级异己分子混入农业社。

30日  县委成立几个临时工作机构  县委成立中共铅山县委对知识分子改造工作小组、县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五人小组、县委木帆船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办公室。

一九五六年

一月

16日  成立中共铅山县委肃反运动五人小组  3月,全县机关团体开展肃反运动。1959年5月结束,参加运动的单位391个,人员10113人,运动中查出混入革命队伍内部的反坏分子133名,均按“肃反”政策作了处理。

19日  成立中共铅山县委对私改造五人小组  河口镇私营工商业者申请公私合营形成高潮。20日,河口镇的南货、布业、文具、百货、国药、照相、饮食、酱坊等八大行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27日,在全县范围内铺开。同年,全县私营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月

撤区并乡  全县设三镇、三十乡,即河口镇、永平镇、石塘镇、城郊乡、八都乡、陈家寨乡、虹桥乡、十都乡、下渠乡、英将乡、五都乡、杨村乡、港东乡、湖坊乡、陈坊乡、浆源乡、沽溪乡、篁碧乡、民和乡、柴家乡、新滩乡、西坂乡、紫溪乡、车盘乡、石垅乡、鹅湖乡、傍罗乡、石溪乡、凤来乡、汪二乡、桥北乡、新安乡、太源畲族乡。同时在各乡镇设党委、总支、支部和人民委员会。

11日至16日  中共铅山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传达了省五届二次党代会精神,听取了县委《在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社会主义大生产运动,为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报告、《关于全面深入贯彻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组织,发挥党的战斗力,为迎接1958年生产大跃进而奋斗》的报告。选举产生县委委员20名,候补委员6名;选举出席省第五次党代表大会代表3名。16日,召开第一次县委全会,选举产生县委常委:黄波、崔凤舞、焦仁邦、吕铭渤、方定松、葛保安;县委书记:黄波;副书记:崔凤舞、焦仁邦。

五月

县委设立工业交通部  6月改称工业交通工作部,1962年7月撤销。

县委文化教育部成立  6月改称文化教育工作部,1957年5月与宣传部合并为宣传教育部,1958年7月撤销。

19日  成立中共铅山县委知识分子五人小组

六月

县人委民政科更名  改称为县民政局。

县人委文教科更名  改称为文教局。1960年,文化、教育分设为铅山县教育局、文化局。1961年,两局又合并为文教局。

县人委卫生科更名  改称为卫生局。

县人委财政科更名  改称为铅山县财政局。1959年7月,财政局与税务局合并为财税局。1962年1月,财政、税务分设,恢复财政局。

县人委工业科、交通科合并  设立工业交通局。1958年10月,工业、交通分设。1962年,工业、交通合并,恢复工业交通局。

县人委商业科更名  改称为商业局。1957年4月,商业局改称为商业管理局。

八月

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   1959年4月,改称为县科学技术协会。

九月

1日  成立县劳动工资改革委员会  实行工资改革,取消工资分和物价津贴,实行直接用货币规定工资标准的制度。

全县开展农村干部整顿思想作风运动  整顿方法有三种:先学习后检查;先骨干后一般;先党内后党外。

十月

县手工业生产联社成立

十二月

25日至28日  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会议主要内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特别是农业合作化的胜利;审议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县人民法院三年来的工作报告;选举县人民委员会新的组成人员。李楫舟当选为县长,费荣兴、丁永源当选为副县长。

30日  县委开展整党工作  目的是通过整党解决支部存在的问题,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为1957年春耕生产奠定基础。

同年

全县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以除“四害”为中心,“四害”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

抚州会馆改建成河口剧院  该剧场可容纳观众1000人。

第六编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7年1月——1966年4月)

一九五七年

一月

上旬  铅山等八县划为护林防火第四联防区  闽、浙、赣三省在杭州召开会议,成立闽、浙、赣护林防火联防委员会,划浦城、崇安、光泽、江山、玉山、广丰、上饶、铅山等八县为第四联防区。

四月

县电影放映队被评为全国电影放映系统先进单位  张衍楣代表县电影放映队出席了全国电影放映工作先进代表会议,并荣获金质奖章和奖状。

五月

3日  县委作出开展城镇储蓄工作的指示  提出开展人民储蓄工作是加强货币回笼,积累国家建设资金,缓和市场物资供应、财政、信贷资金的紧张局面和贯彻增产节约,提倡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措施。

