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人《墨梅图卷》因本幅仅有“岩叟”二字款识,对于此卷作者的认定有“王岩叟”“宋伯仁”“何梦桂”诸说。籍借鉴藏印和跋文内容可知现存本幅与拖尾跋文并无对应关系,跋文当为剪裱移配。缕析诸说之疑爬梳文献可知《墨梅图卷》隐款所署“岩叟”二字当指南宋文士傅岩叟,傅岩叟晚年归隐于信州铅山乡里卜筑阁堂,种梅咏梅,与同时期隐居铅山一带的稼轩辛弃疾、克斋陈文蔚交好,常与上饶文士们酬唱雅集,书咏和乐。
图一 《墨梅图卷》(局部),绢本水墨,纵 19 厘米, 横 112.9 厘米, 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
现收藏于美国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的绢本《墨梅图卷》,本幅纵19厘米,横112.9厘米(图一)。画面所绘寒梅盛放,老梅新枝伸展铺洒,穿插挪让疏密有致。笔法丰富多样,老干用篆籀之法勾勒皴擦,新枝用笔清丽细腻生动,出枝处似行草笔法飞动肯定;花瓣正反欹侧形态各异,淡墨勾线,湿笔重墨点花托,细笔长锋勾花蕊,淡墨罩染背景烘托花瓣,后用焦墨点苔醒画。画面本幅共钤有明清两代袁忠彻、安国、项元汴、李日华、李肇亨、梁清标、乾隆、嘉庆皇帝等人的鉴藏印章39枚。卷后有三则跋文、一则题记,分别为无款识跋《题友人梅花图》,明代诗人乌斯道与金湜的诗文跋各一,跋末为明代收藏家项元汴两行墨书收藏题记。《墨梅图卷》在明代汪砢玉《珊瑚网》,清代孙岳颁《佩文斋书画谱》、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中皆有辑录。此卷原为清代内府庋藏,清宫书画散佚之后《墨梅图卷》弆藏不明 , 后辗转为纽约福岛公司购得,1931年入藏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亚洲艺术部。
一、《墨梅图卷》作者诸说
《墨梅图卷》画面本幅老梅主枝干存篆意隶书款识“岩叟”二字(图二),应为作者名号,因未标明姓氏,因此对于此卷的作者认定争议颇多。
现存《墨梅图卷》卷首有清初鉴藏家梁清标的墨迹题签,上书“北宋王岩叟梅花,棠村珍赏”。因此有观点认为此卷作者应为北宋王岩叟。清人王士祯等人曾沿用此说 :“丁巳秋,嘉禾友人携示《宋李公芾手札》六通,云李君实太仆所藏也……又《王岩叟画梅》一卷,有‘南昌袁氏家藏珍玩子孙永保印’、‘忠彻’印,后有四明乌斯道十二绝句。”[1]第二种观点推测《墨梅图卷》作者可能与南宋花鸟画家宋伯仁有关。《海外藏历代中国名画·南宋卷》一书持此说。“宋伯仁以善画梅著称,号雪岩,有《梅花喜神谱》。此图与之多有暗合,是否为宋伯仁之作,尚待考证。”[2]第三种观点认为此卷作者应为南宋画家何梦桂。研究者吴秋野在《〈墨梅图〉卷作者考》一文中,翔实分析了跋文《题友人梅花卷》的诗作内容,认为本幅后的无款识跋文应为宋末元初词人周密所作。周密与何梦桂相熟,因何梦桂字“岩叟”,因此此作中墨书款识“岩叟”二字当指南宋词人何梦桂。
图二 《墨梅图卷》篆意隶书款识“岩叟”二字
后世鉴藏者在表述此卷作者时亦有直接沿用“岩叟”二字的情况。如明代收藏家项元汴在《墨梅图卷》卷末收藏题记中记述 :“岩叟《墨梅》,墨林主人项元汴家藏幽赏。用价口两,得于无锡安氏,隆庆三年秋八月朔日记”[3];明人汪砢玉在《珊瑚网》中“岩叟《梅花图》并诗,香满罗帏疑不消,笛声吹断夜迢迢……”[4]皆未考证“岩叟”姓氏。
二、诸说之疑
