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里头总共有一百三十篇,其中三十篇被归到了《世家》里头。这部分讲的是从周朝一直到西汉初年,那些主要的诸侯国、开国的大佬们,还有一些特别重要的人物和他们家的起起伏伏。每一篇《世家》,都像是给这些诸侯或者人物写的一个简单又完整的历史小传,还有他们家的家族树。
《世家》里头讲了周代的十六个诸侯国的故事,包括了春秋时期的五个霸主、战国时的七个强国,还有其他在东周政治里挺有分量的一些诸侯。总的来说,内容已经挺全了,但也不能说完美无缺。要是说《史记》里的《世家》有啥不足,那就是西周和东周早期特别重要的虢国,竟然没给它单独写一篇世家,这确实是个不小的遗憾。
虢国就像是把能打开西周晚期到东周初期许多历史谜团的大锁,那些众多的虢公、虢叔们,个个都是当时周王室里权势滔天、威风凛凛的大贵族。把虢国的历史给捋顺了,我们就能大致搞明白西周晚期到东周初期好多关键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虢国的历史,简直就是西周和东周早期历史的一半缩影。
不少人心里可能会嘀咕,虢国真的有那么大的分量吗?说实话,虢国还真挺关键的。
虢国的老祖宗,跟周文王那是一家人,亲兄弟般的血缘关系。
据说,周武王打败商朝后,周文王的俩兄弟虢仲和虢叔,分别建了两个虢国,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按照先秦那会儿的男子排行,“伯、仲、叔、季”,虢仲就是老二,虢叔就是老三。他们俩分别当上了这两个虢国的老大。西边的虢国守着周人在渭河流域的老家宗周,就像是周王室的“近邻诸侯”。而东边的虢国,建在洛邑旁边,守着周人的新地盘成周,算是“东边的封国”。
“京畿地区的诸侯”跟“东边的封国”地位有差别,功能也不一样。“京畿地区的诸侯”靠近朝廷中心,他们的位置重要,跟朝廷关系紧密,作用很特别。而“东边的封国”,离朝廷远点,有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影响也不小。总的来说,这两者在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京畿地区的诸侯”大都是周武王的叔父辈,威望很高。他们不仅是各自国家的一把手,还在周天子的朝廷里担任重要官职。这些掌权的人大多被称作“伯”,比如在西周出土的铭文里常能见到的邢伯、荣伯、单伯、毛伯,他们同时还分别是邢国、荣国、单国、毛国的国王。
而所谓的“东方封国”,其实大都是周武王的亲族,像他的兄弟、侄子这些,还有姬家的远亲、立下大功的外姓人和以前的贵族大佬。这些人被派到周人新占的地方去建立国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周朝,像屏障一样”。这些国家的老大,我们通常叫他们“侯”,比如说齐侯、鲁侯、晋侯、卫侯等等。
周朝那会儿,他们开始给地方分地建国,还让一些大佬做了诸侯。
西虢家族,作为畿内的重要诸侯,一直深得周王室的信赖和倚重,他们长久以来在王室中担任高官。这家族和王室不光有血缘上的紧密联系,更重要的是,他们作为贴身的臣子,直接参与到王室的日常管理中,和周天子以及整个王室的命运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虢国在历史资料里君主传承的情况并不完整,只有零零散散的记载。考古人员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发现了不少虢家贵族的名字,比如虢季子白、虢公长父、虢城公、虢文公、虢公翰等,他们都是周王身边的红人。两个虢国在周王统治的核心区域和洛邑周边,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大国,还是姬姓诸侯国的带头大哥。
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那地儿,挖出了一个叫《虢季子白盘》的宝贝。这盘子上刻着字儿,说的是周天子让“虢季子白”去打戎人。等虢季子白打赢仗回来,周天子就赏了他弓箭和马这些好东西。虢季子白一高兴,就做了这个盘子来留念。
