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山西太原:阎锡山临战给城门改名,日本人摆酒庆祝胜利

醉薇聊历史 2023-02-22 12:56:14

1937年,中日军队在山西境内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役,中国军队以伤亡十三万人的代价,毙伤敌军2.7万人。整个会战历时两个月,最终以太原失守结束。

本组图片真实记录了太原沦陷之初的景象,为侵华日军拍摄。

太原城墙

高大而坚固的太原城墙。 图中的城墙建于于洪武九年(1376年),是在原宋城墙的基础上向东、南、北三面扩展而成,城墙周长24里,开有八座城门,分别是大东门(宜春门)、小东门(迎晖门)、旱西门(阜成门)、水西门(振武门)、大南门(迎泽门)、新南门(承恩门)、大北门(镇远门)和小北门(拱极门)。

攻打太原

1937年11月8日,侵华日军向太原古城发起进攻。图为日军的机枪手正在向太原东北角楼附近的中国守军射击。

东北角楼

太原沦陷之后,日本人拍摄的东北角楼外部影像,角楼在战火中受损严重。角楼左侧的东城墙已部分坍塌,这是8日当天,日军用炸药炸出的一个缺口,并首先进入太原城内的地方。

攀爬城墙的日军

正在从东城墙缺口处进入太原城的萱岛部队,从他们背负着整齐的装备来看,这张照片应该是太原沦陷后,重新补拍的镜头。

角楼内部

在侵华日军拍摄的照片中,太原城东北角楼的出镜率很高,因为这里是日军最先撕破中国守军防线之地,而残损的角楼,亦能说明当时战斗的惨烈。

入城后的日军

11月9日,太原沦陷的第二天,侵华日军一进城便在太原街头摆出桌子喝酒庆祝。图为猪鹿仓部队的军官们在街头饮酒的景象。

筱原诚一郎

站在画面中间的男子是日军少将筱原诚一郎,是指挥攻打太原城的元凶之一。这个老家伙后任日军第一一六师团长,驻扎在安徽安庆地区,在任期间疯狂进行清乡和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941年10月15日,他因年岁太高被调回日本国内 。

迎晖门

迎晖门是太原城的东北门,又称小东门。这是从瓮城城墙之上看到的迎晖门,楼顶上日军炮弹落下的弹洞清晰可见。在城门楼前,还有一座石筑牌坊石大门。

迎辉门

迎晖门前的石坊式大门,上面写着的不是“迎晖门”而是“迎辉门”。这个名字是不久前阎锡山刚刚下令改的,因为“晖”字拆开是“日军”二字,“迎晖门”就等于是“迎接日军”。由此可见,当时的阎锡山可谓是为抗日大业煞费苦心。

日本哨兵

从另一方向看迎辉门。中国军队在大门中间堆起的防御沙包还有来得及搬走,上面站着一名日本哨兵。在沙包堆的旁边,停放着一辆日本轿车和军车。传说阎锡山为防御日军曾把迎晖门的城门洞堵死了,其实堵的只是石坊门的通道而已。

摆拍现场

一名日本摄影师站在高处,俯拍日本士兵席地而卧休息的场景,这些照片将向外宣传,以证明日军并不是一支邪恶的军队,即便是在老百姓住所旁边,也能做到秋毫无犯。照片上有两个细节需要注意:一个是笑着弯腰躲避镜头的助手,另一个是站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小孩子的目光没有投向照相机,而是被那些正按照摄影师要求摆姿势的士兵所吸引。

城内景象

站在高处看太原城建筑,高大的首义门清晰可见。首义门是太原的南东门,又叫承恩门,是太原城的标志性建筑,

首义门

首义门建于明洪武初年,民间俗称新南门。这里是辛亥革命太原首义发生地, 故更名为“首义”。此时的大门之上,悬挂着一面巨大的膏药旗。解放战争中,首义门在炮火中受损,后被拆除,原址改为五一广场,现在的首义门为2020年重建。

阜成门

太原旱西门的内侧景象,城门楼破损的很严重,原被翘起的飞檐已经脱落,楼顶和墙上都长着荒草。城门楼下,有日本人摆放的带有铁丝网的拒马,日本人借此开放和封闭城门,对进出城门的中国百姓随时进行搜查。

太原城外

太原城墙之外,一名走下汽车的日本军官正站在路边查看周边的环境,旁边还有一个推着自行车的便衣,大概是一名汉奸向导。

城外集会

侵华日军在首义门附近举行的一场集会,在日本人的队列旁边,是一群由亲日分子组成的汉奸队伍,远处的树下有一台电影摄像机正在拍摄。图片的右下角,停着一辆日本人的迷彩轿车,这种车型在当时的照片中不常见到。

更多龙城老照片,请观看下方的《山西太原老照片合集》!
1 阅读:43

醉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