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大力发展商业航天领域,计划建立一个卫星交通管理系统。
中国国家航天局地球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孟令杰上周表示:“我们的计算表明,低地球轨道可能会被约 10 万颗卫星挤爆。”
为了保持航天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在制定一个交通管理系统,以更好地组织卫星的部署和运行。如果没有这个系统,重复项目和重复竞争可能会严重损害该行业的发展。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有58个卫星工厂正在运营、在建或规划阶段。根据公开的产能估算,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卫星年产量将超过5000颗。
主要项目包括航天通信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G60星链通信网络,该网络最终有望实现超1.5万颗低轨卫星,其中648颗将于今年年底前投入运行。
与之相对应的是马斯克旗下的SpaceX“星链计划”,其准备在2027年前将4.2万颗卫星送入低轨。
其他正在开发的类似网络包括中国卫星网络集团的“国网”卫星星座,计划包含12992颗卫星,以及蓝箭航天计划为其“鸿鹄三号”项目发射的1万颗卫星。
鉴于卫星发射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加强管理和协调的需求日益迫切。
周四,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成立商业航天创新联盟,携手行业组织和企业,共同应对商业航天领域资源利用、监管标准和协调不力等挑战。
孟表示,成立该联盟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安全地发展。他说:“首先,我们需要将国有企业数十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尤其是在火箭和卫星技术方面的经验,转移并应用于商业领域,使其适应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需求。”
“其次,我们必须满足快速灵活发射的需求,实现大规模组网和大规模运营。卫星入轨后,我们必须防止碰撞,确保卫星之间的协调服务,并与国际供应商运营的卫星保持安全合作。”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探索为高风险的商业航天场景创建公共“沙盒”环境,即由国家团队主导对新技术、新模式设置限定场景的安全测试区,并将结果迅速转化为商业企业使用的资源。