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吃饭,看情人节前的婚礼!

扬州小兔子 2025-02-14 17:29:11

又是情人节了。感觉今年炒作情人节的热度比前些年有明显降低。也是,刚刚过去的新年春节,无论年味还是传统,都淡了。正常吗?当然。社会在发展,生活节奏快了又快,是一个方面。已然是中流砥柱的八零后,他们从小到大,很少经历过我们难忘的“年”,又怎么可以苛求他们,过出传统的滋味来?

或许在他们的记忆里,过年就是吃吃玩玩的大假,可以睡懒觉,可以放松身心。加之这么多年禁放烟花爆竹,形式上的年味、年的仪式感,已经被强行削弱。过年不过是一年里几个大小黄金周中的一个,为黄金服务的假期而已。

属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的中国春节已落拓如此,只属于年轻人的情人节,又能怎样?早上起来,自己吃了两粒巧克力,算是为这个被标注了特殊的日子,加了点不一样的味精。

新修订的《物权法》,为当下青年不愿婚育,加了个砝码。恋爱的人愿意享受爱情的甜蜜,不愿意承担婚姻的压力,错了吗?无所谓对错。结婚的人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一怒之下选择离婚。错了吗?无所谓对错。“不自由,毋宁死”,何况一个婚姻。

前两天应朋友之邀小聚。恰巧隔壁大厅有一个婚礼,很热闹。漂亮的“花径”,炫目的装饰,营造出浪漫温馨的氛围。饭厅很大,毛估估有四十来桌酒席。男女双方的亲友团,都不少。

婚礼,参加过的不算多,也不是特别少。几十年看下来,婚礼的规模更大,外在形式更豪华,新娘新郎的妆容更精致。而且,婚礼后的离婚率,逐年上升。这让倾其所有的双方父母,情何以堪!

爱情和婚姻,理论上是两个人的事,为什么要兴师动众?假如两个人“打枪的不要,悄悄地进行”,婚后是白头偕老还是短时间后就宣告别离,不就少了很多兴师动众吗?

国外古人的婚姻如何,我不知道。中国古代的婚姻,从来不是两个当事人的事。豪门望族,婚姻是两个家族的大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红楼梦》中门子提供的“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其实也是婚姻的保护伞。

小门小户的人家,如果得到人品上佳的儿女,是最大的幸运。“娶妻娶德,娶妾娶色”嘛。婚礼仪式,一方面利用这个机会,将男女双方亲友关系来个大清理,相互认识的同时,也增加了粘合度。另一方面是昭告大家,吾家有喜,同喜同贺吧。

是啊,在经过了诸如“对八字”、“合婚”、“下定”、“纳彩”等等种种繁杂的程式后,终于在某个黄道吉日的黄昏,那对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住到同一个屋檐下,开始一段几十年共同的生活旅程。仪式过后撩开盖头,两个人是聋是瞎,是麻是秃都是命定,没法改变。

这便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众多知识分子婚姻剧变的原因之一吧。鲁迅就说过,其妻子朱安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件礼物”,因为不识字裹小脚的女人,怎么能入得了接受国外新思潮的鲁迅法眼。

神奇的是,鲁迅想帮助朱安改变生活,让她以周家干女儿的身份出嫁,被朱安坚拒。朱安不愿离婚,鲁迅不能赶她离开。他养了她一辈子。后来,许广平继续供养朱安,却在朱安死后否决了朱安想和鲁迅合葬的要求。这可能是朱安最大的不甘!

现代人的婚姻,没那么多束缚。那天看到一个报道,最快的离婚是上午领证,下午散伙。理由?不重要。保持自我才重要。

现在去领结婚证,有个现场宣誓。无法想象,上午宣誓领证,下午闪离的青年,心理强大到怎样的地步。“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是健康还是疾病,你都愿意和他(她)一起共度人生吗?”“我愿意”。没人当真,不过是一句随口的应答。

隔壁的婚礼,进入了高潮。煽情的主持人正用富有磁性的声音,让新郎讲几句。主持人的声音真大,这边听得清清楚楚。新郎会说些什么?忽然冒出来的好奇心,让我放下筷子,侧耳细听。

可是,新郎的声音比主持人低多了,什么都没听到。朋友发现我没在吃东西,立马招呼。我笑笑夹起一粒鱼丸,心里默默祝福这对情人节前举行婚礼小夫妻,幸福圆满,早生贵子!

0 阅读:0

扬州小兔子

简介:60后大妈,成功母亲。喜欢码字,尤喜旅游、健康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