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求知所
编辑|历史求知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朝鲜半岛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美国军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队之间的对抗愈发激烈。
在朝鲜政府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他们向中国政府发出了援助请求。
经过审慎地考量,中国政府作出了支援朝鲜的决定,并立即调派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半岛执行任务。
这一决策得到了毛主席的坚定支持,他相信这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和平的重要举措。在这一历史时刻,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也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志愿军,准备与战友们并肩作战。
尽管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对此表示担忧,认为战争的残酷性可能会给毛岸英带来危险,但毛岸英本人和毛主席都坚持这一决定。
毛主席的态度是:“谁叫他是毛主席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这句话体现了毛主席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儿子的期望和信任。
毛岸英作为翻译和机要秘书,于1950年10月19日在彭德怀将军的领导下进入朝鲜,参与了战斗。
不幸的是,毛岸英在1950年11月25日的一次战斗行动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的英勇献身,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历史上一段令人痛心的回忆。
后来不禁有人发出疑问,既然毛主席都带头让儿子上战场了,那为何十大元帅的孩子们都没去朝鲜战场呢?
«——【·毛岸英·】——»
在公开的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得悉毛主席家族为国家的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在毛主席众多亲人中,毛岸英的经历尤为坎坷,他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其特殊的身份而变得顺遂,反而充满了曲折与挑战。
1922年10月24日,毛主席与杨开慧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毛岸英,当时毛主席29岁。
随后,他们的家庭又添了两位男孩,分别是毛岸青和毛岸龙,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声笑语。尽管毛主席忙于革命工作,经常需要四处奔波,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显得尤为珍贵。
毛岸英才8岁时,他的母亲杨开慧遭遇不幸,被捕并关押,而毛岸英自己也随之被关进了监狱。
在母亲杨开慧英勇就义之后,得益于地下党组织的细致安排,毛岸英连同他的两位弟弟安全地转移到了上海,躲避追捕。然而,随着地下党组织的遭受破坏,毛岸英兄弟失去了依靠,开始在上海的街头流浪。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毛岸英体验了各种艰辛的工作:他做过学徒工,拾过废弃的物品,售卖过报纸,还曾推过人力车以维持生计。
直到1936年,情况才有所好转,毛岸英和他的弟弟毛岸青得到了前往苏联继续学业的机会。
在某次访谈中,刘思齐回忆起她和丈夫毛岸英一起观赏电影《三毛流浪记》的往事。
她描述说:“婚后不久,岸英带我去西四的胜利影院观赏了《三毛流浪记》。影片的情节深刻地引起了他的共鸣,使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影院的观众都已散去,他依然沉浸在影片的情感之中。他八岁那年,母亲被残忍杀害,他在母亲被带走的最后一刻紧紧抱住她的腿,深知这是永别。
他和弟弟在上海颠沛流离的日子与三毛的经历颇为相似,三毛所经历的苦难他也一一尝遍。不同的是,他从未成为资本家的养子,也从未有过偷窃的行为。”
在1946年,毛岸英结束了他在海外的漫长岁月,回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当时,尽管身体状况不佳,毛主席还是亲自到机场迎接儿子,这对多年未见的父子终于重逢。
根据与毛主席亲近的老同志们的回忆,这次父子团聚显著地改善了毛主席的情绪和身体状况。
毛岸英回国后,他没有选择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学历去谋求高位,而是遵循父亲的教诲,严格要求自己,深入基层,与劳动人民一同劳作和生活,体现了他坚定的信仰和对人民深深的情感。
«——【·父与子·】——»
在众多的文献和影像资料里,毛岸英被塑造为一个深谙父亲心意、顺从而孝顺的形象。但在现实生活中,毛岸英也曾因一桩事情而与父亲发生了意见分歧。
在中央机关从陕北、晋西北迁移至晋察冀边区的西柏坡之后,毛岸英在参与农村土地改革的过程中,与刘谦初之女刘思齐渐生情愫。
毛岸英,即将迈入25岁,在确立恋爱关系后,急切希望尽早完成婚姻大事,于是向父亲提出了结婚的打算。然而,当毛主席得悉刘思齐尚不足法定结婚年龄两个月时,他驳回了毛岸英的结婚请求。
毛岸英对父亲的这一决定感到困惑,他一直遵从父亲的指导,但在婚姻问题上,他认为许多人未达法定年龄便结婚,为何自己却受到限制?
毛主席则以几乎是“吼”的语气回应他:“你身为毛主席的儿子,难道不遵守我们的纪律吗?我再强调一遍,刘思齐未到适婚年龄,你们就不能结婚!”
短短几周之后,毛主席在乡间漫步时,偶然遇到了正从附近村落返回的毛岸英。尽管毛岸英有意回避,毛主席却出声将他留住。
“不要躲避我,关于结婚的事你考虑清楚了吗?”
