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李秀成来苏州,带走了谭绍光活下去的希望

静心历史事 2025-02-23 13:19:18

在1863年那个寒冷的冬季,苏州城被寒冷的气息所笼罩,城里一片寂静。而在慕王府之中,起初也是一片宁静的氛围。慕王谭绍光和纳王郜永宽等总共8位将领,先是一同在府内用餐。用餐完毕之后,便紧接着举办起了军事会议。这次军事会议的主要议题呢,就是讨论接下来即将面临的战斗该如何进行。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整个会议的过程进行得十分不愉快,各方意见似乎存在着不小的分歧。而最终的结局更是悲惨不已,至于这其中究竟发生了怎样具体的情况,实在是令人不禁为之叹息。

谭绍光先是对两广的老兄弟们给予了肯定,夸赞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展现出了无比坚定的意志,那可真是作战英勇、毫不退缩。然而之后呢,谭绍光话锋一转,提到三江两湖的将士时,却指出他们在面临战斗的时候常常临阵退缩,缺乏应有的战斗勇气。就这一番话,可把三江两湖出身的那8位将领给惹恼了,他们心里别提多不满啦。其中的康王更是气愤难平,直接就掏出了匕首,朝着谭绍光的腹部猛地刺了过去,紧接着又砍下了谭绍光的首级。这一下,场面可就变得十分惨烈了。

大家知道,发生了谭绍光被杀这件事,紧接着还有8大将也被处死,由此引发的“苏州杀降”这一事件,给太平军带来的损失那是相当沉重的。这时候可能有人就会问啦,谭绍光有没有可能躲过这一场劫难呢?其实呢,要说他躲过这一劫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哦,为啥这么说呢?就是因为有戈登这个人存在。

有个叫戈登的人,他是英国人,还是洋枪队的首领呢。后来,清朝还授予了他提督的官职。戈登针对“苏州杀降”这件事留下了好几份回忆录哦,这些回忆录都被收录在了《太平天国史料译丛》当中。在这些回忆录里,对于郜永宽等人投降的具体经过,还有当时是怎样去对付谭绍光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说明呢。

据戈登所写的回忆录内容来看,原本按照郜永宽他们的计划,谭绍光其实是有机会逃过一劫的呢。当时设想的是,在戈登的全力保护之下,谭绍光能够寻得一处地方就此隐居起来,然后平静安稳地度过自己的晚年时光。然而,没成想李秀成来到了苏州,就因为他的这一来,之前的那些设想可就全都改变啦,谭绍光原本有可能拥有的安稳晚年也就化为泡影了。

戈登和谭绍光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其实啊,他们在战场上那可是不折不扣的敌人呐。双方各为其主,在战斗中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然而呢,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日常生活里,他们却是极为亲密的朋友呢。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战争这残酷的因素横亘在中间,就谭绍光和戈登之间那种真挚的情谊,说不定还真能结拜成为兄弟呢,只可惜,战争让一切都变得复杂而又无奈。

有这样一支队伍叫洋枪队,刚开始的时候,它的首领是华尔。这个华尔在一次战斗之类的情况中,被谭绍光给打死了。华尔死后呢,就由白齐文来接管洋枪队了。白齐文这个人哪,在打仗方面那确实是挺厉害的,很勇猛善战。但他的性格可就不那么让人省心了,非常桀骜不驯。他老是仗着自己是美国人这个身份,做出一些过分的事儿。比如说,他经常去抢夺清朝的军饷,完全不把李鸿章放在眼里,一点面子都不给李鸿章留。

在清朝时期啊,要是仅仅出现抢夺军饷这种情况呢,或许清政府还能勉强容忍一下。可白齐文这个家伙,他居然做出了殴打朝廷要员杨坊的举动。这一下可不得了啦,这样的行为直接就把慈禧太后的耐心给消磨殆尽了,同时呢,也让曾国藩、李鸿章这两位在当时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感觉脸上无光,大大地丢了面子呢。

话说那白齐文啊,一气之下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直接就带着自己手底下的那帮部下,转身投奔了太平军。之后呢,就来到了苏州,开始为谭绍光效起力来。而在这个时候,形势是怎样的呢?淮军和洋枪队已经差不多把苏州给合围起来啦,也就是说,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距离苏州这座城池最终陷落,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咯。

话说白齐文来到了苏州,这可受到了谭绍光极为热烈的欢迎。随后呢,谭绍光就把一项重要的任务交给了白齐文,让他负责去组建一支“洋枪队”。不仅如此,还安排他对太平天国的炮兵部队展开训练工作呢。而这支新组建以及经过训练的队伍,那是要参与到和淮军的战斗当中去的。这白齐文啊,着实是挺能打的。在之后与淮军的交战过程里,他带领队伍赢得了好几次胜利呢。每次获胜的消息传回来,谭绍光心里可高兴啦,觉得这白齐文还真是没选错,确实有两下子。