虢季子白的大盘子
你瞧,这些虢家的贵族们,他们的名字里头好多都带着个“公”字。这个“公”可不是后人瞎琢磨出来的,说是什么周朝“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里的那一级,它是专门用来叫那些地位高、权力大、资历老的诸侯贵族的。就像是一直在周王室当大官的周公、召公、毕公他们,还有他们的后代,也都这么叫。
虢国地位特殊,大家自然而然就叫它“虢公”了。
虢氏家族不光名字响亮受人尊敬,他们的重要性还因为他们一直负责周王室的军事大权。他们世代都是“师”官,手握重兵,统领周天子的两支精英部队——“宗周六师”和“成周八师”。他们经常代表天子出去镇守四方、巡查诸侯领地,还负责讨伐周边的蛮夷和镇压反叛的臣子。
在西周快要结束和东周刚开始那会儿,虢氏家族作为国王身边的红人,深深卷入了周朝皇家的权力斗争里。那时候,虢家的头头叫虢石父。
但是,在《东周列国志》这本书和老百姓的故事里,周幽王特别信任的那个虢石父,被说成了一个爱拍马屁、心术不正的坏人。更离谱的是,还编造了个“烽火戏诸侯”的假话,说是虢石父为了巴结幽王和褒姒,自己编出来的戏码。其实,钱穆在《国史大纲》这本书里就对这事表示怀疑了,他说这不过是些街头巷尾的小道消息,没啥可信度。
周宣王那阵子稍微振兴了下国家,但没多久,就给接班的周幽王留下了一堆麻烦事儿。
幽王时期,国家丢了大片土地,朝政也是乱得一团糟,这事儿,光说幽王糊涂可不够全面。有个叫李峰的专家,他写了本《西周咋没的》的书,里面根据好多考古发现,讲得可细了。李峰觉得,周幽王和那个虢石父,其实是被后来的周平王给大大抹黑了。
周平王,他本来叫宜臼,是周幽王的太子。但在周幽王统治的晚期,宫里头嫡庶不分,政治斗争也愈演愈烈。幽王看中了伯服,就把宜臼给废了。这样一来,被废的太子宜臼可就不干了,他找到了自己母系那边的申国,还联合了犬戎,一块儿打进了镐京。
《古时候的竹简历史书》写着,“伯服和幽王一块儿在戏这个地方丢了命”,还有虢石父也被干掉了,这样一来,西周就算是完了。
有个老故事叫“点狼烟逗诸侯”。说的是以前有个皇帝,为了讨妃子开心,竟然点燃了报警的狼烟。诸侯们看到狼烟,以为国家有难,急匆匆地带着兵马赶来救援。结果到了才发现,啥事儿没有,就是皇帝在逗乐子。诸侯们气得不行,但也没办法,只能憋着气回去。这事儿后来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说皇帝为了美人一笑,竟然拿国家大事开玩笑,真是荒唐至极。
虢家一直以来都是支持周幽王,跟太子宜臼不对付。后来宜臼当上了周平王,虢家的头头虢公翰还是不死心,决定继续跟他唱反调。
《古时候的一本书》里头写着:“幽王一命呜呼后,虢公翰又把手里的王子余臣扶上了携地的宝座,这么一来,就有了两个周天子”。虢公翰他推举王子余臣做了周朝的国君,因为这事情发生在携地,所以大家伙儿都叫他周携王。
结果就是,周王室裂成了两拨人。一拨是周平王那边,带着晋、郑、卫这些东方的诸侯国,还有新封的秦国;另一拨则是周携王和他的虢氏家族。
周平王他们不小心让犬戎人进了家门,结果镐京就乱套了。犬戎人跟回了自己家一样,想抢就抢,想掠就掠。宗周那片老地方,王畿所在地,也没法呆了。为了能在两大势力中快点占个好位置,再加上想给虢氏找个新地盘,西虢的大部分人就搬到了三门峡那边(新西虢国靠着黄河,分成了南虢和北虢两块)。他们占住了镐京和成周洛邑之间的关键地方,没走的那部分人,就成了“小虢”。
到现在为止,虢家一族分成了三大势力,分别是西虢(里头还包括南虢和北虢)、东虢,还有小虢。
周平王虽然坐上了王位,但心里别提多烦心了。犬戎这帮人不讲信用,老来骚扰镐京,让他整天提心吊胆。那些站他这边的诸侯,像晋、郑、卫这些,都远在东方,根本顾不上帮他。
要是周平王还留在关中,那他就得同时对付犬戎和虢氏,腹背受敌。为了先保住性命,然后再找机会翻身,他瞅准西虢在三门峡那边还没站稳脚跟,赶紧带着人马跑到洛邑那边,重新建起了自己的朝廷。这就是历史上说的“周室东迁”。
《今本竹简历史记录》上说:晋国的国君跟卫国的国君、郑国的国君、秦国的国君一起,带着军队跟着周天子去了成周这个地方。