“我明白了,我的想法不对。”毛岸英低头认错。直到1949年11月15日,毛岸英与刘思齐才举行了婚礼,距离他们最初提出结婚请求已过去两年。
婚礼当晚,毛主席在菊香书屋的西侧房间准备了简单的宴席,邀请了邓颖超、周恩来、蔡畅、李富春等亲友共聚。
作为结婚礼物,毛主席送给儿子一件呢子大衣,这件大衣是抗战胜利后毛主席前往重庆谈判时定制的,也是他最珍贵的衣物之一,充分体现了他对儿子深沉的爱意。
婚后,毛岸英与刘思齐的生活充满了温馨与和谐。只要他们身处北京,每逢周末,毛岸英都会携同刘思齐前往中南海拜访父亲。
这段时光或许是毛岸英一生中最为幸福和平静的岁月。有刘思齐这位美丽而温柔的伴侣相伴,加上与父亲之间和睦的关系,生活显得格外美满。
然而,这份幸福并未持续太长时间,随着战争的爆发,毛岸英的命运再次发生了改变。
«——【·青山处处埋忠骨·】——»
1950年,当中国决定派遣军队支援朝鲜时,毛岸英立刻提交了参战申请,并在毛主席的支持下,以一名普通战士的身份前往朝鲜,为国家的安全和荣誉而战。
得益于在苏联学习的十年经历,毛岸英精通俄语,因而在志愿军中担任俄语翻译及秘书的职责,主要负责协调苏联顾问与志愿军司令部之间的沟通。
仅一个月后的11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第二次大规模战役阶段。
在此期间,美军根据侦察情报注意到大榆洞区域的无线电信号异常活跃,便推测这一地带很可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重要指挥部所在地。
于是,美国军队派遣了四架野马式战斗轰炸机飞临该区域,实施了轰炸行动,投下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弹。
在战斗指挥部工作的毛岸英以及机要参谋高瑞欣,因未能及时逃离,不幸在空袭中牺牲。
毛岸英,作为毛主席的长子,是第一个志愿加入志愿军的人。他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英勇牺牲,这一突发事件令人痛惜和震惊。
毛岸英的童年历经波折,且英年早逝,毛主席对他的儿子始终怀有深深的愧疚之情。毛岸英的牺牲让毛主席深感痛惜,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在怀念儿子。
然而,毛主席从未对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因为他坚信,作为领导者,如果自己都不让儿子上战场,又怎能要求其他人的儿子去呢?
在1954年1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挥部发电向毛主席请示,是否应将毛岸英的遗骸运回北京。毛主席以简明而深刻地回应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因此,毛岸英的遗骨便与其他众多志愿军烈士一样,永久地安息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到了1990年,在中央警卫局对毛主席遗留物品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在仓库的一个柜子底层意外发现了一些衣物。
这些衣物极其普通,但被折叠得非常整齐。这些物品中包括了两件衬衫、一双袜子、一顶军帽以及一条毛巾,它们看起来颇为陈旧,显而易见是经过了长时间的保存。
众所周知,毛主席一向生活简朴,对个人物品并不过分关注。然而,这些衣物却与众不同,它们是毛岸英的遗物,被毛主席默默地保存了26年之久。
按照湖南韶山的传统习俗,逝者的物品通常会被焚烧或转赠他人,以避免亲人因物品而悲伤,并不鼓励保存遗物。
这些衣物的保存,既非传统风俗,也非一般习惯。它们的存在,反映了毛主席对已故儿子深沉的思念,这份思念被默默地埋藏在心底。
毛主席必须面对儿子不再回来的现实,而在他心中,对毛岸英的愧疚是无尽的。从童年的流离失所到短暂的团聚,再到永久的别离,这一切对毛主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每当夜深人静,毛主席是否会像所有失去子女的父亲一样,拿出这些衣物,轻轻地抚摸它们?
我们无从知晓,不敢深究,也不忍心去想象。这些衣物,成为了毛主席对儿子思念的象征,静静地诉说着一位父亲内心深处的情感。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更疑惑,为何毛主席在失去众多亲人后,还亲自把儿子送上战场,那十大元帅的孩子为什么没有一个出现在战场上呢?
«——【·十大元帅孩子情况·】——»
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际,中国的十大元帅中有几位的子女并未参与志愿军,原因各异。
朱德的独子朱琦,生于1916年,战争爆发时34岁。朱琦的早年经历充满了波折,他在年幼时失去了母亲的庇护,而他的父亲朱德则全身心投入革命活动,无法常伴左右。
在动荡的岁月中,朱琦甚至一度被国民党方面征召为壮丁,吃尽了苦头。
在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背景下,周恩来找到了他,并将他安全带回了延安。朱琦在抗日战争中不幸腿部受伤,导致残疾,不得不离开部队,转而在天津铁路局从事基层工作。
因此,当朝鲜战争爆发时,朱琦因伤退役,未能再次参军。
彭德怀虽然经历了两次婚姻,但并未有自己的孩子。林彪与叶群所生的儿子林立果,于1945年出生,在朝鲜战争开始时,他的年龄仅为5岁,自然不可能加入战斗行动。
刘伯承元帅一家
刘伯承的三个儿子中,长子刘太行1939年出生,战争爆发时11岁,二儿子刘蒙和三儿子刘太迟分别出生于1952年和1954年,当时还未出生。
贺龙元帅独生子名为贺鹏飞,他于1946年出生,在朝鲜战争打响之际,他尚只是一个4岁的幼童。
陈毅元帅共有三位儿子,其中最年长的陈昊苏生于1942年,次子陈丹淮来到世间是在1943年,而三子陈小鲁则是1946年出生。
在朝鲜战争爆发的那个时期,他们都还是未成年的孩子,尚未达到能够参与战斗的年龄。
罗荣桓元帅的独生子名为罗东进,他出生于1939年,在朝鲜战争爆发之时,他的年纪仅为11岁,所以无法加入志愿军。
徐向前元帅一家
徐向前元帅的独生子徐小岩,1947才出生,因此在朝鲜战争期间尚属年幼,同样无法参军
聂荣臻无子,仅有一女,名为聂力,1930年诞生。在战争爆发之际,她正投身于学业之中,后续成长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女性中将。
叶剑英的三个儿子中,长子叶选平1924年出生,当时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学习,之后在沈阳第一机床厂工作,未参军。
次子叶选宁1938年出生,当时12岁;三子叶选廉1952年出生,自然也不能参战。
以上,就是十大元帅儿子的情况。在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时,除了没孩子的,大多数元帅的孩子年龄很小。少数几个成年的也因学业或身体原因,无缘参加。
参考资料:
共青团中央:“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共青团中央:毛岸英牺牲细节!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