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墨梅图卷》作者非北宋王岩叟一说已经被学界一致认同。概括汇总缘由如次:其一,《宋史》中记载王岩叟为北宋朝室重臣,曾任监察御史、吏部侍郎、开封府知府、起居舍人、右丞相等要职,但均未言及其工善绘事;其二,现存王岩叟所 书尺牍《起居帖》[5]《与知府安抚左丞资政札》《与给事淳夫侍讲札》等墨迹书风,皆为结体谨严,运笔敛收的行楷书体,与《墨梅图卷》本幅款识中篆意隶书“岩叟”二字风格相去甚远;其三,从绘画风格的类型学角度来看,佛利尔美术馆所藏《墨梅图卷》与北宋花鸟画的绘画风格和技法特点相迥,“从画风上看,不似北宋”[6]。清代中期之后,《墨梅图卷》继藏者们并未接受此卷作者为北宋王岩叟的观点。孙岳颁与卞永誉在收录此作时,对于梁清标认为此卷作者为北宋王岩叟一说持否定态度。《佩文斋书画谱》辑录此件作品时,隐去姓氏沿用画面本幅款识直接称“岩叟《梅花图》”[7]。《式古堂书画汇考》中亦称“岩叟《梅花图并诗卷》,卷中尚有探梅、观梅、嚼梅、梦梅、画梅、折梅、落梅诸作失录……”[8]。
第二种说法推测《墨梅图卷》作者可能与南宋画家宋伯仁有关。一是因为宋伯仁字器之,曾用别号“雪岩”“雪岩耕田夫”“老岩”等,与“岩叟”二字字义相近;二是宋伯仁喜梅且有《梅花喜神谱》传世。查阅史料可知,现存《梅花喜神谱》是否为南宋宋伯仁所作学界争议较大。宋伯仁的生平资料史籍记载较少,宋元明三代公私书目皆未载《梅花喜神谱》,直到清代,方有藏书家钱曾(1629-1701)在其著述中收编辑录。清代金石学家阮元对此即有所疑:“《梅花喜神谱》二卷提要,宋伯仁撰,伯仁字器之,湖州人,所著有《西塍集》一卷,《四库全书》已著录。此书(指《梅花喜神谱》)《宋史·艺文志》及诸家书目皆不载,唯钱曾《述古堂书目》中有之。”[9]以《梅花喜神谱》及南宋画家宋伯仁的别号“雪岩”探讨与《墨梅图卷》款识中“岩叟”二字的相关性,稍显牵强。
第三种观点认为《墨梅图卷》的作者为南宋词人何梦桂,《〈墨梅图〉卷作者考》一文中的论断大抵基于三点:一是《墨梅图卷》卷后无款识跋文《题友人梅花卷》(图三)诗作文字内容与史载明代王璲所作文字有所出入,
图三 《墨梅图卷》卷尾《题友人梅花卷》
作者应该是宋人周密所作;周密虽祖籍山东,却久居吴兴弁山,诗中首句“我家家在吴山住”更符合周密的情况。诗中所言及“萧斋”,即为周密中年自号“萧斋”。二是明初的政治文化背景对于文人士大夫而言,并不适合在诗词中表现归隐之意。“明初对待士人的政策十分严酷,尤其反对隐逸,所谓‘野无遗贤’,甚至出现过文人不出仕则被杀头的极端事件。在这样的严政下,谁还敢言隐归 ? 而这首诗恰恰通篇表达一种向往自由,摆脱世宦的情绪。”[10]三是周密与词人何梦桂交熟,何梦桂又号“岩叟”,因此《题友人梅花卷》题目中所言的“友人”,即是何梦桂。“总之,从现在的史料来看,这卷梅花图的作者是南宋词人何梦桂,画后跋诗《题友人梅花图》卷的原作者是词人、书画鉴 赏收藏家周密,其《题友人梅花图》诗应写在1274年至1279年南宋灭亡期间,即何梦桂在杭州任监察御史的时候,而这卷梅花图,何也应该作于此期间或稍早时候。至于这处题跋,是不是周密的书迹,则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11] 基于以上论述,吴文认为《题友人梅花卷》的作者应该是周密,进而推论《墨梅图卷》的作者为南宋词人“何岩叟”何梦桂。此说不可遽信。缘由有四 :
其一,周密为宋元之交的词人,其祖上“世为齐人,居历山下,或居华不注之阳”[12],南宋时期流寓于两浙,入元隐居不仕。周密一生虽未曾踏入齐地,但在他的诗文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宋室南渡之后士夫后裔对北方故地的眷恋之情。“(周密)先公尝言:吾虽居吴,心未尝一饭不在齐地,岂其子孙遂忘齐哉?”[13]周密常署“山东伧父”“华不注山人”“齐人周密”“历山周密”等号,从其所著《齐东野语》一书书名“齐东”二字亦可窥见一斑,这些别号皆为周密祖籍身份的强调与认同。
