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没房间了”,75岁大妈被送敬老院,哭诉:生男生女真不一样

布谷妈妈 2025-02-06 19:48:21

我妈给我讲个远房姑奶奶的事情,听完,我一阵唏嘘。

“妈,咱家实在住不下了,你就先在这儿住着吧……”

车门“砰”地一声关上,一辆黑色轿车扬长而去,扬起一地尘土。

75岁的姑奶奶,颤巍巍地站在敬老院门口,拎着一个破旧的袋子,眼里含着泪。

她抬头看看偌大的院子,听着里面的老人们在晒太阳、拉家常,心里像被刀子割一样疼。

她怎么也想不到,养了两个儿子,最后的归宿却是这个地方。

姑奶奶年轻时,日子过得比牛都累。

那会儿,家里穷,她老公身体不好,家里没啥进项,全靠她一个人撑着。

她在外干活,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回家还得给家里人做饭、洗衣服,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

但她心里有盼头,她有两个儿子,将来养大了,指不定还能享点福。

“生儿子,就是为了养老的!”

她经常这么跟人说。再苦再累,她也没有有半点怨言。

大儿子、二儿子,她从小精心养着,好的都给他们,自己和老伴儿再穷,也尽量让他们过得好一点。

日子一晃就到了儿子们成家。

姑奶奶一咬牙,拿出全部积蓄,帮他们盖了新房,给他们娶了媳妇。自己呢,跟老伴儿挤在小平房里。

别人一说,她就乐呵呵回答:“没关系,将来老了,儿子们都会孝顺的。”

可是,她没想到,日子越过越长,她在儿子家的位置却越来越低了……

3年前,姑奶奶的老伴去世了。

她心里难受,想着干脆搬去和大儿子住,好歹有个依靠。

可是,大儿媳妇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做饭不叫她,吃饭也不留她的菜。她能感觉到,自己是多余的。

她又去了二儿子家,二儿媳比大儿媳会装表面功夫,嘴巴也甜,可是时间长了,她发现,儿媳背地里也没少说她的闲话。

“一个老太太,待在这儿干啥?家里就这么大,哪儿能住得下?”

“养了个活祖宗,吃饭还要讲究,嫌这嫌那的。”

她每次听到这些话,心里就像吞了块石头,说不出难受

事情的转折点,是二儿媳妇怀了二胎。

二儿子便跟大儿子商量:“咱家有孩子后,地方就不够了,妈还是去你那挤挤吧。”

大儿子却不同意了:“你那没地方,我这就有地方了?”

两个人争来争去,最后一致决定——把妈送去敬老院。

姑奶奶一听,心马上就沉下来了:“我有2个儿子,还要去敬老院吗?”

可大儿子沉着脸,低着头不说话,二儿子则笑着说:

“妈,养老院条件好啊。你去那儿有人照顾、有人洗衣做饭,还有一堆老人陪你聊天、玩,这不比在家没人伺候得强?”

我妈他们去看姑奶奶,姑奶奶一说起两个儿子,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姑奶奶总是说:“你看哥哥家两个女儿,哥哥生病他女儿哪次落下了?每次都轮番照顾、接过去住。”

最后她感叹说:“生男生女真不一样,还是生女儿好啊!”

听完姑奶奶的故事,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本以为两个儿子能老有所依,却没想到,到头来是这样的结果。

其实,孩子孝不孝顺,有时候跟是男是女没有关系。

因为并不是所有儿子都不孝顺,也不是所有女儿都孝顺。很多时候,孩子孝不孝顺,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但作为父母,我们也别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养儿防老”这种想法,真的靠不住!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无奈。

父母辈指望我们养老,但我们这一代人,却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只求父母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否则,一场大病可能就击垮了一个家庭。

我们指望孩子养老,但谁又知道,孩子们长大后,他们又面临怎样的生存环境呢?

所以年轻时,我们就要有“靠自己”的意识,比如:

✅ 自己攒点钱,养老靠自己,手里有钱,心里才有底!

✅ 别把儿子当成“养老保障”,儿子大了有了自己的家,不可能一直围着我们转。

✅ 别重男轻女,也别听信“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碗水端平,对儿对女都一样,毕竟,老了后,谁真正关心你还真说不定。

老了后孩子不孝顺,这种事,你身边有遇到过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0 阅读:0

布谷妈妈

简介:每日一篇科普原创,解决育儿路上百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