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研发费竟能赚大钱?吉利这波操作太魔幻。
2025年3月21日,吉利汽车交出一份让行业惊掉下巴的成绩单,2024年营收首破2400亿,新能源车销量暴增92%,极氪研发费用却砍了20%。这剧情堪比"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但人家愣是做到了。
先看这组反常识的数据对撞:吉利2024年狂卖217.7万辆车,新能源占比41%,相当于每卖出2.5辆车就有1辆带电。更魔幻的是当家花旦极氪一边把研发费用砍了20%,一边让销量冲上22.2万台,同比暴增87%。这操作就像学霸考前宣称"没复习",结果考了全班第一。

秘密藏在战略重组里:年初极氪吞下领克51%股权,两大品牌玩起了"变形记",前端各自为战,后台合体打怪,研发共用AI大模型,工厂共享产能,采购合并砍价,效果立竿见影。物料成本降8%,产能利用率提5%,研发费省下两成。这哪是车企重组?分明是商业版的"1+1>2"魔术。

但真正的杀手锏是技术碾压:吉利自研的固态电池实验室数据惊爆眼球,能量密度500Wh/kg,零下30°电量保持率超80%,针刺实验不起火不爆炸。对比丰田还在实验室里折腾硫化物电解质,吉利已把氧化物-聚合物复合电解质塞进量产车。难怪日系混动车主集体破防:混动省油?我充一次电跑1200公里!

全球化布局才是隐形印钞机:中东土豪们用真金白银投票,吉利在沙特豪车市场占有率冲上23%。极氪009右舵版在香港MPV市场杀疯,连续五个月把埃尔法踩在脚下。更绝的是领克在欧洲卖着4万欧元高价,还能年销8万台,这溢价能力让BBA看了都眼红。

不过隐患也在暗处滋长:研发费用率从11%压到6%,但友商可没闲着,比亚迪固态电池量产倒计时,宁德时代核电池概念搅局,隔壁小米汽车都开始玩"意念驾驶"了。吉利这波"省钱大法"到底是精打细算还是透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