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青岛主城区的范围经历了4次修改。主要涉及到城阳和西海岸,尤其是西海岸、就进行了3次调整。

一、第1次规划:黄岛未被划入主城区。
本次规划见2021年3月份公布的“青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可以看到:当时拟划定的主城区只有市内4区:市南、市北、李沧、崂山。黄岛、胶州、即墨为"主城片区"。

何为主城片区?一直也没搞懂!主城区的一片?主城区的外围?近郊?反正不是主城区!
至于城阳,图中根本不明晰,好像就没涉及到。

二、第2次规划:黄岛、城阳被划入了主城区。
与此同时,胶南、胶州、即墨被划为3个副城区。该次规划见下图。此处叫"主中心城市",可以大致基本差不多理解为就是主城区的意思。

这个"都市区空间结构",似乎就是最近、即今年11月13日刚获GWY批复那个《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的初稿和雏形。
可以看到:从这次规划开始,黄岛区(经济上叫西海岸新区,行政上叫黄岛区,范围一样)就一分为二、半主半副,即原黄岛划入了主城区,原胶南是副城区。
这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原黄岛划入了主城区而原胶南为副城区,那么具体的边界怎么分?详细的四至范围到哪里?总不能停留在模模糊糊的大体上吧?必须精细化。这就有了第3次规划。
三、第3次规划:青岛主城区(黄岛部分),最西边界定在了白果树河。
也就是说,西海岸的白果树河以东的区域,为青岛主城区;以西部分为副城区。
此次规划,见2022年10月的“青岛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


四、第4次调整:青岛主城区(黄岛部分)的西至边界,由白果树河改成了星海滩路。略加西推,稍有拓展。
此次调整,是时隔5个月后的2023年3月份完成的。至此,尘埃落定,主城区的最后定版。
可以看出:在这个规划过程中,西海岸是否纳入青岛主城区?是全部纳入入还是部分纳入?是有过犹疑和斟酌的。
不让西海岸"入主"吧?天生说不过去。许多产业、1/3的GDP、4个国家战略、距离山海资源等等都在西海岸,譬如,青岛有49个岛,其中西海岸就占了25个,几乎占半。
让西海岸加入吧?西海岸隔着个胶州湾,面积又太大。都划入主城区明显不合理也不合格。因此最终就只把原黄岛划入了主城区。来了个:半入主城半为副,且待来日副变主。

界线划出来,都是准备被打破的!
把西海岸东部纳入主城区也说明了:西海岸和东岸的"势差"越来越小了,两岸越来越一体化看待、融合度更高了。这其实是契合了目前的"回归胶州湾,环湾强心"的城市发展方向和战略。


两相比较,可见两者的细微不同.
且思且行,边规划边调整,终于修成正果。不久前的11月13日,青岛终于迎来了国家级的批复,即对“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的批复。

这才是在国家坐标系中的青岛、未来10年蓝图的终极版(15年规划已过去了四五年)。青岛也迎来了很高的国家级定位,廓清了未来的前景和路径。
看好未来10年的青岛!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请指正并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