《题友人梅花卷》中的“萧斋”二字指意并非斋号名,“萧斋”也并非周密的斋号。如若细细品读体味《题友人梅花卷》诗境,“萧斋冻雨檐花落,纸帐夜寒灯影薄”两句中的“萧斋”并非特指斋号。通过诗中“冻雨”“夜寒”“檐花落”“灯影薄”等语汇的意象描写不难看出,此处“萧斋”二字应是作者对自己书斋萧疏寂寥境况的形容,与斋号名并不相关。“萧斋”也并非周密的别号,而是清人的误刊。研究词人谱牒学的学者夏承焘先生在《唐宋词人年谱》一书中周草窗(周密)条目下对此勘误:“《宋诗纪事》八十、《绝妙好词笺》七,皆谓草窗(周密)又号‘萧斋’,今案‘萧斋’乃草窗(周密)父晋(周晋)之字。陆行直《词旨警句》条,引‘一砚梨花雨’句,注‘周萧斋《绛唇》’。考词乃晋(周晋)作,见《绝妙好词》卷三。晋(周晋)字啸斋,‘萧’、‘啸’同音,非草窗(周密)字。”[14]《宋诗纪事》与《绝妙好词笺》皆为清人所著,清代之前的典籍中,未有周密别号“萧斋”的文献。周密之父周晋字“啸斋”,后人混淆了“啸斋”与“萧斋”,将周晋的“啸斋”张冠李戴为周密的别号。
其二,从诗文内容上来看,《墨梅图卷》卷后墨书《题友人梅花卷》与史载明代王璲所作《题梅花卷为顾御史赋》仅有四字出入,分别出现在全诗 23、24、27句 :“我家家在吴山住,路入梅花最深处;天空岁晚雪纷飞,绕屋寒香千万树;花时日日醉花边,酒醒长吟花下眠;听到翠禽啼欲断,任教明月照青天;自从游宦京华久,梦绕花前与花后;故山花发想依然,何逊才华已非旧;霜台御史绣衣人,藏得横斜水面真;一幅齐纨裁皎雪,笔端浑是玉精神;萧斋冻雨檐花落,纸帐夜寒灯影薄;恍然相对似还家,春信依稀生绿萼;绿萼春生日渐多,故山(山中)[15]归计尚蹉跎;玉堂日赐(醉)宫壶酒,其奈梅花似雪何;何当便赴看花约,莫待江(霜)天吹晓角;诗成却向画中题,酒熟空思花下酌。”此四字差别不足以影响整篇文意的理解,应是传抄中的不同版本或笔误,依此四字之别,判断源自明代政治环境的窘迫,稍显解读过度。
其三,从书法风格角度分析,《题友人梅花卷》题跋书法亦不太可能为周密所书。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颜真卿《祭侄文稿》卷后皆有周密所书墨迹观跋,周密行楷小字结字中宫紧收,撇捺舒展呈放射状,单字重心趋稳少欹侧;用笔谨严敛收,横竖笔画粗细对比明显。《题友人梅花卷》章法上行气连贯,避让有致,用笔洒脱肯定,结体以小草为主亦保留了部分章草结字与波磔笔法,浓墨厚重,淡墨空灵,墨色浓淡对比强烈,符合明代早期书风的时代特征。明代早期书坛以“三宋”影响为显,其中宋克善作章草古意盎然,沈粲长于草书笔法连绵。《题友人梅花卷》书法风格与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沈粲《草书千字文》在时代特征上有相似之处,应为明代早期文人书家钞录王璲的诗句。
其四,《墨梅图卷》后的无款识《题友人梅花卷》 跋文并不能证明与画卷本幅相关, 更不能说明创作时间与画面本幅大体一致。《墨梅图卷》本幅钤有39枚鉴藏印,钤盖时间较早者为明初袁忠彻“南昌袁氏家藏珍玩子孙永保”“忠彻”两枚 朱文印,此二印并未在拖尾跋文中复钤。从跋文书写内容来看,《题友人梅花卷》、乌斯道与金湜所题仅是咏梅抒怀一类的诗文,无只言片语论及《墨梅图卷》的作者及画面内容,亦未品评褒抑画法优劣,题跋诗文内容与《墨梅图卷》本幅并无关联之处,现存拖尾跋文应是他处剪裱补配而成。
三、 另一种可能性
《墨梅图卷》中款识“岩叟”二字,究竟为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认为“岩叟”很有可能与南宋文士傅岩叟相关。关于傅岩叟的家族世衍,公私史籍失载,傅岩叟亦未有诗文辞赋传世,但在与之交往的友士诗文中记载了有关傅岩叟书绘交游的零星史料,藉此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傅岩叟的基本信息:傅岩叟,名为栋,信州上饶铅山双溪人,曾在鄂州州学讲学,中晚年之后归隐于上饶铅山一代乡里卜筑阁堂,种梅咏梅。
