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八路军平原游击战:凹道战术,让日军望而生畏

关河有五十州 2024-11-25 13:36:33

在八路军成功地将敌后根据地由晋察冀、冀鲁豫等山区根据地,拓展至冀中、冀南等平原根据地后,两区域根据地逐渐形成了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的关系:平原不仅为山区提供粮食、兵员补充以及财力支持,而且由于靠近敌腹心,还能够对敌人造成比山区根据地更大的威胁;山区易守难攻,打游击更具优势,平原到了艰苦的时候,八路军就可以往山区转移。

从这个意义上说,山区可以看作是平原的后方,平原可以看作是山区的前方,只有前方巩固,后方才能无忧,平原作战因此逐渐成为决定敌后抗战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日军拥有机械化部队,在平原上优势明显,在他们大举进攻根据地时,经常可以对根据地进行快速围攻与“扫荡”。相比之下,八路军的机动能力较弱,在平原上又缺乏山区那样易守难攻的地形优势,能够用于隐蔽和防御的自然屏障,只有村庄和青纱帐——从最早冀南的香城固诱伏战,到冀中最经典的齐会战斗,八路军都是利用村庄及周边的一些特殊地形做文章,但村庄在平原上十分显眼,敌人易于防范,也易于攻击,而青纱帐仅在夏秋季节才有,秋收以后,田里只剩下光秃秃的麦茬,广阔的平原上,几公里外就能看到人影,根本没处躲藏。

地形不利,可以改造,凹道及凹道由此应运而生。凹道也称交通沟、“抗日沟”,是人们按照必要的交通宽度,沿着道路挖出来的凹沟,其深度以能隐蔽人的身体为限,做到既能阻滞敌人的一切车辆包括骑兵,同时又不会妨碍百姓的交通。

从1938年秋开始,冀中、冀南一边平毁日伪军搞的封锁沟,一边大挖“抗日沟”,据不完全统计,冀中所挖凹道的总长有三万六千公里,冀南则达到了六万公里。到了最后,所有大车道都变成了凹道,凹道如同蜘蛛网一般,密布于整个河北平原。一名敌后记者在看过之后,忍不住赞叹:“这与秦始皇的万里长城,以伟业论,可谓前后媲美。”

凹道作为平原地区的一种重要防御工事,直接孕育了平原游击战中的凹道战术,冀中区著名的村落防御战——神堂战斗,就是运用凹道战术取胜的一个经典范例。

《神堂战斗1》,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明日分解

(本故事因字数较多,只能每日连载。如您希望一次性看完,亦可累积数日阅读。纯为以文会友,介意者勿扰,谢谢)

2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