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恶果”来了,美芯片巨头相继表态,外媒:中国人不买账了

悠说说球 2023-05-08 11:10:51

美芯片巨头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以前美企轻易就能实现庞大的销售额,纷纷交出亮眼的业绩财报。现在大部分的美企都陷入财报泥潭,业绩营收可以说是一言难尽。

这或许就是断供的“恶果”,芯片规则让美企无法正常做生意,许多芯片堆积库存卖不出去。在这样的情况下,美芯片巨头相继表态,公布各自裁员计划,加入裁员队伍。

高通、英伟达、英特尔、AMD等等是世界级的芯片供应商,每年能够出货数以亿计的芯片。就拿高通来说,2022财年的芯片出货量为5.75亿颗,但是却同比下滑了12%。

高通的芯片出货在这几年是呈现下滑趋势的,出货量下滑的结果就是业绩暴雷。2023财年第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大幅下滑。净利润仅为22.35 亿美元,同比下降 34%。

不只是高通,英特尔2022年第四季度净亏损7亿美元,预计今年一季度营收大幅下滑。

美国最赚钱的几家芯片公司都交出了“灾难级”的财报,这说明了一点,那就是美国半导体寒冬持续蔓延,短期内恐怕不会恢复现状。美企只能在半导体寒冬中缩衣节食。

落到这一步,和芯片断供有一定的关系。若不是对方阻碍美企买芯片,也不至于这般。

好端端的生意环境被打破,美企面对烂摊子艰难前行。如今美芯片巨头相继表态,公布各自的裁员计划,加入裁员队伍。比如英特尔裁员上千人,鼓励制造部门放无薪假。

高通还没有公布裁员计划,不过交出暴雷的业绩后,如果业务无法好转的话,也有可能加入裁员队伍。除此之外,上千家美国硅谷公司都加入了裁员热潮,扩大裁员规模。

仅2023年1月份,美国就有超9万人被裁。裁员最多的公司分别是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软。裁员人数对应1.8万,1.2万和1万,成千上万人陆续失去工作。

裁员成为美科技的共同话题,曾经人人向往的硅谷高薪工作不复存在,只剩一地鸡毛。

裁员热潮何时结束谁也不知道,说到底终究是别人的事情,旁观者只能静观其变。不过也有外媒将裁员的问题归结为中国人不买账了,中国不买芯片,导致美企业绩暴雷。

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不景气,各大厂商都出现库存堆积,手机卖不动的情况。

一部智能手机搭载上百颗芯片,且大部分的芯片都是从美企手中采购。手机卖不动,美企也无法获得丰厚的订单回报。营收,利润下滑至近几年新低,难免采取裁员措施。

可是美企的业绩暴雷和消费市场的需求有多大关系呢?恐怕外媒并没有看清现实。究竟是消费市场不买芯片,还是供应市场不卖芯片?客户需要的高端芯片能正常出货吗?

消费市场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需求的层面不一样了。用于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的高端芯片还有很大的需求量,但是这部分的芯片被一些国家设定规则不能自由出货。

美企业绩暴雷,陷入裁员风波,不是消费市场的需求问题,是美企承受断供“恶果”。

那么消费市场该如何满足芯片所需呢?其实产业链已经在努力解决了,在28nm工艺领域加大半导体设备的研究,对人才、技术、企业和市场发展趋势都有了更多的关注。

另外,在探究创新芯片技术方面也有行动,比如许多中企开发RISC-V架构处理器。

阿里巴巴基于RISC-V打造首个高性能芯片开发平台无剑600,带来曳影1520芯片。在RISC-V高级会员中,中国企业占到了大多数,比如阿里巴巴、华为、紫光展锐等等。

除了芯片架构,在芯片工艺方面也有光子芯片,量子芯片的部署。好的一面是,国内首条光子芯片生产线会在今年建成,首台量子芯片生产线也在国内安徽合肥亮相。

有了这些芯片的创新研究,未来的芯片发展路径会有更多的选择。反观美企,在复杂多变的芯片市场上,想要获得芯片订单支持,不仅要看市场的需求,还得顺其自然。

芯片产业离不开全球化分工合作,还是希望市场能早日回归自由贸易,实现合作共赢。

0 阅读:29

悠说说球

简介:分享各大足球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