傅岩叟的生平文献,其好友南宋文人陈文蔚诗文中曾辑录 :“岩叟名为栋,尝为鄂州州学讲书”[16];“铅山傅岩叟,幼亲师学肄儒业,抱负不凡,壮而欲行爱人利物之志……”[17];“岩叟虽无轩冕之荣,开径延宾,竹深荷净,暇时胜日,饮酒赋诗,自适其适,不知有王公之贵,岂非忧人之忧,故能乐已之乐”[18]。
傅岩叟与同时期隐居信州铅山一带的稼轩辛弃疾、克斋陈文蔚交好,常与上饶文士们酬唱雅集,题咏和乐。有关傅岩叟的交游文献以辛弃疾和陈文蔚的诗文记载居多。淳熙八年(1181年),力主抗金的辛弃疾被弹劾谪居于信州上饶,与文士墨客常会于鹅湖。宋人陈思《稼轩先生年谱》记载 :“庆元二年丙辰,五十七岁,所居毁于火,徙居铅山县,期思市瓜山之下。”[19]辛弃疾从庆元二年(1196年)因所居失火至1207年去世,期间一直寓居铅山,辛弃疾诗词中最早言及傅岩叟的时间亦是1196年,很有可能傅岩叟辛弃疾二人于此年相识,兹始辛弃疾的诗词中出现大量与傅岩叟唱和的内容。
通过辛弃疾与陈文蔚在其诗词中的描述可知:傅岩叟亦隐居上饶铅山,家中筑阁名曰 “悠然阁”,设堂曰“香月堂”。“悠然阁”中植有百年古梅,在与友人的唱和雅集活动中数次以此古梅为题。傅岩叟亦有以梅为主题创作的诗词作品比德梅品。如辛弃疾《和傅岩叟梅花二首·其一》“月淡黄昏欲雪时,小窗犹欠岁寒枝;暗香疏影无人处,唯有西湖处士知”;《和傅岩叟梅花二首·其二》“灵均恨不与同时,欲把幽香赠一枝;堪入离骚文字不,当年何事未相知”。从雅集唱和的一般流程来看,应是先有傅岩叟作题梅诗,辛弃疾随之吟咏以和。惜傅岩叟咏梅诗词无一首传今,我们仅能从辛弃疾和陈文蔚的和题中窥得一二。再如“《念奴娇·其三》余既为傅岩叟两梅赋词,傅君用席上有诗云 :‘家有四古梅,今百年矣,未有以品题,乞援香月堂例’。欣然许之,且用前遍体制戏赋。”辛弃疾在这首《念奴娇》题记中注明,自己是在傅岩叟“悠然阁”得知傅家有古梅四株已逾百年矣,愿求名士品题词赋,故辛弃疾欣然而作《念奴娇》词赋百年古梅树。陈文蔚亦有“《赋岩叟香月堂两梅》,双梅在岩叟家香月堂,清古可爱,昌甫每与稼轩同领略之,柱为稼轩题”[20]。
关于傅岩叟的书法,有两则史料值得关注:一是同乡文人陈文蔚《克斋集》卷一二记载:宝庆二年(1226 年),傅岩叟为陈文蔚父篆写墓志盖并书讳:“先君讳邦献,字叔举,信 州上饶人……不肖孤文蔚泣血书,双溪傅为栋篆盖并书讳。”[21]此则文献记载了傅岩叟为陈邦献篆写墓志盖及书名讳的信息。墓志一般由墓志铭和墓志盖两部分组成,墓志铭记录墓主人家世生平、德行操守、为官履历、夫人子嗣以及赞誉颂词等内容,宋代常见使用楷书、行书诸书体;墓志盖为了突显正式庄重,常用篆书书体。陈文蔚记述中“篆盖”二字即为用篆书书体书写墓志盖志文之意。墓志书丹是一件极为庄重的事情,必惟翰墨名手与德行劭正者方能为之,能为陈文蔚父书丹墓志并篆盖,说明傅岩叟善为篆籀之法,此时在上饶一带已经颇享书名。第二则史料是《克斋集》卷一七中的记载:“乘兴联翩渡小溪,轻车不怕日斜;拟来古寺观新扁,且向山斋读旧题;茅屋起烟归路暝,秋云阁雨暮天低;人生适意惟行乐,不较毫芒宠辱齐。华严寺有岩叟新篆山斋旧题,乃文蔚和岩叟词,尚留壁间屈指十年矣。”[22]文中记述了傅岩叟与陈文蔚二人渡溪进山赴华严寺,见到十年前二人的题壁词的感叹。“新篆山斋旧题”句中的“新篆”二字,值得细究。释通上下文文意可知,“新篆”并非新作篆书,而是篆书新体,即傅岩叟对于传统意义上篆书的变体。一般意义上讲,“篆尚婉而通”,结体多以纵向取势。傅岩叟之“新篆”应该与之有别。佛利尔美术馆藏《墨梅图卷》款识中的篆隶笔意相间的“岩叟”二字,亦是“新篆”中一个多样化类别之一。陈文蔚父《陈邦献墓志》未见出土,山斋题壁书也早已漫漶泯灭不传,此种“新篆”具有何等风格样态,是否与“岩叟”二字风格一致,未有图像实证不可遽论。“岩叟”二字很有可能为傅岩叟所书,墨梅亦极有可能为其所画,实证此论尚需期待新图像文献史料的出现。