六月

18日  县委提出结合夏季整社继续开展以社员三大纪律十项注意为中心内容的教育活动  进行五大教育:社会主义取得决定性胜利意义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光荣教育;阶级政策教育;提倡勤俭、反对浪费的节约教育。

25日  成立中共铅山县委整风领导小组  黄波任组长。

城郊乡、十都乡被合并  永平镇与城郊乡合并为永平乡,石塘镇与十都乡合并为石塘乡。

七月

1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铅山县委员会更名  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铅山县委员会。

16日至20日  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黄波当选为主席,王闿华、洪德普、李楫舟当选为副主席。

31日  县公安局对当前农村治安保卫工作提出几点意见  提出打击、制止各种现行破坏活动;加强夏收夏种和防旱中的保卫工作;广泛开展一次制止迷信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防火工作。

八月

13日  县委制定全县开展整风运动的计划(草案)  全县整风运动分两批进行。第一批,县委、县直机关、河口镇、农场、茶场等单位,1958年元月结束;第二批,乡、社党员干部和农村一般干部,1958年2月中旬结束。

23日  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召开  会议内容:做好秋季生产和冬种准备工作;训练骨干,开展以粮食统购统销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 。李楫舟作了《关于1957年——1958年度粮食征购工作》的报告。

27日  全县开展以粮食统购统销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  总的目的是达到“认清事实、辨明是非、伸张正义、压倒歪风、贯彻政策、推动生产”,要求做到“村村有报告、处处有宣传、人人受教育”,十月底结束。

九月

中旬  县委召开党员负责干部会议  部署“反右派”运动。11月8日,全面开展对右派分子的批判斗争。全县有61人被打成右派分子。

月底  畲族代表雷毛姩赴京  参加国庆观礼。

十一月

2日  全县开展以合作化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  目的是提高群众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整顿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推动生产,掀起冬季生产高潮;彻底打击地主、富农和反革命分子的不法活动。

4日  县委制定打击地、富、反和其它犯罪分子破坏活动计划  提出克服右倾思想,打击地、富、反和其它犯罪分子的反攻和破坏活动;发动群众,收集材料,打击敌人;把握政策,指导斗争健康发展。

15日  全县开始精简、下放干部  首批上山下乡机关干部174名,一部分赴天柱山建立国营垦殖场,一部分赴河口白果畈加强茶场管理。

创建国营武夷山垦殖场  上饶专署副专员宣金堂率领上饶地区直属机关干部580余人到石垅创建国营武夷山综合垦殖场。

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更名  改名为铅山县妇女联合会。

设立县人委人事局  1958年8月至1960年与组织部合署办公,1961年4月并入民政局,同年10月划出,1964年10月改称为铅山县人事局。

十二月

4日  中共铅山县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会议主要内容:传达省委第五届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听取和讨论关于整风运动的报告;听取和讨论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和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报告。

11日至14日  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大会通过了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入贯彻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为迎接1958年生产大跃进而奋斗的报告》和《关于在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基础上,继续开展社会主义大生产运动,为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报告》。

以太源乡为基地创办天柱山综合垦殖场  1960年4月,陈坊、浆源、伦潭归属该场;6月,并入武夷山综合垦殖场。1961年10月,从武夷山垦殖场划出,归还县辖。

一九五八年

二月

23日  全县乡干整风会议召开  乡干包括粮食、银行、供销、信贷、卫生等部门基层干部。会议内容:学习贯彻地委三级干部会议精神,研究生产大跃进和整风、肃反,进行复式密植技术训练,明确1958年生产大跃进的主要任务。

“大跃进”运动开始  提出“打破常规过春节,苦战十昼夜”,大搞积肥造肥,兴修水利。

四月

2日  县委、县人委制定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的规则  要求达到消灭疾病、人人振奋、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目的。

实行商业机构改革  县商业管理局、国营贸易公司、县供销社合并为铅山县商业局,7月复称铅山县商业管理局。

五月

9日至11日  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李楫舟当选为县长,费荣兴、丁永源当选为副县长,杨德元当选为县人民法院院长。李楫舟、缪敏、雷瑞林、谭春秀当选为出席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2日  县委、县人委作出开展税收工作大跃进的指示  力争五月底实行税收“三无”、“五好”:“三无”指无差错、无偷漏、无拖欠;“五好”指执行政策完成任务好、依靠党政结合中心工作好、共同协助部门关系好、关心生产联系群众好、工作学习劳动生产好。