然而,那白齐文是个顽固不化的人,满脑子就只盯着“钱”看,这可让谭绍光很是无奈。没过多久呢,谭绍光安排白齐文到上海去购置洋枪、洋炮,想着能为己方增添些得力的武器装备。可谁能想到啊,这白齐文拿到钱后,压根就没去办正事儿,竟然拿着钱去肆意消费了,最后就只是带了一些洋酒回来交差。你说这事儿闹的,可把谭绍光弄得极为尴尬。

谭绍光对待洋人一直都颇为友善,就拿白齐文来说吧,即便发生了一些情况,谭绍光也并没有去责怪他。不过呢,在重要会议这件事上,谭绍光却不让白齐文参与其中。就因为这样,白齐文心里觉得挺没意思的,待着也没啥劲,于是就产生了想要离开的念头。而谭绍光呢,对于白齐文想要离开的想法,也并没有加以阻拦。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白齐文离开的时候,他居然还带走了一批军火呢。

戈登和谭绍光这两人,他们的战斗风格以及品行都颇为相似呢。两人都特别讲诚信,也很讲义气,平日里还时常有一些书信往来,互相交流沟通着。后来呢,白齐文又回到了“洋枪队”。这时候,谭绍光就给戈登写了封信,在信里他表达了一个希望,就是希望戈登能够把那些军火交还给他们这边。并且,谭绍光还挺为那些洋人着想的,他表示自己也会让那些不愿意继续为太平军效力的洋人离开,好让大家都能有个合适的安排呢。

谭绍光有着极大的人格魅力呢。当时洋人要离开,他既不加以阻拦,也不许太平军去拦截人家。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有像史密斯这样原本属于白齐文的部将留了下来。这些部将心甘情愿地继续为太平天国而战斗,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就是为了报答慕王谭绍光对他们的知遇之恩呐。

戈登对谭绍光的为人是极为相信的。在那段时期,戈登多次通过书信的方式和谭绍光沟通交流,恳请谭绍光能够放走那些并不愿意为太平军效力的洋人呢。而谭绍光也确实给了回应,每次这样的情况都能收到颇为满意的效果哦。再说戈登这边,他也是个很守承诺的人呢。之前有个情况是,白齐文弄来了一些军火,戈登就按照约定,安排人把这些军火送到了高桥那个地方。随后呢,戈登又特意写了书信给谭绍光,告知他军火已经送到高桥了,让谭绍光自己到那儿去把军火取走。

戈登为表感谢之意,另外还赠予谭绍光一匹马。并且他在书信里着重说明:“白齐文其实并没有带回马匹,我送你这匹马,那可全是我的一番诚意呢。另外,你之前所需要的那些军火,如今都已经按照数量准备好啦,一件不少哦,请你尽快派人过来把它们都拿回去吧。”

程学启这个人呢,原本是太平军里的将领哦,而且还是陈玉成的部下呢。后来啊,他成了淮军当中非常厉害的名将,在淮军里那可是首屈一指的。要说李鸿章和郜永宽进行谈判的时候,负责这件事的就是程学启哦。而当时还有个叫戈登的人呢,他在这场谈判里既是见证者,同时也充当了担保人的角色。

郜永宽和程学启见了面,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郜永宽他们可完全没把李秀成、谭绍光放在眼里呢。为啥会这样呢?原来,郜永宽他们掌控着苏州绝大多数的兵马,这兵力上占了很大优势呢。就拿苏州的城门来说吧,总共六座城门,他们居然控制了其中的四座。在这样的形势下,忠王李秀成、慕王谭绍光就算心里有想法,也不敢轻易地对郜永宽他们动手啦,毕竟对方兵力强,又占据着重要的城门,得有所忌惮。

据戈登在其回忆录里所述,郜永宽等八位大将心里也没底能否成功拿下谭绍光。而且呢,戈登他自己还提出要求,希望能由他来对谭绍光进行处置。在这样的情况下,戈登便随之提出了两个方案。

在娄门作战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时谭绍光率领着士兵出城去迎战敌人呢,可就在这个时候,郜永宽等人做出了一个举动,他们立刻就把城门给关闭了。这城门一关,谭绍光就被孤立在城外了,随后便让戈登抓住了谭绍光。而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呢,就是为了之后把苏州城给献出去。

其次呢,要是谭绍光不离开城池的话,那就得瞅准时机把他给捆绑起来,之后再把他从高处扔下去,就这么“送”给戈登喽。

戈登心里是有着自己的盘算的,他着实不希望谭绍光受到伤害,而且呢,也不愿意看到谭绍光沦为李鸿章的俘虏。于是,他就把自己内心的这些想法一五一十地跟程学启说了出来。他是这么讲的:“等把苏州攻下来之后,咱们洋枪队就可以不进入苏州城里面了,为啥呢?就是怕进去之后会出现劫掠过度的情况。还有啊,谭绍光就交给我来处理吧,我能保证他以后不会再和清朝这边过不去,不会继续给清朝制造什么麻烦事儿啦。”

