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法官”让“体育纠纷”有个真正说理的地方

评底郭 2025-04-02 13:57:45

上个月,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发布工作报告,详细介绍了自2023年2月成立至去年底的业务开展情况。作为全国唯一的、专门处理体育领域纠纷的仲裁机构,仲裁委积极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设立的体育仲裁制度落地实施——中国的“体育法官”,正在为体育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4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

“过去的体育纠纷,往往依赖协会内部解决,缺乏完善的救济渠道。”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韩向飞坦言,在制度空窗期,四类纠纷尤为棘手:协会处罚争议、运动员欠薪纠纷、注册资格纠纷、兴奋剂违规问题等。专业性强、规则特殊的体育纠纷,常因法律程序缺位陷入“三不管”境地。因此,“体育法官”的到来,其真正的意义在于,让“体育纠纷”有个真正说理的地方,而不是各种体育协会说了算。

以往体育纠纷往往依赖协会内部解决,这种单一的解决途径存在着诸多弊端。由于缺乏完善的救济渠道,在面对一些复杂的纠纷时,往往容易出现处理不公、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一些运动员或相关利益方即便对协的处罚决定存在异议,也往往因为缺乏其他有效的申诉途径而只能默默接受。这种状况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体育行业的公信力。

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的成立,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作为全国唯一的、专门处理体育领域纠纷的仲裁机构,仲裁委积极履行职责,推动体育仲裁制度的落地实施。“体育法官”在解决体育纠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性。体育领域有着独特的规则和行业规范,许多纠纷涉及到的法律问题错综复杂。而体育仲裁委员会拥有专业的人才队伍,他们既熟悉体育行业的特殊规则,又精通法律法规,能够在复杂的纠纷中找准问题的关键,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比如在处理运动员欠薪纠纷时,体育仲裁委员会能够依据体育行业的特点和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为运动员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体育法官”的出现,也为体育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公正的裁决,体育仲裁委员会能够对体育行业内的违法行为进行有力的打击,规范体育市场秩序,促使体育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也为体育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稳定的预期,增强了他们对体育行业的信心。

“体育法官”的存在,让体育纠纷有了真正说理的地方,为体育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体育法治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期待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其在体育纠纷解决中的核心作用。也希望更多的体育从业者和参与者能够了解和运用这一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