六月

1日  全县开展社会主义总路线宣传运动月活动  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日  县委、县人委制定《铅山县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纲要草案(1958年至1962年)》  这是全县人民第二个五年期内的奋斗目标,规划提出苦战五年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三年内工业总产值赶上农业总产值。

设立铅山县科学工作委员会  1960年改称为铅山县科学技术委员会,1961年4月机构被精简,1962年12月恢复并改称为县科学工作委员会,1964年复称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23日  成立县农林垦殖局  由原农林水利局林业部分工作和县林业工作站合并组成。

24日  县委作出开采钢铁煤和普遍建立以水电站为中心的小型工业群的指示  对全县钢、铁、煤等资源进行普查;大力推广土法提炼和小型煤窑;县委成立九人钢铁领导小组。总的要求是全年钢铁年产量达100吨至150吨,建煤矿(窑)36个,产煤20000吨。随后开始组织大炼钢铁队伍,在下渠、石塘、篁碧进行建炉试点。

同日  县委作出向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进军的决定   技术革命三年目标是:实现农业、手工业半机械化;实现水利灌溉自流化;农村基本实现水电化;建立以钢铁为主的工业;以水动力站为中心的小型工业群遍地开花;交通运输公路车船化。文化革命三年目标是:8月1日前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一年普及小学,乡乡兴办农业中学、创办高中,三年创办高等学校,五年普及中学教学;一年队队建立农村俱乐部,普及广播网,普及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一年消灭四害、消灭疾病;建立一支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七月

19日  县委、县人委发出上调各乡镇集资资金兴办工厂的通知  上调以后的资金投资方法有两种:短期借款,分期归还,按银行利息标准计算利息;按股计算产值,产品由县统一分配。

桥亭水库建成  该水库座落在虹桥以北,可灌溉农田面积近万亩。

八月

28日  成立人民公社筹备委员会  主任委员崔凤舞,焦仁邦、吕铭渤、李楫舟任副主任委员。10月,全县1镇30乡和134个高级社合并为9个人民公社,即河口镇人民公社、永平人民公社、石塘人民公社、杨村人民公社、陈坊人民公社、福惠人民公社、紫溪人民公社、鹅湖人民公社、汪二人民公社。

九月

2日至6日  县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  铅山县工会联合会复称铅山县总工会,吕铭渤当选为主席。

十月

5日  县编制委员会制定机构编制方案(草案)  原则是继续执行精简节约、少用人多办事的方针;以粮食、钢铁、机械、煤电、交通为调整重点,适当加强这些部门;坚持行政管理机构管理人员比例压低,基层和直接生产部门人员尽量加强的原则。

11日  县委设立书记处  由上级任命书记处第一书记和副书记。第一书记:黄波;第一副书记:崔凤舞;副书记:焦仁邦、吕铭渤、徐天亭。

13日  县委、县人委作出掀起群众性集资储蓄运动支援钢铁生产的指示  提出全民动员,掀起群众性集资储蓄运动;大力开展支援钢铁生产有奖储蓄;动员实物存款;力争收回各项到期贷款及预购定金。

大办“公共食堂”  取消自留地,强调“社员生活集体化”,大办“公共食堂”。至1960年4月,全县共有公共食堂1148个,有71465人在食堂就餐,占全县社员总数的47%。“一平二调”风行,一平指原高级社的财产全部转为公社所有,富社不退,穷社不补;二调指社员自留地等全部调归公社所有,劳动力由公社调配。1961年春,公共食堂全部停办。

中旬  公私合营商业转为国营商业试点工作在河口进行  次年年底,全县公私合营企业和绝大部分合作商店转为国营,一些摊贩小组升为合作商店。

设立县经济计划委员会

县农业局设立  1961年4月并入农业水利局;1962年3月,恢复农业局,同年7月又与县水利局合并为农业水利局;1963年1月,再次恢复农业局。

十一月

15日  县委、县人委发出掀起群众性储蓄集资兴修水利高潮的通知  计划12月29日前完成支援大兴水利储蓄任务50万元。

19日  全县开展共产主义教育运动  要求紧紧围绕工农业生产任务进行;必须自始自终贯彻群众路线;广泛组织宣传力量,成立共产主义教育宣传报告总团、分团、宣传队、宣传组等。