在苏州城陷落,谭绍光不幸被杀之后,戈登从两位逃回来的法国人那里获知了一些情况。这两位法国人曾是慕王谭绍光的部将。据他们讲,就在前几天的时候,慕王还特别着急地想要和戈登碰面呢,看那架势,想必是有极为重要的事情要和戈登商议。只是呢,这两位法国人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重要的事儿,他们也没法确切地讲出个所以然来。

话说谭绍光被杀害之后,戈登就独自一人进了苏州城,接着径直来到了慕王府。他到这儿呢,是想着让众人把慕王给好好安葬了。可哪知道,大家心里都有顾虑呢,为啥呢?都害怕日后会被李鸿章给找事儿、收拾,所以就都很委婉地拒绝了戈登的这个要求。戈登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挺无奈的。不过呢,从他坚持要大家安葬慕王这件事儿来看,也足以能看出戈登和慕王之间的关系那可不一般呐。

最初的协议是这样规定的,八大将其实并非一定要将谭绍光杀害不可,他们原本是打算把谭绍光交由戈登去处置的。要知道,戈登在当时是颇有威望的,而且谭绍光本人也愿意留在戈登身边,照常理来说,凭借着戈登的威望以及谭绍光的这一意愿,谭绍光应该是能够保住自己的一条性命的呢。

那为什么事情没有按照协议所规定的那样发展呢?从戈登的回忆录里能够了解到相关情况。当时郜永宽再次和戈登见面了,而这个时候慕王已经被杀害了。郜永宽在会面时讲道:“李秀成从无锡一回来,我们之前所谋划的事情就失败了。”

李秀成来到了苏州,这时候郜永宽面临着两个方案,然而这两个方案却都行不通。先说关闭城门这个方案吧,要是真这么做了,会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李秀成时常会外出作战,一旦城门关闭了,那郜永宽心里就会很纠结,他根本下不了这个决心。为啥呢?要知道忠王李秀成平日里对郜永宽那可是很不错的,情谊摆在那儿呢,郜永宽又怎么能狠下心来做出出卖李秀成这样的事儿呢?再看捆绑慕王这个方案,同样也是不现实的,根本就没办法去实施呢。所以啊,郜永宽这两个方案都没办法行得通啦。

后来啊,李秀成直接把他们已经投降这件事给挑明了,而且还表达了希望彼此之间不要相互伤害的意思。你再看郜永宽等八个人,当时他们可都是掌握着兵权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居然一起“齐声痛哭”,还一个劲儿地表示自己对李秀成那是毫无二心呐。从这事儿就能看出来,李秀成在他们心里的分量可不轻呐,是多么得人心。

李秀成待在城里的时候,那八大将原本的计划就愈发难以实现啦。要知道啊,李秀成一来,太平军仿佛又重新有了精气神儿,一下子就焕发了活力呢。程学启和戈登这两人先后两次对娄门发起进攻,结果呢,他们连高桥都没能冲过去就被打得大败而归。而李秀成呢,他也曾出城去和敌军展开厮杀搏斗,可最后也没能取得成功呢。

郜永宽原本有着自己的计划,可没想到李秀成的到来,一下子就把他的计划给打乱了。而谭绍光呢,在李秀成到来之后,情况也有了变化。因为有忠王李秀成在这儿,谭绍光心里就更有底了,作战信念也变得更加坚定起来。再后来,李秀成琢磨着当下的局势,就给谭绍光提了个建议,让谭绍光离开这个地方。可谭绍光却没有答应,他为啥不走呢?原来是李秀成告诉谭绍光,说自己会到无锡去搬救兵,有了救兵就还有希望继续尝试去解除当前的围困局面,所以谭绍光就决定留下来继续坚守了。

有人或许会想,无锡这边去搬救兵了,就肯定能解除当时的围困局面吗?实际上,答案并非如此哦。不过呢,谭绍光对忠王李秀成那是极为信任的,所以即便情况不明朗,他还是坚持守在那里,一心盼着救兵能快点到来呢。但让人惋惜的是,在李秀成还没能成功搬来救兵的情况下,谭绍光却在一场宴会上和郜永宽闹得不可开交,最终竟然被郜永宽等八大将给处死了,实在是令人感慨不已。

我们从这样一个角度去分析的话,就会发现李秀成来到苏州这件事,实际上是带走了谭绍光继续活下去的那份“希望”。你想啊,如果李秀成没有来到苏州的话,谭绍光自身所拥有的力量相对而言就会更加薄弱一些。在那样的情况下,郜永宽等人所谋划的方案说不定就真的有机会得以实现了呢。要是真到了那个地步,慕王谭绍光可就极有可能沦为戈登的俘虏啦。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