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当人们偏爱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把自己能拥有的最好的东西,交给那个被自己偏爱的人。看起来,这种举动应该是现代社会独有的吧,但是,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的。早在我国的战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个,把掌管国家的权力交给自己的情人的君主了。他就是赵孝成王赵丹。
根据,《战国策》记载,赵丹的男性情人就是建信君。虽然,这个人在历史上没有名字,但却在史书上留下了以色得官的评价。据《战国策》记载,建信君的门客就曾经为建信君色衰之后的生活感到忧虑,魏国的公子牟更是公开指责赵孝成王用“漂亮的东西”治国。
事实上,赵孝成王确实做过让建信君治国的事情。根据《战国策》记载,有一个客卿曾经询问赵孝成王,为什么不派建信君去买马,赵孝成王回答说,“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
意思是,建信君在处理赵国的重要事务,又不懂怎么相马。通过赵孝成王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赵孝成王确实做出了让男宠当大官的行为。
让男宠做大官就做呗,说不定人家男宠在处理政务上很有一套呢。这么想的朋友,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魏国的龙阳君不也在魏王手下做官吗?所以,赵王的男性情人在赵国做做官看起来也确实没啥好说的。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是有差距的。和赵孝成王手下的其它人才相比,建信君存在着很大的弱点,那就是很容易感情用事,还特别喜欢玩弄心机。
有一次,赵王让韩熙做建信君的手下,协助建信君处理国家事务。谁知道,建信君因为亲近楚魏,疏远韩国,就特别瞧不起韩熙,一直不停地给韩熙穿小鞋。建信君是赵王的男宠,
官职又在自己之上,韩熙没办法,只好到赵敖面前诉苦。赵敖听说之后,也是为韩熙愤愤不平,连忙到建信君面前劝说道,“我知道,你一向亲近楚魏,疏远韩国,所以不喜欢韩熙。可是,我们轻视韩国的臣子,秦国就会趁机和韩国交好,欺凌魏楚,以此打压我们。一旦楚国和魏国被秦国欺压,我们遇到困难,又到哪里寻找帮手呢?”
听到这样的话,建信君也非常惭愧,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建信君虽然有自己的外交理念,但是很容易因为自己的理念,对其它臣子产生成见,在无意中做出干扰赵国外交的事情。
建信君的这种凭借宠爱,扰乱政务的事情,并不止这一件。根据《战国策》记载,建信君有一个政敌叫任葺,平时经常和建信君对着干,对相邦之位虎视眈眈。建信君当时的年纪已经比较大了,不再年轻帅气,因此非常担心,他害怕任葺得势,自己会小命不保。
好在,建信君有一些特别聪明的门客,他们劝说建信君,“主君,我认为我们不能攻击任葺,反而应该帮助赵王,让任葺做大官。等到任葺做大官了,我们再在他犯错误的时候,借国法处罚他。这样,他自己就滚出赵国了。”
建信君一听,心中欣喜万分,立刻照办了。后来,任葺果然因为受不了处罚就逃跑了。建信君使用借刀杀人的招数,轻松除掉了政敌,看起来值得称赞,实际上却让赵国失去了人才,因为这种举动会让其它国家的人才不敢来到赵国,觉得赵王严苛,赵国的臣子阴毒。
为什么建信君的借刀杀人之计能够成功呢?我认为,这跟赵孝成王本人很容易感情用事有关系。根据《战国策》记载,赵孝成王曾经因为厌恶庐陵君,就想把庐陵君赶出去做人质。
是冯忌从中劝说,庐陵君才免于沦为质子。因为厌恶一个人,就可以让他做质子。自然也会因为对一个人有感情,而听信他所说的一切。
幸运的是,赵孝成王的这种情大于理的思想,并没有一直坚持下去。长平之战之后,赵孝成王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执政理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从情大于理变成了理大于情。
在客卿们的屡次劝谏和公子牟的好言劝说之下,赵孝成王开始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么感情用事了。在这种转变的影响下,他对建信君的绝对信任也逐渐变成了不满。
看到赵王开始猜忌建信君,大臣们也开始出于各种想法,开始迫害建信君。根据史书记载,柱国韩向为了做相邦,曾经打算听从田驷的意见,刺杀被赵王赏识的翟章,以此嫁祸建信君。
建信君晚年时,因为主张采取和秦国合作的外交政策,被群臣针对。赵人希卑曾经公开向赵孝成王诬陷建信君,建信君就是秦国在赵国的内应。
实际上,建信君和春申君一样,曾经都是合纵抗秦思想的执行者,只是汾城之战后,才转变了外交理念,才不是什么内奸。朝中诬陷建信君者众多,建信君又一直觉得连横秦国是忠言,虽然《战国策》没有明写建信君的下场,但是,我大概也能猜到,这位曾经绚烂无比的赵王私宠,一定会是墙倒众人推的悲惨结局。
赵孝成王因为感情用事,曾经让赵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所以,他后期变得理大于情,及时悬崖勒马,这才使得赵国没有在他的任期内因为长平之战而灭亡。然而,他和建信君之间的男性之爱,最终还是以悲剧告终了。
具有宠臣和忠臣两种属性的建信君,得宠时干政误国,晚年又因为转变了外交理念而失宠。可以说,他就是赵孝成王的执政思想转折的牺牲品。
赵国会因为赵孝成王的转变,强盛起来吗?赵国和其它国家之间,又将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看下集,赵国往事之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