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最不该杀的3员大将,若这三人不死,蜀汉便有可能统一三国

看了又看他 2024-11-18 15:22:12

一个王朝的兴衰,往往与其人才储备息息相关。

回望蜀汉末期,人才匮乏,青黄不接,以至于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一尴尬之态,实在令人感慨万千,不禁为之叹息。

蜀汉的衰落,固然有其历史必然性,但诸葛亮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的失误,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其中这三个人最不该杀,留下任何一个,或能改变蜀汉格局。

刘封的悲剧

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位高权重,竭诚尽忠,至死方休,其功绩永载史册,但于人才培养之事,其举措实令人迷惑难解。

既有识人之明,又能慧眼识珠,却也犯下了眼高手低和拔苗助长的错误,最终导致蜀汉痛失良才,令人扼腕叹息。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刘封之死,身为刘备义子,年少有为,武艺超绝,其随刘备四方征战,战功赫赫,备受期望,但就是如此潜力无限的将才,竟在诸葛亮安排下最终殒命。

刘封早年功绩显赫,在刘备攻取益州和汉中的战役中表现出色,他与孟达一同驻守上庸,成为蜀汉北部的重要屏障,但就在关羽败走麦城之后,灾难的一刻来临了。

当时刘封因孟达从中作梗而犹豫不决,最终错失了救援时机,间接导致了关羽的败亡,此事传到了刘备耳中,刘备十分气愤,决定追究刘封和孟达的责任。

奈何孟达却畏罪潜逃,并投降了曹魏,独留刘封一人选择返回成都,向刘备请罪,刘备得知事情原委后,怒斥刘封不作为。

原本刘封对蜀汉忠心耿耿,最后的惩罚不至于是死罪,但诸葛亮却在此时向刘备进言,称其“刚猛,易世之后恐怕难以制御”。

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却如同一把锋利之剑,直插刘封的心脏,刘备本就对刘封未能救援关羽心存芥蒂,再加上诸葛亮的这番话,更加深了他的疑虑。

他担心刘禅日后无法驾驭刘封,最终赐死了这位义子,刘封之死,固然有他自身的责任,但诸葛亮的推波助澜,无疑是导致这一悲剧的重要原因。

诸葛亮未能正确引导刘封,反而利用刘备的猜忌之心,将这位本可以成为蜀汉栋梁之才的将领推向了深渊。

如果诸葛亮能够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对刘封加以教导和培养,或许蜀汉后期就不会出现人才匮乏的局面。

而除了刘封,还有一人,他就是马谡。

马谡的陨落

马谡是诸葛亮的得意门生,熟读兵书,颇有谋略,但他却缺乏实战经验,最终在街亭之战中犯下大错,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也给蜀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早在之前,马谡才气无双,深得诸葛亮的器重,他曾向其献策“攻心为上”,成功地平定了南蛮叛乱,展现出过人的智慧。

但刘备却对他不喜,认为他那些战术都是纸上谈兵,放到实际场上就会漏洞百出,曾多次提醒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事实也证明,刘备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诸葛亮不愿听从刘备的建议,首次北伐就决定派马谡镇守战略要地街亭,即便王平多次劝谏,指出马谡缺乏实战经验,不宜独当一面,但诸葛亮并未采纳,反而力排众议,坚持任用马谡。

街亭之战,马谡不顾诸葛亮的叮嘱,放弃水源,舍水上山,犯下兵家大忌,魏将张郃抓住这一机会,切断马谡的粮道水源,将其围困于山上,最终,马谡兵败被俘,街亭失守。

诸葛亮北伐计划为此功亏一篑,他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因为马谡的自作主张而走向失败,在街亭之战后,诸葛亮决定不再重用他,说什么也要杀了他,于是便挥泪斩马谡,以正军法。

马谡之死,令人惋惜,但也暴露出诸葛亮在用人上的重大失误,他明知马谡缺乏实战经验,却仍然委以重任,最终导致了惨痛的失败。

诸葛亮斩杀马谡,固然是为了维护军纪,但也反映出他用人上的急功近利和拔苗助长,如果诸葛亮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马谡,而不是急于求成,或许马谡能够成为蜀汉的栋梁之才。

如果说这两个人不足以可惜,那么接下来这位令无数人扼腕叹息。

魏延的冤死

魏延作为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勇猛过人,战功赫赫,早年他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曾斩杀长沙太守韩玄,献城投降刘备,为刘备平定荆州立下汗马功劳。

但魏延的这种“反骨”行为,却引起了诸葛亮的猜疑,诸葛亮认为魏延反复无常,难以驾驭,对其始终心存戒备。

可不变的是,即便诸葛亮对魏延心存猜忌,但魏延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屡立战功,成为蜀汉不可或缺的军事支柱。

按理说,魏延的所作所为足以证明他忠心耿耿,但诸葛亮对他的猜忌不但没有为此减少,反而变本加厉。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魏延的好日子也到了头,杨仪与魏延素来不和,加之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杨仪为北伐大军主帅,魏延则被命令断后,两人矛盾关系迅速升级。

紧接着,诸葛亮虽死,但他却让杨仪替他完成了遗愿,杨仪掉入诸葛亮临死设下的局,与魏延冲突升级,诬陷其谋反,最终由马岱将魏延斩杀。

魏延之死,至今仍存在争议,有人认为魏延确实有谋反之心,也有人认为他是被冤杀的,但无论如何,诸葛亮对魏延的猜忌,无疑是导致魏延悲剧的直接原因。

如果诸葛亮能摈弃私见,给予魏延十足的信任,说不定魏延能在蜀汉后期展现更大价值、发挥更强作用。

但历史无法倒回,诸葛亮的多疑和猜忌,最终葬送了这位优秀的将领,也让蜀汉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军事支柱。

笔者认为

诸葛亮的人才策略之所以存在如此严重的缺陷,与其个人权力的维护和求稳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掌管蜀汉军政大权多年,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需要绝对掌握,不容许任何潜在的威胁存在。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身份特殊,如果刘备百年之后,他很有可能成为刘禅的强大的竞争对手,诸葛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选择了先发制人,除掉刘封这个潜在的威胁。

而马谡虽然才华横溢,但性格高傲,难以控制,诸葛亮虽然欣赏他的才能,但也担心他尾大不掉,威胁到自己的权威。

为此,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对马谡的失误并未给予足够的宽容,而是选择将其斩杀,以儆效尤。

至于魏延骁勇善战,功高震主,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诸葛亮担心魏延难以控制,一旦自己不在人世,魏延很可能会成为蜀汉的最大敌人。

为此,他选择在临终前安排马岱诛杀魏延,以绝后患,但诸葛亮的这种求稳心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蜀汉政权的稳定,却也限制了人才的发展,最终导致了蜀汉人才的凋零。

0 阅读:113
评论列表
  • 2024-11-30 20:32

    蜀汉的基本盘就决定了他统一不了,不是什么大将能决定的。

  • 2024-12-20 14:39

    刘封是没救关羽又逼反孟达,最后还丢了上庸三郡,他活着再被益州帮利用,刘备死后蜀国就会分裂。

看了又看他

简介:每天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