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为什么难治,在于阴阳错杂,虚实并见,一文解析伤寒厥阴病

问薇康康 2025-02-14 18:46:21

厥阴病是很严重,最复杂,也是最难治的病,为什么难在于寒热并见,阴阳虚实夹杂。

厥阴证,处于三阴之末,两阴交尽、一阳初生,其病情复杂多变。伤寒论中张仲景对厥阴病的提纲是这样描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这里简单给大家分析一下,这里的消渴非单纯多饮多尿,而是厥阴相火内炽,灼伤津液,热盛消烁造成的口渴,患者自觉口干舌燥,饮水难解。而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实际是体内气机逆乱,相火循经上扰,冲击心胸,引发阵阵灼热疼痛,此痛有时如灼如焚,让患者坐卧难安。

饥而不欲食,尽显矛盾之态。相火内扰,胃肠有热,所以出现饥饿感;但因为肝木乘脾,导致脾胃运化失司,从而造成吃饭不香、难以下咽。如果体内素有蛔虫寄生,因胃肠环境紊乱,蛔虫不安其位,进食便易引发吐蛔的情况。至于“下之利不止”,实际是提示医者不能看见热象误下,因为厥阴病本来阴阳错杂,误下必然伤脾胃阳气,会导致清阳下陷,虚寒内生,泄泻不止。

临床辩证时,厥阴证容易与少阳病混淆。少阳多为半表半里热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厥阴证虽有热象,却夹杂虚寒,且热多源自相火,部位集中于心胸、胃脘,还伴有厥逆、下利等虚寒表现。同时又与少阴寒化证不同,少阴寒化以全身性虚寒,如畏寒蜷卧、四肢厥冷、下利清谷为主;厥阴证寒中有热,热中有寒,手足厥冷常与心中热痛交替。

厥阴病用药依据阴阳错杂,虚实并见的特性,常用的代表方就是乌梅丸,方中乌梅酸涩敛肝,黄连、黄柏苦寒清热,附子、干姜、细辛、蜀椒温热驱寒,人参、当归补气血扶正,诸药配伍,酸收、辛散、苦降、甘补俱全,以平厥阴之逆乱,治蛔厥、上热下寒诸症。

如果厥逆重者,当归四逆汤温通血脉,养血散寒,使手足得温;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清热燥湿、凉血止痢,都是后世论治厥阴热利的经典名方。

对于医家来说,精准把握厥阴证辩证,是学习伤寒,治疗疑难杂症最好的宝典。分享仅供科普,不做诊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2 阅读:104
评论列表
  • 2025-02-23 22:40

    目前没有哪种医学是完美的!过敏性疾病,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脾胃疾病,慢性疾病,非器官性疾病,西医药治疗方式大多以抑制缓解症状,让人长期服药为主,各种副作用及并发症,套娃式坑钱!看众得分清治疗症状和治病根本,拖到最后严重了,不是割一刀的事儿,人财两空啊!各位,身体才是最根本的,身体好,百病消……小病别拖到后期,用中医的理论“治未病”,防范于未然!如果已经得了大病重症请去正规医院,中医也不是全能的,科技医疗对于症状缓解,急症,生物病毒类,重症吊命等还是不错的……祝各位用好各种优势的医疗技术,长命一百二十岁[哈哈笑]!

  • 2025-02-23 22:40

    野生的有啥毒副作用……萝卜也能润肠通便呢……吃多了也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