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浙江舟山一条热闹的老街说起。章大姐家祖辈在这儿住了七十来年,她家那座青砖灰瓦的老房子就杵在风景区边上,门口挂着一串串红灯笼,窗台上摆着腌海蜅、晒鱼鲞,游客路过总爱停下来挑几样土特产。章大姐靠着这门小买卖,把儿子供上了大学,还给老母亲买了治风湿的膏药,街坊邻居都说这房子是她们家的福地。
谁承想去年夏天,省里来了个消防检查队,拿着小本本在巷子里转悠。带头的领导指着斑驳的电线直摇头,说这片房子都是木头结构,万一着了火,消防车都开不进来。没过半个月,街道办就贴出告示,说要整治安全隐患。章大姐心里直打鼓,夜里总梦见老房子被推土机碾成碎砖头。
果然,综合执法局的人敲开了她家的门。领头的小伙子戴着大盖帽,拿着测量仪在屋里屋外比划,最后递过来一纸文书:"您这房子没房产证,也没办过建设手续,属于违建,十五天内必须拆干净。"章大姐当场急红了眼,攥着那张发黄的《土地房产所有证》直哆嗦——这是她爷爷1953年从土改工作队手里领的,上头还盖着褪了色的红章。
"同志您看看,我爷爷那会儿盖房可不用啥审批手续啊!"章大姐把证书往桌上拍。可人家说现在得按新规矩来,五十年代的老黄历不作数。章大姐一咬牙,把执法局告上了法庭,怀里揣着爷爷留下的房契,就像揣着祖传的护身符。
开庭那天,审判庭里坐满了老街坊。章大姐的律师翻出本泛黄的地方志,上头记载着1952年当地政府鼓励百姓自建房屋的政策。律师指着墙上挂的《城乡规划法》说:"这法律是2008年才有的,总不能拿现在的尺子量过去的衣裳吧?"旁听席上响起嗡嗡的议论声,几个白头发的老头直点头。
执法局的代表也不示弱,搬出厚厚一摞文件:"不管啥时候盖的,现在没证就是违建。再说了,这房子要是着火,整条街都得遭殃。"这话戳中了街坊们的心窝子,有人小声嘀咕:"老房子确实漏风漏雨的......"
法官戴着老花镜,把两边的证据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突然指着房契上模糊的印章问:"章大姐,这房子后来翻修过吗?"章大姐愣了下,想起二十年前台风掀了屋顶,确实换了新瓦片。"就补过房顶,砖墙还是爷爷那会儿砌的。"她比划着墙根处发黑的青砖。
这下可抓住了关键。法官转头问执法局的人:"你们查过房子有没有扩建改建吗?"对方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最终法院判执法局输官司,说不能拿新法律管老房子,得尊重历史。章大姐抹着眼泪给爷爷的牌位上了炷香,街坊们却忧心忡忡——老房子的安全隐患到底咋解决?
这事还没完。执法局不服气又上诉,二审法官亲自到老街转了一圈。看着章大姐家新装的灭火器、新换的电线,还有墙上贴的"小心火烛"红纸条,法官跟街坊们拉家常:"老房子留着是念想,可安全不能马虎啊。"最后维持原判,但建议政府帮老住户做安全改造。如今章大姐的土特产店门口多了两个消防栓,成了老街的新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