21日  中共铅山县委机关报《铅山报》创刊  该报任务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县委和上级党委重要指示,交流全县各地生产工作经验,反应各时期各地区动态。

21日  全县重点水利工程全面动工  至次年春,全县水利建设任务是:新建灌溉工程680座,其中大小水库198座,渠、坝86处,山、平塘396口。县委决定抽调60%的劳动力投入水库建设重点水利工程要求在12月20日以前全部完成。

30日  全县迎接国庆十周年大放文艺创作卫星誓师大会召开  县委、县人委、河口公社、永平公社、赣剧团等单位向大会作了广泛地组织群众掀起文艺创作高潮的保证,铅山中学以突击两昼夜,完成创作一万零二篇的成绩向大会报喜。

十二月

1日  县委组织部提出今冬明春结合共产主义教育进行整党的意见  要求紧密结合共产主义教育、钢铁生产、兴修水利、冬季农业生产和巩固人民公社等工作进行。时间从10日起至次年1月25日共45天。

22日  全县水利高功效运动突击周广播大会召开  县委第一书记王成旅作了《立即掀起一个突击兴修水利和积肥运动的高潮》的报告,要求从23日至元月3日每人每天平均功效从1.7公方提高到15至20公方,各地兴修水利劳动力不得少于50%,力争元旦前后完成新建和扩建千亩以上的重点工程。

25日  县委农工部提出整顿巩固人民公社的意见  要求进一步开展共产主义教育运动,整顿干部思想作风;搞好以生产、财务、用工等三大计划为中心的经营管理;公社分配制度以实行半供给半工资为适宜;搞好社会福利。

26日至29日  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改选王成旅为主席,补选庞芝轩、祝正祥为副主席。

河口茶场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奖状。

王成旅接任县委第一书记  黄波调离铅山。

同年

旱、涝、雹、虫灾迭起   粮田受灾面积22万余亩,减产主、杂粮4458万斤,倒塌房屋331间,受灾人数53909人,3人因灾情严重外出逃荒。

一九五九年

一月

8日  全县整顿食堂工作现场会在汪二公社桥西食堂召开  县委提出:各地食堂在整顿工作中应做到二整:整顿食堂机构、整顿干部作风;三建:建立食堂管理制度、建立财经制度和清洁卫生制度;一固定:固定服务人员。要求通过整顿做到:吃得饱、吃得好、讲卫生、做到三节约(节约用粮、节约燃料、节约开支)、方便群众。

县委组建革命斗争史编纂组  次年编成初稿。

二月

3日  县委作出人民公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  提出明确生产方针、制定生产计划;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实行“三化”(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民主管理。

4日  县委作出组织全体干部轮流下放当社员和参加体力劳动锻炼的决定  要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和公社大队以上干部,除年老或有病不能参加劳动者以外,每人每年都要离职到人民公社当一个月的社员或到工厂当一个月的工人。24日,第一批下放干部70人(含县级干部6名)分赴各地,其中65人分6组到永平、陈坊、杨林、福惠、汪二、鹅湖等6个公社当社员,5人下放到厂矿当工人。

同日  县委召开全县广播大会   要求全县掀起一个公社大办工业的高潮,县委副书记吕铭渤作了题为《政治挂帅,依靠群众,掀起一个公社大办工业的高潮》的报告。

12日至19日  中共铅山县第二届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听取了《县委工作报告》、《关于我县1958年度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59年度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在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选举王成旅、崔凤舞、宣金堂、安国臣、焦仁邦、徐天亭、吕铭渤、李楫舟、费荣兴、魏亦尧、韩正生、周鸿亭为县委常委;王成旅为书记处第一书记;宣金堂、安国臣为书记;崔凤舞为第一副书记;焦仁邦、徐天亭、吕铭渤为副书记。

23日至26日  全县工业现场会议在石塘召开  会议评选出了出席省首届工业先进单位和先进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会议要求各人民公社按照“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方针,紧密结合整社、备耕,在3月15日以前进一步掀起大办工业的高潮。

26日  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确定今年粮食总产量要保证达到四亿一千万斤,争取四亿八千万斤,其中早稻要保证达到二亿八千万斤。要求全县人民迅速全面地把大跃进推向新高潮。

三月

15日  县人委决定在全县推行十两制市秤  根据广大群众对十六两市秤进行改革的迫切要求,县人委决定从即日起至7月下旬,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十两制市秤”。