西虢、东虢,还有守在宗周老地方的小虢,这几个虢国手拉手,在东周刚开始那会儿,厉害得跟战神似的。它们跟周平王那边的诸侯老打架,特别是跟郑国,那是经常干仗。
东挪之后的虢国,处境大变样了。
现在河南郑州荥阳这块地界上,有个叫东虢的国家,它和郑国挨得近,是邻居。在那个时候,周朝有两个王在争位,就是“周二王并立”那会儿,东虢站队站到了西虢那边,跟周平王对着干。这样一来,郑国这个支持周平王的,就老找东虢的麻烦,三天两头地打它。可后来的人不清楚这段往事,就瞎传,说东虢的国君特别糊涂,傻得要命,自己主动把城池送给了郑国,让郑国在东边越来越强大。
虢家虽然厉害,但终究挡不住周平王那一帮人的联手攻击。特别是在那时候,礼法全乱套了,东边那些诸侯国都想着从王室手里多捞点权力。他们一看周平王愿意分权,立马就站到他那边去了。虢家单枪匹马,哪打得过周平王加上晋、郑、卫这些国家联手。最后,虢家还是被打败了。
周平王在位的第二十一个年头,晋国大军动手干掉了周携王,西虢国因此受到重创,实力大减。而东虢,被郑国给灭了。后来,小虢也被新兴的秦国给并吞了。这么一来,周平王这边就算是笑到最后了。
周平王心里清楚,虢氏家族那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不是盖的,虢国的军队依然相当能打。到了周平王统治的晚期,东周王室和虢国最终握手言和了。虢国一看大局已定,没辙了,只能投靠东周,两边之前的恩怨也就这么算了。
如今在河南三门峡,有个虢国博物馆。
周平王这下算是把王位给坐踏实了。郑国,捞到了最大的好处。他们不光把东虢给并了——就是《左传》一开始讲的那个《郑伯克段于鄢》里,武姜原先想给共叔段封的那块地,那地方后来成了军事重地虎牢关,原来就是东虢的地盘。再说郑武公和他儿子,因为帮周平王上位立了大功,所以一直稳稳当当地当着王室的卿士,两代人都占着这个位子。
到了周桓王那会儿,为了不让郑国太嚣张,周天子又开始重用虢国了。虢公忌父就成了周天子的重臣,虢家在周王室里的老地位又回来了。虢公忌父和虢公林父经常替周天子出兵去打别的诸侯国,还插手了晋国“曲沃代翼”的内乱。
现在这时候,虢国在国际大事里头还是挺有分量的,起着关键作用。
晋国对虢国的政治插手,严重改变了虢国之后的命运走向。
东周刚开始那会儿,周王室还挺有威望和力量的。诸侯们要是想提升自己的地位,还得靠靠周王这块金字招牌。郑国之所以能有那么一段“郑庄小霸”的日子,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利用了周王室的残余影响力。
“曲沃代翼”事件发生后,晋国的小宗势力推翻了原本的大宗,这种“不按规矩出牌”的做法,标志着晋国不再受周朝礼法的束缚。晋国因此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急需一场关键的“建国大战”,来向世界展示它的强大实力。这场战斗的目标,就是要给那些跟周王室关系好的诸侯国点颜色瞧瞧,让它们知道晋国的厉害,这样一来,晋国就能更好地利用周天子,让其他诸侯国都得听它的。
不过郑国跟晋国是铁哥们儿,现在动手不太合适。那晋国该找谁开刀?瞅瞅周围这些国家,虢国最合适不过了。
虢国和晋国虽然都姓姬,但以前他们是两个对立的政治团伙,关系挺僵的。虢家支持的那个周携王,最后就是被晋文侯给干掉的。后来,虢国转了风向,开始听东周的话,有了王室的撑腰,他们就老想着插手晋国的事情。比如说,“王室让虢公去打曲沃”,“王室又叫虢仲把晋哀侯的弟弟缗扶上晋国国君的位子”,这些举动可把晋国那帮想叛乱的人给整得不轻。
曲沃那边的小宗势力在晋国内战中胜出后,周天子竟然派了曲沃的死对头虢公,让他带着王命去晋国,宣布曲沃一脉成了新的晋侯。这简直就是当面给晋国难堪,也给那个篡位上台的晋武公来了个下马威。接着,晋武公的儿子晋献公,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把那些对君位有念头的公子哥们都给收拾了。这样一来,好多失意的晋国贵族都跑去了虢国。这些旧账新仇加在一起,晋国和虢国的关系,那叫一个糟糕,已经无法挽回了。