四结语
美国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所藏《墨梅图卷》是南宋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花鸟画作品之一。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明晰:对于此卷作者的认定,从“王岩叟”“宋伯仁”到“何梦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这些观点都有独特的视角和新意,但综合目前的文献史料来看,诸观点都存有较为明显的错讹。从辛弃疾、陈文蔚等人的交游唱和文献中可知,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存在,《墨梅图卷》的作者极有可能为南宋文士“傅岩叟”。
注释/参考资料:
[1](清)王士禛:《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87年,第281页。
[2][6]李凇:《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三卷·南宋》,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第177页。
[3]项元汴的书画收藏常在拖尾轴处题记记录此作来源及所购花费,目前所存项元汴鉴藏作品关于金额花费具体数额处多有涂修,此处数额亦已擦洗去除。
[4](明)汪呵玉:《珊瑚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581页。
[5]法书《起居帖》现多称为《秋暑帖》。笔者认为帖名以《起居帖》为宜,手札类书法作品 的命名,一般选取书札中起首之字作为作品 题名,以示区分,若起首字字义不明,方采 用书信中言及的主要事项来命名。清人吴其 贞在《书画记》卷四中亦记:“岩叟《起居帖》,书法老健纸墨尚佳。”
[7](清)孙岳颁:《佩文斋书画谱》卷一百,历代鉴藏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1757页。
[9](清)阮元:《揅经室集·外集》,中华书局,1993年,第1197页。
[9](清)阮元:《揅经室集·外集》,中华书局,1993年,第1197页。
[10] 吴秋野:《〈墨梅图〉卷作者考》,《荣宝斋》2018第7期。
[11]同[10],第121页。
[12](元)周密:《齐东野语•自序》,中华书局,1983年,第4页。
[13](元)戴表元:《齐东野语•序》,中华书局,1983年,第3页。
[14]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周草窗年谱》,中华书局,1961年,第315页。
[15]括号内文字为《墨梅图卷》后行草书跋文《题友人梅花图卷》中书写文字内容。
[16][17][18][20](宋)陈文蔚:《克斋集》卷一O ,《傅讲书生祠堂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宋)陈思:《稼轩先生年谱》,民国辽海丛书本,第36页。
[21](宋)陈文蔚:《克斋集卷一二,《先君竹林居士圹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2](宋)陈文蔚:《克斋集》卷一七,《节后赴傅岩叟之招,望日同游栖隐菴华严寺呈岩叟及同游者》,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本文原载《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