20日  县委作出人民公社“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  提出公社管理委员会是公社的统一领导机构;生产大队(原来的高级社)是人民公社组织的基本单位;生产队是人民公社的基层单位;管理区(原来的小乡)是对大队实行分级管理的一个派出机构。

30日  县档案馆成立

四月

8日  成立铅山县科学院  任务是制定全县科学技术研究年度和远景规划;学习各地科技成就;培养科技工作者;对本县发明创造进行鉴定;开展学术研究活动。

22日  县委、县人委作出消灭竹蝗、松毛虫的指示  决定从6月1日起至6月底为消灭竹蝗、松毛虫突击运动月。

五月

11日  县委下发关于农村财贸管理体制问题的通知  指出国家下放给人民公社的商业、粮食、银行、税务等机构的人员、财产一律收回,由国家财贸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国家设在公社的财贸机构实行双重领导。

28日  全县开展党的支部工作“三定五好”运动  “三定”指一定要抓好思想、一定要抓好生产、一定要抓好生活;“五好”指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好、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好、巩固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好、积极慎重发展党员工作做的好、党员个个达到“十有”好。

六月

21日  县人委作出大力发展家禽家畜生产、充分利用自留地的有关规定  允许社员私人喂养家禽家畜;恢复自留地制度;鼓励社员把房前、村旁零星闲散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房前屋后零星树木归还社员私有。

取消兵役局   保留人武部。

七月

6日  增设永平镇人民公社  永平镇从永平公社划出。

11日  县委、县人委制定《铅山县1959年至1960年农村粮食分配管理办法(草案)》  实行“以人定量、计划到户、节约用粮、集体保管、自行安排、分月付粮、节约归户、超量不补”的分配管理原则。

28日  县委作出贯彻执行拘留权收归县委的程序意见  提出在农村一律停止治安管理处罚罚款;治安拘留权收回到县,对需要拘留的治安犯,应先报材料经县委批准裁决后方能执行拘留。

县直单位300余名干部下乡参加“双抢”运动

八月

24日  全国灭蝗参观检查团来铅  由中央农林垦殖部组织的全国灭蝗参观检查团参观检查了陈坊、杨村两公社的灭蝗工作。

九月

6日至10日  县政协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王成旅当选为主席,庞芝轩、祝正祥、邬秋兰当选为副主席。

十月

1日  十年巨变国庆展览会在河口展出  为庆祝国庆十周年,全县十年巨变国庆展览会在河口展出。该展览会共设综合、工业、农业、财贸、文教卫生、军事政法、社会福利、党群馆等8个展览馆。

9日  全县水利工作会议召开  费荣兴作了《再鼓干劲  乘胜前进  掀起水利建设新高潮》的总结报告。

16日  铅山县政治学校成立  第一期于本月20日开学,任务是帮助资产阶级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学习政治理论、时事政策,提高认识、加强改造。

21日  县首届一次佛教界人士座谈会召开  会议期间学习了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与公报,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以及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关于西藏问题的决议等文件。

25日  全县开展党内“反右倾”运动  从即日起至次年2月10日结束。参加运动的单位46个,党员干部468人,其中20人受到批判斗争;非党员干部1035人,其中6人受到批判。运动后期,被撤职下放劳动3人,降职2人,党内警告3人。

31日 《铅山报》停刊  根据上级党委指示,经县委研究决定创办“铅山工作”,作为县委机关刊物。

十一月

4日  县委、县人委作出鼓足干劲继续大兴水利的指示  原则是“因地制宜、水库为主、小型为主、多种多样、合理布局”。

12日  县委组织部提出今冬明春结合整社进行整党的意见  着重解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斗争问题,彻底粉碎非难人民公社、非难大跃进、非难总路线的错误言论。

中旬  全县第一次科学技术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内容:总结交流科研工作和群众创造发明,研究布置1960年科技工作计划,表扬奖励技术革新先进人物。

30日  县委制定开展安全运动工作计划  以反新“五害”为中心深入开展安全运动。新“五害”指火灾、爆炸、中毒、交通肇事、工伤事故。

十二月

8日  全县英模大会召开  王成旅作了《认清有利形势  总结增产经验  为实现1960年生产继续全面大跃进而斗争》的报告。

28日  第三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会议改选了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县人民法院院长。费荣兴当选为县长,张绍臣为副县长,任承来当选为县人民法院院长。

同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授予铅山“灭蝗先进县”奖旗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