虢国算是东周时期的老牌势力,铁了心支持王室,王室说啥是啥;晋国,就是新兴势力,野心勃勃,一心想把王室给管住,自己当老大,让其他诸侯国都听它的。这两股势力早晚得对上,晋国和虢国之间的大战,那是躲不掉的。
新兴晋国最眼红的就是虢国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关键了,它正好卡在宗周和成周两个重要地方中间。周王室搬到东边后,对各诸侯的控制力就大不如前了。这下好了,诸侯国们都瞅准机会,忙着吞并小国,扩大自己的地盘。晋国,它呆在北方,可它不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国家,老早就盯着中原那块肥肉了。
虢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成了晋国想要对外扩大的绊脚石。但虢国不会乖乖就范,等着被人欺负。它靠着强大的政治手腕和周王室的宠信,在晋西南那块地方,拼命往周边的小诸侯国里伸手,最后成了汾河平原上那些小国的老大、带头人。
晋国和虢国的地理位置图
因为晋楚两国后来长达百年的争斗,还有晋文公重耳这些人物的故事,大家普遍认为晋国是春秋时期最厉害的国家。但其实在春秋刚开始那会儿,晋国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国,它比不上被叫做“春秋小霸”的郑国,更没法和像霸主一样的虢国对抗。这也说明,晋国要想打败虢国,肯定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事儿。
因为历史资料不够,所以晋和虢国之间的战争很多具体情况我们不太清楚。不过,翻看《史记·晋世家》还有《左传》这些历史书,能大概了解这场战争是怎么发展的:
假借道路攻打虢国
晋和虢之间的战争拖拖拉拉打了十四年,还把边上的虞国这些小国家都给卷了进来。但后人提起来,就把这场又残酷又复杂的仗,简单说成是“借路打虢”、“嘴唇没了牙齿冷”这两个大家常挂嘴边的成语。听起来好像晋国灭掉虢国特别容易,就跟闹着玩似的,轻轻松松就完成了。
但只要你仔细琢磨一下东周早期的政治局面,还有晋、虢、周这三者之间的纠葛,就能明白晋和虢之间的那场战争,根本不是成语故事里讲得那么简单。
很明显,有时候小说和戏剧里的那些情节,真的会把真实的历史给带偏了。
虢国的消失,影响可不小,跟周朝迁都东部差不多重要,也是皇上权力大大减弱的一个重要节点。
虢国没了之后,王畿的地盘小了很多,周王室没了强大的帮手,想回到镐京老家是没戏了,只能老实待在洛邑这个小地方。晋国,它占了桃林要塞,把关中进出的要道给捏手里了,地理位置好得不得了,想进就进,想退就退。从这以后,晋国就开始在中原称霸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那些大戏,马上就要开场了。
真可惜,虢国在西周晚期到东周初期那么重要,但司马迁好像“忘”了它,居然没给虢国写一篇《虢世家》。要说诸侯国的实力和地位,虢国绝对比上了《世家》的管国、蔡国、曹国这些要强得多,而且它存在的时间也比后来才冒出来的郑国要长。
司马迁肯定清楚虢国的重要性,但我想,主要是因为虢国灭亡那会儿离他生活的时代太远了。而且,虢国又不像夏、商那样是天子统治的大国,所以那时候留下的文字记录和实物东西特别少。就算司马迁想给虢国写一篇世家传记,那也是没材料可用,跟没米下锅做饭一样难。
要是《史记》里头真有那么一篇讲《虢家的事》,那西虢、东虢、南虢、北虢、小虢这些虢国的历史走向,咱们现在肯定了解得更透彻。像那些让人头疼的“虢公某某、虢仲某某、虢叔某某、虢季某某、虢某父”啥的,咱们估计就能清楚地知道他们是谁,干了些啥大事了。
宣王让周朝迎来中兴,幽王却把国家给弄丢了,周王室后来还迁到了东边,出现了两个王一起掌权的事,还有晋和虢之间的战争,这些历史的细节咱们都能了解得更清楚。这些事情的真实经过,肯定比《东周列国志》、《左传》和《国语》里写的还要刺激、还要让人震惊。
说实在的,虢国就像是把西周晚期到东周初期那些历史谜团都给打开的一把钥匙。我常常就在想,要是《史记》里头能有个专门讲虢国的篇章,那该有多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